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事會力挺 校務、財務最穩定

私立大學的整體收入,外界總認爲學生的學雜費佔比最高,頂多再加些公家機構的研究計劃補助。由於在臺灣,學雜費收費標準由教育部決定,在學年、學期的僵固制度下,學雜費收入經無法反映日常的民生消費,導致私校入不敷出已成常態。以2022年高通膨下的萬物齊漲,學雜費標準收入早已落後於校方的支出。

陳清河擔任世新大學副校長期間,曾與中原大學與實踐大學申請107學年度申請學雜費調漲,過程曲折,及至即將開始的111學年度起,得以調漲學雜費,每名學生每學期將增收新臺幣300元到400元不等。陳清河對此表示,除了感謝教育部,也希望相關主管機關明白,漲學費不是罪惡之事,學校也會將費用使用到更細緻的地方,作爲師生教學還有獎助學金津貼補助等使用。

目前世新大學投資在學生的總費用,陳清河估算,每名學生每年約14萬元,新聞傳播學院每生學雜費約12萬元,人文社會學院每生約11萬元,十分明顯,學雜費的收入不夠校方的各項支出。「作爲經理人,我非常期待董事會透過財務操作,合理投資所得轉作協助學校發展」,他說,從務實的角度來看,董事會纔是世新大學更上一層樓的重大支柱。

世新大學校務財務向來公開,依照109學年共計11,434名在校學生計算,繳交的學雜費僅佔全學年校方收入約20億元的58%,校務財務收入加上補助及受贈收入佔比超過30%;由成家第三代周成虎擔任董事長的世新大學董事會,全年支領薪資、出席費加交通費不到130萬元,但每年捐募的金額遠超過其一倍。

陳清河回憶說,成舍我先生大女兒成嘉玲擔任校長期間,世新從「世界新專」改製爲「世界新聞傳播學院」,1997年再升格爲「世新大學」,整個過程投資於硬體設備、校務革新,增聘師資,花掉世新原有的一半儲蓄;幺女成露茜主持美國UCLA亞裔美國人研究中心,負有盛名,仍回臺協助改制學院事宜,創辦世新社會發展研究所,擔任「立報」社長兼總編輯、新聞學院院長,一生堅持與追求「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兩姐妹在世新的茁壯過程,作出了最好的典範。

陳清河表示,世新校方對於教學設備投資從不吝嗇,就是來自於董事會「要投資,求進步」的理念,這也包括師資、人才培訓的投資,獎助學金支出佔年度支出近5%,期待藉此鼓勵老師們的學研方向與教學方法,與產業的融合更快速、更緊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