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信業者電費成本轉嫁?消費者不用怕IDC影響較大

經濟部新一波產業電價調漲將於10月16日上路,電信業等68個產業都會同步調整,電信三雄總經理多數認爲,電價上漲會對獲利造成影響,儘量不把成本轉嫁給消費者電信資費,但相對用電較多的IDC業務,本來就與客戶協商採取「浮動電價」的方式,影響較大。

中華電信(2412)總經理林榮賜今日出席論壇後表示,碳費徵收和電價上漲都是國家政策,中華電信積極配合。

但林榮賜坦言,「是壓力也是成長」,將促使企業更積極節電,尤其在AI趨勢下,IDC資料中心相當耗電,必須導入新科技協助節電,此外也可透過AI幫助企業節電,例如基地臺AI選址,或是AI監控,然後動態調整網路資源等。

至於電價上漲,會不會調漲消費者的電信資費或企業客戶價格,他表示,將綜合考量,「不會把所有成本轉嫁消費者」,內部持續討論如何把電價影響降到最低。

臺灣大(3045)總經理林之晨今日出席臺灣大哥大「日月潭花火音樂會」記者會,林之晨表示,適度的調整(電價)是好的,也會鼓勵大家節電,並更積極討論綠能等應用。

今年初林之晨就曾就電價調漲議題指出,消費者等電信資費不會受影響。林之晨今日指出,電價成本會先反映在資料中心IDC機房,因爲IDC電力費用的計算是跟着電價浮動的,但消費性產品則是固定資費,較難有浮動性調整。

日前遠傳(4904)總經理井琪也曾指出,遠傳每年用電約6億度,其中行動基地臺及網路設備佔四分之三,電價調漲對每股稅後純益(EPS)一定會有影響,但會盡量不要轉嫁給消費者。

以電信業來說,除了基地臺及電信設備是用電大宗以外,企業客戶應用的IDC資料中心除本來就是高耗電的應用外,隨着AI興起,算力需求高漲,用電也持續增加。

由於電價成本佔整體IDC成本高,業者指出,簽約時多會加上「電價條款」,因應電價漲幅,售價也會一併調整,藉此降低電價上漲的營運風險。

是方(6561)是臺灣少數以IDC營運爲主的公司,與客戶簽約時都會加上電價條款,電價調漲超過一定幅度,就會反應在價格上。

據瞭解,一般IDC業者針對電價調整,在3%至5%漲幅內都會自行吸收,但高於此漲幅則需轉嫁給客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