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院吸金利器!IMAX讓星際效應10年後又暴紅
IMAX這樣高畫質的大螢幕,在全球佔比還不到1%,卻貢獻全球票房逾4%的營收,約9億美元。(來源.Dreamstime/典匠影像)
經典科幻電影《星際效應》十週年重映,寫下IMAX重映全球票房最高紀錄,背後大贏家IMAX,在二○二四年十二月,股價創七年來新高。
「IMAX已成爲票房保證,」《華爾街日報》指出,全球電影票房疫後就持續下滑,可是願意觀賞高品質電影的人卻越來越多。雖然這樣高畫質的大螢幕,在全球佔比還不到一%,卻貢獻全球票房逾四%的營收,達約九億美元。
到二○二五年,該公司更有機會大爆發,因爲總計有十四部以這間公司攝影機拍攝的作品將上映,這數字是歷年最高紀錄,有望創下有史以來最高的IMAX電影票房。
拍生態紀錄片起家後進化
從分潤到出租攝影機都能賺
可是,這家從拍自然生態紀錄片起家的公司,憑什麼能在全球電影市場不振之際,仍發光發熱?
其執行長葛爾方德(Richard Gelfond)曾對外指出,商業模式要保持彈性並不斷嘗試,最好能考慮第二套、第三套模式。事實上,它就透過服務不同客戶,摸索出各種新的獲利機會。
打開這間公司的財報,營收管道主要來自兩大業務:內容分潤、技術產品與服務(出售、出租、維修等),分別貢獻約三成多與六成多的營收,而毛利率均超過五成。
然而,內容分潤成長最快,相較於二○二○年,二四年營收可望成長逾兩倍。
什麼是「內容分潤」?就是當你掏錢購買IMAX電影時,收入有一部分會流入電影製作公司、一部分流入戲院、另一部分會流到這間公司的口袋。
通路爲王,戲院老闆就是老大,爲什麼他們還要跟另一家公司分潤?原因在於,因爲建置他們的高畫質影廳,並不容易,甚至需要投資達數百萬美元,但IMAX公司跟戲院老闆說:他們不向電影院收取安裝費,而改爲抽成。
既然有公司願出錢出力協助,電影票價又相對高,戲院老闆只會賺更多,百利無一害,他們就願意點頭答應分潤。目前每部電影依照票房,IMAX會向電影院抽兩成,也長出了全新的商業模式。
此外,他們還會向電影製作公司從票房收入抽成約一二.五%。可是,製作公司爲什麼也願意讓他們分潤?
首先,它能夠提供製作公司一條龍的技術支援,從攝影機、後製優化,到放映管道。假設有一位製片人想要拍攝IMAX電影,需要向它租借器材、後製優化影片規格,再到其影廳放映。
因此他們在高畫質影片的地位相當鞏固。換句話說,如果沒有他們的支援,就無法拍成這樣的電影,到這類影廳放映。
不過光靠這些,還不足以讓他們掌握電影製作市場的話語權,他們另一個特色,就是對客戶進行不同層次的服務。
拍攝IMAX電影,需要使用到全球僅八臺的特殊攝影機,每臺重達約二百七十公斤,需要特殊支撐架,才能移動,還會發出巨大噪音,得有專人在旁全程協助,纔有辦法拍攝。
合作大導演奠定地位
也拍演唱會、奧運分散風險
由於攝影機稀缺,製作成本也高,他們會慎選、評估合作對象,而對象也多是票房保證的「大片」導演,如與《星際效應》的克里斯多福.諾蘭、《沙丘》的丹尼.維勒納夫等深度合作,確保作品叫好又叫座。
「如果你的電影被選爲在IMAX上放映,這對你的電影票房收入來說是一個巨大的加分,」加拿大導演利普夫斯基(Zach Lipovsky)說,「每個電影製片人都會想要,但它實際上掌握在該公司手中,他們可以選擇對自己與製片商一樣有利的電影。」
透過和這些具有指標意義的大導演合作,奠定他們的業界名聲。不過,如果其他導演也想拍出能在該公司影廳放映的電影,他們也能提供服務。
除了提供較爲輕便的數位攝影機,該公司還有一個秘密武器:數位原底翻版(DMR,Digital Media Remastering)技術,縱使沒有辦法全程用他們的攝影機拍攝,也可以透過後制,轉成IMAX高畫質規格,不過該公司也會向製作公司收取一次性費用,並在上映後與電影院分潤。
該公司還有一個挑戰,就是當電影市場不景氣或大片不賣座時,易受到牽連。因此,他們近來把觸角延伸到演唱會、紀錄片等,擴大不同類型的影片,分散風險,降低市場衝擊。
例如,當紅明星泰勒絲舉辦時代巡迴演唱會,就已搬上IMAX螢幕;該公司也參與修復皇后樂團於蒙特婁的傳奇性表演,創下其演唱會電影獨家放映以來最好的首週末票房;二○二四年,還把巴黎奧運開幕式搬上電影院直播,運用其技術,讓觀衆身歷其境。
不過隨着大家對觀影要求提高,競爭對手也冒出頭,如韓國公司CJ 4DPLEX開發的4DX體感技術,觀衆可以感受到震動、水氣、香味,開發除了視覺以外的感官體驗,但目前營收仍遠遠落後。
這故事告訴我們:不要以爲靠一招就能打天下。當時局變化快速,你必須更靈活的找出商業機會,才能在市場裡站得更穩,還活得更好。
※更多精彩報導,詳見《商業週刊》網站。
※本文由商業週刊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商業週刊第194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