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柴山猴驗出恙蟲又帶致命病毒 學者示警勿靠近

獼猴貌似無害親人,但身上可能帶有人畜共通的恙蟲、皰疹B病毒、阿米巴原蟲,致死率高,民衆不可不慎。(袁庭堯攝)

國家自然公園管理處在部分休息區設有急救箱,提供含DEET成分的防蚊液供登山客免費使用,可降低恙蟲攀附率。(國家自然公園管理處提供/袁庭堯高雄傳真)

衛服部疾管署的恙蟲病宣教資料。(衛服部疾管署提供/袁庭堯高雄傳真)

專家提醒,野生動物身上還有大量、未知的傳染病源,民衆千萬要保持距離,更不要再有餵食行爲。(本報資料照)

國家自然公園管理處5月27日上午將在壽山國家自然公園遊客中心舉辦「當斯文猴遇上羊毛氈」手做趣味活動,採報名收費制,詳情可上網查詢。(國家自然公園管理處提供/袁庭堯高雄傳真)

恙蟲病5月將進入高峰期,有6成致死率,柴山是全高雄染病密度最高區域,平均每年有10多名感染案例。學者今年研究發現,柴山獼猴身上已有恙蟲寄生,雖然間接傳給人的機率低,但還有致死率高、人畜共通的皰疹B病毒、阿米巴原蟲。國家自然公園管理處呼籲民衆,上山不要再餵食、接近、接觸獼猴,以免惹禍上身。

柴山是恙蟲病高風險區,自管處統計近3年來,柴山每年恙蟲病感染病例約6至16件。恙蟲透過鼠類傳播,幼蟲平時停留在較低矮的植物末端,待人經過接觸時上身,吸取血液或組織液時將病毒注入人體,潛伏1至3周後患者纔會出現持續性高燒、頭痛、淋巴結腫大、叮咬處紅色焦痂等症狀。若不及時警覺就醫,致死率可達6成。

「我穿長褲長袖還是被咬!」自管處志工邱信龍2020年7月上柴山,前往龍泉谷途中,被恙蟲鑽進褲管後叮咬左膝蓋窩,回家一週後出現感冒症狀,小便越來越黃,小診所開藥治療無效,拖着虛弱的身體前往大醫院才驗出恙蟲病,緊急投藥治療撿回一命。康復迄今快3年,被叮咬的紅點周圍皮膚仍呈現明顯黑斑。

阮綜合醫院皮膚科醫師劉昭宏強調,民衆在戶外儘量不要去觸碰植物,回家後可檢查身體有無不明紅點。若出現不明原因發燒或感染症狀就要提高警覺,及時就醫驗血,透過抗生素治療可有效治癒。

專門研究野生動物、國立屏東科技大學野生動物保育研究所副教授陳貞志在2014年的監測研究就發現,恙蟲透過老鼠的傳播進入山林,不只傳給人還傳給獼猴,獼猴染病的症狀及死亡率均和人類差不多,一隻獼猴身上甚至可寄生10多隻恙蟲。

陳貞志強調,今年新的監測計劃剛啓動,尚未進入夏季高峰期,就已監測到柴山的獼猴帶有恙蟲。恙蟲確實有機會透過獼猴的活動傳播導致人類接觸,但好在獼猴有理毛習慣,可大幅降低此種傳播機率,民衆要透過獼猴感染恙蟲病的機率「比中樂透還難」。

「獼猴身上還有比恙蟲更可怕的病毒和寄生蟲!」陳貞志的研究更發現,獼猴身上還出現人畜共通、致命性更高的皰疹B病毒(導致腦炎)、阿米巴原蟲(導致痢疾),成年獼猴因生存空間緊迫造成抵抗力下降、染病率更是百分之百。前年就發生一名大陸獸醫師處理獼猴樣本時,不慎感染皰疹B病毒,因腦炎死亡的案例,東南亞也處處可見相關案例。

陳貞志表示,柴山遊客、獼猴密度均高,彼此活動空間高度重疊,民衆難免會接近、觸摸到獼猴曾經碰觸的植物或區域,遑論親密接觸帶來的超高染病風險。他慎重提醒,野生動物身上還有大量、未知的傳染病源,民衆千萬要保持距離,更不要再有餵食行爲。

爲宣達獼猴保育、共存的正確觀念,自管處5月27日上午將在壽山國家自然公園遊客中心舉辦「當斯文猴遇上羊毛氈」手做趣味活動,採報名收費制,詳情可上國家自然公園全球資訊網網頁及臉書粉絲頁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