地震頻繁 淡江大橋設計可抗7級「小震不壞、大震可修」
淡江大橋主橋塔塔高自基礎以上總高度 211.4公尺,水面以上200公尺,現在建到148公尺。記者蘇健忠/攝影
近年臺灣地震頻繁,橋樑作爲交通樞紐耐震度也備受考驗。交通部公路局針對淡江大橋方圓50公里的斷層,參照921大地震、去年0403花蓮與日本地震,分析地震危害度,讓淡江大橋可承受7級地震,達到「小震不壞、中震幾乎不壞、大震可修」程度。
淡江大橋除按照耐震設計規範施作外,公路局北區新工分局第三工務段長鄭閔中說,也針對方圓50公里斷層,包含鄰近的山腳斷層、桃園南崁斷層,做客製化地震危害度分析,地震係數達0.45G,可承受7級地震。
此外,淡江大橋還有3道防線,來自7支液壓阻尼設備HFR,提供5250噸的抗力,若失效還有主橋兩端橋墩的FVD阻尼器,各1000噸,最後是主塔與橋體間隔40公分,避免碰撞造成損壞,達到「小震不壞、中震幾乎不壞,大震可修」程度。
乘載橋樑重量的斜索也是關鍵,中興工程顧問公司經理劉永輝指出,淡江大橋斜索有94把,每把位置因重量需求不同,每把股數也有差異,從47股到最多109股鋼絞線,長度最短91公尺至最長441公尺,斜索鏽蝕也是挑戰之一,爲此設計4層防鏽機制。
鄭補充,後續廠商將配合不同設備,保固年限2年或6年不等,並配合橋樑巡檢。雖然淡江大橋橋樑整體使用年限是120年,但斜索用了65年就會更換。
回顧歷史,臺灣首座單塔不對稱斜張橋,是1999年通車的高屏溪斜張橋,曾爲亞洲最大單塔不對稱斜張橋。如今淡江大橋橫跨長度更大、主橋塔採3D曲面,難度更上一層樓,讓鄭不禁感嘆,今日能做淡江大橋,是過去20年來工程經驗累積。
當初承接高屏溪斜張橋的模板系統廠商PERI Japan,現也是淡江大橋施工團隊之一。無獨有偶,模板系統廠商PERI Japan日籍技術技師平澤純,師父曾參與高屏溪斜張橋,徒弟投入淡江大橋工程,師徒傳承工法在臺留下佳話。
淡江大橋主橋塔裝有7支液態黏滯阻尼器。記者蘇健忠/攝影
淡江大橋主橋塔。圖/交通部公路局提供
淡江大橋主橋塔塔高自基礎以上總高度 211.4公尺,水面以上200公尺,2025年1月建到148公尺。記者蘇健忠/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