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人發起狠來更可怕
不讀書真可怕,讀了書更可怕。
北京郊區,有一家很神奇的賓館。
在帝都,神神秘秘的賓館有很多。有些連招牌都沒有,表面看是繁華商圈裡一個樸實無華的存在,其實身價過億都很難一睹她的芳容。
有些倒是誰都可以大大方方地進去參觀,但想住上一晚就得狠下心出一回血。
斯基說的這家賓館看上去也很樸實,周正的建築配上紅色中文、綠色拼音的招牌,一股撲面而來的年代感。
在互聯網平臺上,很難找到這家賓館的預訂信息。很多人會問:
儘管江湖上流傳着一些這家賓館的傳說,但確確實實這是一家普通人就能住的賓館。這家賓館的名字叫“京豐賓館”,與另外一家神秘的賓館就差了一個字。
它的傳說與一個行業的起起伏伏有關。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到了每年特定的時間,一幫人會在京豐賓館搶訂一個房間,然後放出風聲:
聽着很像某種不可描述的接頭暗號,如果不懂行的人會錯意,草率赴約那是會失望的。因爲敲開房門一看,牀上躺的不是一個人,而是一堆書。
還有一幫搞批發的書商們,站在牀前對着那堆書品頭論足,然後從隨身帶的行李箱裡掏出一捆捆現金,換成品相好、涵養高的書。
收錢的人,也沒有閒心一張張數錢,拿尺一量心裡就有數了。這個場景,應的就是賓館那個流傳最廣的傳說:
會錯意的人只能唯唯諾諾地退出去,嘟囔一句:
拿一大摞現金換的書,出了京豐賓館都去哪了呢?很大一部分流向了當年的地攤。
現在年輕人練攤兒都拿煎餅、烤腸練身手,教他們這麼幹的,是一個個短視頻。
《那些不起眼卻很暴利的小生意》《擺攤4次血虧2000,犯了5條大忌!!》《擺攤絕活,我只服老闆娘》……年輕人一個個在短視頻的海洋裡淘金。
期望學最狠的招,冒最少的險,賺最多的錢。然而大海淘金的成功率,比大海撈針高不了多少。
再說了,在練攤最賺錢的時候,是沒人教咱怎麼練攤的,因爲大夥都在忙着練攤兒賺錢。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算是練攤的黃金年代了,其中練攤兒的頂流之一就是賣書。
那會兒,一個書攤就可以包辦你的人生。可以教你做人,比如《拍馬技巧》;也可以教你做事,比如《“下海”指南》。
當然別以爲地攤文學主打的是“地攤”,是玄幻、武俠、偵探系列的一鍋亂燉,事實上文學、社科的成分也很大。《陳寅恪與中國文化》《中國考古地圖》《平凡的世界》也會出現在地攤上。
那時候,大夥兒趕時髦的事就是買書、讀書,這種風氣很快出現了“人傳人”的現象。
連大爺去公園晨練,看到的年輕人都不帶談情說愛的,全在切磋文學。
當然,一本書一借一還,有時候比月老牽線還管用。
北京的女青年下班,自行車的籃框裡放着李澤厚的《美的歷程》和西紅柿;公交車上中學生的書包裡,都有一本海德格爾的《存在與時間》。
王慧娟是上海南京東路新華書店的退休職工,在她的記憶裡,書店最火爆的時期就是上世紀70年代末期到80年代。
那個時候人們讀書如飢似渴,各種書都要,文藝書、社科書、文化教育方面的書、科技書都要的。讀者從四面八方涌來,櫃檯裡面都站滿了人。
但那時候一個縣城能有一家新華書店就不錯了,所以地上鋪一塊布就能賣的書攤,就成了大多數人的平替。
地攤文學來勢兇猛,一夜之間火車站、汽車站、大街小巷全都鋪滿了書。
一個全方位、多層次的買書場景從此構成了:
練攤兒的賣書老闆也不吆喝,自個兒捧着一本書在那兒沉浸式閱讀,擺出一副“愛看不看,書中自有黃金屋”的姿態,就可以悶聲發財了。
有些暢銷書買不到、借不到,年輕人甚至願意親自手抄。
可惜,在後來很長的一段時間裡,這種氛圍消失了。年輕人混網吧、打遊戲、看電視,正經看書的越來越少。
大夥兒進入了一種“人均閱讀濃度低,書本含量不達標”的狀態。
閱讀氛圍淡了,書商們的生意自然就往下走了。
到了2006年,京豐賓館的房間雖然在圖書訂貨會期間還是會被搶訂,但各個房間門口掛的“特價書”還是暴露了書商們的日子並不好過。
這種迷茫的日子持續了近10年之後,出版社在這幾年又看到了新的曙光。
他們發現年輕人的氛圍發生了微妙的變化,這幫年輕人喜歡的節奏是:
現在大受年輕人歡迎的書叫什麼?估計大夥兒都猜不到——《社會心理學》。一本字面意思很好理解,但一聽書名就不明覺厲的書。
最近跟着《社會心理學》一起破圈的,還有很多經管理財、運動健身、醫療健康類書籍。
00後還一邊讀經典文學,一邊買入教輔資料、計算機、法律等工具書,偷偷補課,都想當那個“斜槓”青年。
他們打的讀書口號是:
不過斯基也懷疑,年輕人在整一個出奇制勝的新招,用內卷打敗內卷。畢竟——讀書破萬卷。
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從2014年開始,全民閱讀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逐漸地,中小學生的閱讀氛圍就被帶起來了。只是一開始,整個社會的氣氛組還沒有到位。
其實沒有什麼氛圍,是羊毛黨帶不起來的,這方面PDD最擅長。
PDD從2021年4月起就搞“多多讀書月”,主打一個普惠,一個長期。羊毛黨啥都不怕,就怕長期薅羊毛,容易上癮。
最近,斯基和生薑、大頭他們發現樓下漢堡店甜筒打骨折,5支甜筒券只要10塊錢。
平時不吃甜食的幾個大老爺們,現在天天餐後人手一甜筒。但凡這玩意兒有點營養,高低得整它一個“一天三頓小甜筒”。
讀書這件事就不一樣了,從營養學的角度來看找不到任何副作用,除了容易沉迷。
所以“多多讀書月”才搞了四季,“囤書癖”、“拼書怪”通通都冒出來了。
“拼知識”呈年輕化,新青年仍爲PDD圖書消費主力
在豆瓣,有一個專門的拼書小組已經蓋起拼書“萬層高樓”,名字叫“山倒組”。翻譯翻譯就是:
其中,一個自首季“多多讀書月”便開始搭建的拼書樓,層高至今已超過50屏,並且隨着每季讀書月的到來,重新活躍起來。
年輕人買書,買出了批發商的優越感。
去年兩季“多多讀書月”活動中,一次性購書達到5本以上的用戶比例約36%,恨不得一次性把一年要讀的書買回家。
在這種氛圍下,出版機構和創作者的好日子以肉眼可見的速度地迴歸了。
和當年在京豐賓館搶訂房間一樣,他們紛紛進駐PDD。
去年兩季“多多讀書月”活動中,PDD聯合人民文學出版社、商務印書館、上海世紀出版集團、中信出版集團、果麥、理想國等上百家出版社、圖書品牌,通過百億補貼頻道官方補貼近1200萬冊經典著作。
第五季“多多讀書月”繼續投入億元級讀書基金增強官方補貼力度,擴大力度讓大夥兒薅羊毛。
除了往季“老朋友”,這次還吸引到數十家國內優質出版社、圖書品牌全新進駐。有創立於2019年,深耕社科與藝文兩大領域的新興圖書品牌——“一頁folio”,有跨越世紀滄桑,出版過衆多傳統典籍的業界泰斗——中華書局。
哎,這讀書的風氣再這麼整下去,斯基很難不被同化啊。
來源:老斯基財經(ID:laosijicj)作者:船長斯基
轉載請註明來源及作者 侵權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