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級競賽ISEF被爆“驚天醜聞”,又一條牛娃衝藤之路受阻?
衆所周知,申請世界名校並不是一件容易事,在標化成績普遍偏高的大趨勢下,「背景提升」日益成爲申請頂尖大學的重點競爭領域,尤其是對那些想申請Top30的學生來說,擁有一個亮眼的個人履歷,分分鐘就能從萬千競爭者中脫穎而出,但如今,選擇背景提升可是要多方考察,最近被譽爲“科創天花板”的國際科學與工程大獎賽(ISEF)就被爆一等獎造假,想必以後含金量將會大打折扣......
From Stoooges三士渡
微信號:StooogesEducation
關注美本申請的人這幾天吃瓜吃瘋了吧!
是的, 被譽爲“科創天花板”的國際科學與工程大獎賽(ISEF)被爆一等獎造假。
對於不瞭解ISEF的小夥伴,我們快速介紹一下:再生元“國際科學與工程大獎賽”(Regeneron Internation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Fair,ISEF)是世界上最大的高中科學競賽,由美國科學協會機構組織舉辦,至今已有超過70年曆史。
每年5月,來自大約75個國家和地區1700名學生參與,競爭900萬美元的獎金池。一等獎獲得者有機會贏取價值7.5萬、5萬或1萬美金的獎學金。
官網寫道,每年有數千萬學生參加,最終不到1800人入圍5月份總決賽。根據維基百科的數據,每年參與者大概在700萬人,今年決賽入圍者只有1,699人,入圍率不到萬分之2.4。
麻省理工學院官網推薦申請者參加ISEF,把它排在科創類第一位,四捨五入有MIT作信用背書。
學校還採訪了曾經入圍ISEF決賽的MIT校友,足以證明官方對這個競賽的重視。
創辦時間長、含金量高、外加上有MIT力薦,ISEF多年來一直被譽爲“哈耶普斯麻”直通車,可以說是牛娃衝擊頂級名校的必經之路。
但這一切被一位印度裔的美國大聰明給攪黃了。
美西時間5月17日上午大獎頒獎典禮上,來自加州富裕海邊小鎮德爾馬的Krish Pai意氣風發。
他的機器學習研究,確定了微生物的基因序列,這些基因序列可以被修改爲生物降解塑料。因爲這項研究,他獲得了再生元青年科學家獎(Regeneron Young Scientists Award),獎金爲5萬美元。
17歲的他已經有過一段南加州大學實驗室機器學習(Machine Learning)研究者的經歷了。
在ISEF參賽項目中,Krish Pai詳細介紹了他機器學習的研究成果:他開發了Microby軟件,用以識別微生物的基因序列,這些基因序列可以被改造成可生物降解塑料的。
Pai介紹了兩種新型微生物的測試結果。這兩種微生物可通過改造降解塑料,其成本比傳統的回收利用低10倍。
事情很快出現反轉。一份長達32頁的pdf開始在Reddit、推特上流傳,指控項目的“真實性”。
▲ 這份pdf的作者署名非常耐人尋味:ISEF今年和未來的參賽者、ISEF校友,以及憂心忡忡的研究人員。
比如Pai直接拿了歐洲大學尤利西斯實驗室的圖,鏡像翻轉一下圖片,放進自己的PPT裡,把這張圖標記爲“被發現的微生物降解的塑料”。將別人的圖片當作自己的實驗成果,pdf稱這是很明顯的“欺詐行爲”。
▲ 原圖來自European University Ulysseus Lab。
▲ Pdf中放了Pai的PPT,很明顯圖片被鏡像翻轉了。
再比如Pai在PPT和研究論文中宣稱自己發明了近紅外光譜儀,有模有樣地給出了內部構造。
結果被人扒出來,上圖兩張圖出自2021年詹姆斯戴森獎獲得者Jerry de Vos的畢業設計。原作者是荷蘭代爾夫特理工大學工業設計學生,他意識到塑料分類回收十分困難,於是發明了這個塑料掃描儀。
Pai倒好,不僅沒有標註圖片出處,還謊稱自己發明了裝置。“挪用設備”這點被pdf錘得死死的。
Pdf指出,Pai還竊取了華南理工大學朱世超等人的波長與反射率關係圖。更過分的是,他隱去圖片出處,加了一些註釋,使其看着像原創數據。
▲ 華南理工大學朱世超等人於2019年4月發表的”基於近紅外光譜和支持向量機的塑料固體廢物識別系統”論文中的圖片。
類似的指證還有很多,最搞笑的是這個“實驗室操作規範”的指控...
比如什麼“移液器上沒有吸頭,圖中小瓶是封閉的”啦,“移液器不是這樣鉤住的,是用手掌中間趾骨鉤住,而非手掌”啦。
▲ 不知道爲啥,這張圖讓我們想到一些“因實驗室操作不當”被公開處刑的小紅書學術網紅。
Pdf作者們諷刺地寫道:跟之前的“造假”相比,“實驗室操作不當”不算什麼大問題。但介於數據已被證實“僞造”,這邊建議官方調查一下:學生是否真的在實驗室做了任何實驗呢。
好傢伙,這份32頁的pdf簡直是雷神之錘。給Pai同學提供實驗室的USC看了都要擦一擦冷汗。
爆出了這麼離譜的“學術醜聞”,嚇得ISEF科學協會連夜撰寫通稿,一鍵撤回了Pai同學的獎項和獎金,並宣佈不會把獎項分配給其他人。
不少參賽者的父母對於Pai造假一事表示強烈不滿,自己的孩子老老實實按規則做研究,ISEF的評委們卻覺得TA數據無效,只因爲研究是在高中實驗室做的。
像Pai這樣有人脈接觸美國大學實驗室的孩子,能堂而皇之挪用他人的數據拿到一等獎,贏取價值5萬美金的青年科學家獎?簡直離離原上譜。
有人對ISEF撤回獎金的決策表示無語,就不能把它頒給第二、第三名嗎?這對參賽者很不公平。
還有人直接指出了科創競賽的系統性問題:爲什麼USC能允許這樣的騙子進入實驗室?
爲什麼ISEF宣稱自己評委都是博士級別的專業人士,竟沒有一人看出“Pai學術造假”的端倪?
▲ ISEF官方列出的大獎評委的選拔資質:至少有6年相關經驗,或者擁有博士學位或同等學位、以及業內專業人士,比如科學家、工程師、研究中心和機構代表等。
整件事最精彩的部分來了。就在ISEF大獎頒獎的當天,Slate.com發表了一篇文章,把ISEF扒了個底朝天。
2023年參賽者Siddhu Pachipala講述了自己如何被這個所謂的“天才探測儀”科學展覽會吸引,如何堅信“科學不在乎你是富人還是窮人”這套話術,現實卻是被“學二代”和其背後的“學術代理人”擊敗。
她寫道:比起求真務實的精神,ISEF評委似乎更關心項目的“噱頭”和“包裝”。學生不像是未來的科學家,而像一個個希望從鉅額風投那兒尋求融資,不得已把項目吹得天花亂墜的創業者。
爲了迎合評委們“想要尋求突破”的喜好,作者親眼看到許多學生不得已“篡改”統計數據。
大家都心知肚明。科研是一個“上下求索多年,都極有可能一無所獲”的艱苦事業,顯然跟科創競賽這種急於求成的性質是相違背的。
可是沒辦法。別的團隊有了“有用的發現”,你沒有的話就拿不到大獎。
科創競賽的性質直接導致了“前人栽樹,後人乘涼”。父母深耕多年的領域出的結果給到了孩子,小孩在科創競賽中拿了大獎進入名校。
那沒有科研父母的孩子怎麼辦呢?不少人高價請人輔導,花錢買高含金量項目。而像Pai那樣篡改數據、挪用他人的科研成果的,實屬下下策。
Pai學術造假一事會對ISEF造成啥實質性的影響?不少學生家長擔心ISEF在美國大學招生官心中的含金量會下降,又一條牛娃衝藤之路被攪黃了?
今年錄取結果出來之前,我們也不好妄加斷言。迴歸到留學申請上,不論這次爆出的ISEF造假,還是之前AP賣題、港大商學院GPA造假暴雷,都會讓招生官把更多注意力放在“材料可信度”上。
我們猜測,未來幾年衝哈耶普斯麻和一衆藤校的美本申請秘訣就是:提高你的“材料真實性”。
其實早在三年前我們就發現,錄MIT和斯坦福的學生逐漸開始奉行一種“好事成雙”的原則。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比如你要證明你對數學的興趣,你不能光只有一個數學夏校。我們有同學高一暑假去了Awesome Math,高二暑假去Ross數學夏令營,主打一個雙重保障,向招生官證明:你的實力強到能申請進兩個優質數學夏校。
同樣的GPA也是如此。比如有人考了7-8門AP,拿了5分,但TA也在修一些大學難度的課程,拿到很高的績點。雙重註冊(Dual Enrollment)是這兩年衝藤的常規操作。AP考試有一定機率買答案,故需要第三方機構佐證你的學術能力。
還有我們之前寫過的“材料的一致性”文章、最近迴歸的標化考試,以及具有選拔性的校友面試...只要是能證明你“學術能力”和“材料真實性”的部分,你都應該牢牢抓在手裡。
上述一切非常依賴前期規劃。如果你有意申請美國前10的本科院校,我們建議你至少提前3-4年做準備。今年的美本申請估計又是一場惡戰,請大家照顧好自己的身心健康,砥礪前行。
Reference:
slate.com
karlstack.com
mitadmissions.org
societyforscience.org
本文系授權發佈,From Stoooges三士渡,微信號:StooogesEducation。歡迎分享到朋友圈,未經許可不得轉載,北美學霸君誠意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