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漢元帝害了大漢,假如漢宣帝改立太子,真的能挽救大漢王朝嗎
關於西漢的衰亡,一直以來認爲漢元帝劉奭是罪魁禍首,正是在他的統治下,西漢帝國走向衰敗。當年漢宣帝曾經評價自己的這個兒子說:“亂我漢家天下者,太子也!”但漢宣帝顧念與許皇后的恩情,不忍心廢黜劉奭,果然,不幸言中了!
回過頭來看看,假如漢宣帝毅然決然地更換太子,是否有機會拯救大漢帝國呢?
漢宣帝一共有五個兒子,他最喜歡的兒子是次子劉欽,封淮陽王,生母張婕妤。當年霍氏被滅族後,霍光的女兒霍成君被廢皇后,漢宣帝一度準備立最寵愛的張婕妤爲皇后。但考慮到當初曾經出現霍皇后加害太子的事,漢宣帝思來想去,爲避免悲劇重演,他決定立無子的王婕妤爲皇后,負責撫養太子劉奭。
漢宣帝
就這樣,張婕妤與皇后之位失之交臂。但這並不妨礙漢宣帝對她母子的寵愛,《漢書》說,劉欽長得魁梧高大,喜好經書法律,聰明智慧有才能,漢宣帝曾高興地說:“真我子也!”疼愛之情溢於言表。
即便如此,“故劍情深”的漢宣帝,念念不忘平民時期的結髮妻子,仍然選擇了讓劉奭接班。那麼,假如漢宣帝理智一點,選擇劉欽做接班人,漢帝國會怎樣呢?讓我們來看看,劉欽是否真的聰慧有才具。
史書說只記載了一段,劉欽與舅舅張博兄弟的交往經歷,那麼我們就從他們的這段故事入手分析。
舅舅設局騙外甥,一下子搭進去四條人命!
漢元帝即位後,劉欽就國淮陽,他的外祖母跟他一起生活。劉欽有三個舅舅,大舅叫張博,二舅叫張光,三舅姓名不詳,這哥仨因爲住得比較遠,只能每年定期來淮陽探望母親,當然,少不得每次都要接受外甥的賞賜。
張婕妤
劉欽覺得舅舅家離淮陽太遠,交往不方便,就上書漢元帝,請求讓舅舅們舉族搬遷到淮陽。漢元帝同意了,沒想到張博卻不幹,他也給漢元帝上了一份奏疏,說老家有祖墳需要照看,希望留在原籍。
爲這件事,劉欽對張博很不爽,我好心好意,你卻不領情。此後張博再來淮陽,劉欽給他的賞賜大大減少。
這下張博不幹了,乾脆就伸手要,說:“我欠了幾百萬錢的債務,希望大王幫我償還!”劉欽非常乾脆地拒絕了。張博也不勉強,他扭身就走,回去就放了個大招:他讓張光跟劉欽說,你怠慢了我們的母親,張博準備上書,讓母親回張家養老。
劉欽不想讓外祖母走,只好給了張博五十斤黃金(相當於五十萬錢)。張博這個見錢眼看的傢伙立刻變了副臉,他對劉欽說了一番肉麻的討好話:“朝廷現在連一位賢臣都沒有,老百姓都指着您拯救他們,您難道不想去京城,輔佐皇帝嗎?”爲此,張博三番五次派張光遊說劉欽,讓他去京城爲劉欽活動,以謀求輔政之位。
多次勸說之下,劉欽心動了。張博立刻給劉欽寫了封信:“爲了給您尋求世外高人,我已經到燕趙地區走了一圈,現在我已經爲您找到了兩位,一位是齊地的駟先生,此人精通《司馬兵法》,我也見到了他,人家三皇五帝的治國之理,無所不通。另一位是北海郡的賢人。這倆人你要是推薦給朝廷,就是大功一件!”
漢元帝
接着,張博在信中露出了狐狸尾巴:“我想到長安幫你活動,可是我沒錢。趙王倒是願意資助我,給我三十斤黃金,被我拒絕了,他不死心,又以聘娶我女兒的名義,給我二百斤黃金,又被我拒絕了。我這麼可都是爲了你吶!”
劉欽接到信,很高興,除了回信感謝外,特地給張博送來二百萬錢(相當於二百斤黃金)。
張博拿到黃燦燦的黃金,心花怒放,又開始實施第二步騙財計劃。其實,前面他說的事都是鬼話,接下來,他當然還要繼續編瞎話。
張博有個女婿叫京房,此人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易經》大師,此時正在漢元帝身邊做郎官。不過京房與權臣石顯、五鹿充宗政見不合,並沒有得到漢元帝重用,鬱悶之下,他經常在老丈人張博面前訴苦。京房怎麼也沒想到,就是這些訴苦的話,成了他斷頭的刀!
張博就是從京房的口中,得到了一些朝中的機密,他拿這些事,編造成他與石顯等人的交往記錄,再次向劉欽騙錢:“我已經請動石顯,爲你在皇帝面前說話了,我承諾給他五百斤黃金。皇帝現在早衰得厲害,太子又年幼,國家日漸衰弱,我已經和一些大儒,在皇帝面前爲你說情了,只要你一見到皇帝,陳述你的治國方略,到時候你就是周公再世。”
石顯
爲了讓劉欽相信他,他還此地無銀地加了一句:“你別捨不得錢,不是我要你錢,你當了周公,我還愁沒錢嗎?”
劉欽這次真有點懷疑了,他給張博去了封信,先把張博誇成一朵花,接着疑惑不解地問:“我請求入朝,難道不是符合道義的事嗎?爲什麼還要花錢疏通呢?”
張博回覆很簡單:我已經答應石顯了,你看着辦吧!於是,劉欽又奉上五百斤黃金。
爲了入朝,劉欽被張博整整騙去七百斤黃金。正當他滿懷憧憬地做着他的“周公夢”時,漢元帝派來申斥他的人來了!
原來,張博的一舉一動,都沒逃過眼線密佈的石顯,他一狀告到漢元帝那裡,京房以泄密罪,張博兄弟以誹謗朝政、教唆諸侯王陰謀奪權,全部被捉拿歸案。審理結果,四人統統被斬首棄市,妻女流放。
劉欽走運,漢元帝沒捨得處置他這個兄弟,只是狠狠地批評了一通,嚇得他連連磕頭謝罪,並表示改過自新。
劉欽的作爲,有幾分聰慧和才具?
漢宣帝
被親舅舅一次敲詐兩次騙財,還鬧了個被皇帝訓斥,聰明才智呢?從上述故事,我們足可以看出,劉欽在見識和能力上,都拙劣的很。
一、不識人
從張博的行爲來看,這傢伙絕對是個慣犯,坑蒙拐騙手段嫺熟,下手夠狠,包括張光在內,都不是好人。作爲外甥的劉欽,竟然不能看透舅舅們的爲人,一而再再而三地上當受騙。
以張博的爲人,假如趙王真的給他二百斤黃金,他可能會拒絕嗎?他又憑什麼拒絕?一個曾經敲詐過你的人,憑什麼對你忠心?
劉欽的這個表現,跟他哥哥漢元帝一模一樣,漢元帝的糊塗,第一個表現就是不識人。從劉欽的表現看,他比漢元帝有過之而無不及。連最親的人都看不透,怎麼識別更復雜的大臣們?
二、不辨事
藩王入朝的故事,只有在春秋時期的故紙堆才能找到。作爲漢帝國的王爺,基於七國之亂的教訓,他們被永遠剝奪了參與政治的可能。西漢還有個潛規則,凡是諸侯王的姻親,甚至國相等高官,一般都很難擔任朝廷要職。
京房
既有制度層面的限制,又有約定俗成的潛規則,這就是遏制諸侯王勢力的機制,絕不是靠說通皇帝個人,就能突破規則的。劉欽絲毫不懂這一層,一直在做無用功。退一萬步,假如漢元帝真的想讓劉欽回朝輔政,朝中的那幫大臣們會允許嗎?還有外戚勢力,他們會允許嗎?根本行不通!
再說張博編織的故事,明顯漏洞百出,他也不具備辨析的能力。以他的智商,跟漢元帝有得一拼,放在朝堂上,就是一對泥胎木偶,被人用來玩腦筋急轉彎,逗樂子正合適!
三、無能力
當張博以接回母親,敲詐劉欽時,劉欽的處理方式是妥協,拿錢買平安,這種處理方式就很低劣。劉欽將外祖母留在王府,很顯然出於私人感情,沒有證據說明,老太太可以給劉欽帶來功利的價值。既然是這樣,劉欽就沒有理由待外祖母不好,那也就不怕張博的敲詐。
既然張博有膽做出敲詐的事,劉欽就應該先將膿水擠出去,而不是遮蓋。就拿這件事爲引子,直接給張博一個大教訓,讓人知道淮陽王爺有幾隻眼,服帖了,再施恩也不遲。而劉欽卻是直接拿錢擺事,反而顯得屈從於張博,張博的膽子就是這麼被撐大的。
七國之亂
所謂石顯幫忙的事,處理起來其實一點也不難。只要稍微讓人打聽一下朝局關係,就不難發現石顯與京房的矛盾,那麼石顯就不大可能,再幫助作爲京房親屬的劉欽入朝,那不是給自己的政敵添磚加瓦嗎?
其實,劉欽自己也懷疑了,既然懷疑了,哪怕就用一個簡單的“託”字訣,張博也會露馬腳的,連這些小伎倆都不會,還想玩政治?
四、野心大心胸小
劉欽自小受到漢宣帝寵愛,這份妄自尊大,讓他充滿了對朝政參與的渴望,或者說野心膨脹。正是被這個慾望眯住了雙眼,才導演出屢屢上當受騙的笑話。
漢宣帝其實是很擔心劉欽生出異心的,他曾經安排朝中最有德行的才俊韋玄成,給他當中尉,想通過韋玄成來感化劉欽。看起來,劉欽蠢蠢欲動的心,一直沒有死。
跟他的野心相比,他的心胸卻不夠寬廣。甥舅之間的矛盾起因,其實就是劉欽處置不當引起,你想讓舅舅舉族搬遷,至少應該徵得同意吧,草率行事,遭到反對是必然的。就算張博不同意搬遷,那也不算什麼大事,劉欽卻以此報復張博,心眼實在太小,雞腸狗肚!
我們何以被矇住了雙眼
班固
總之,劉欽此人所謂的聰明智慧,能力出衆,都經不起推敲,絲毫看不出強於漢元帝的地方,心胸還不如漢元帝寬廣。那麼,漢宣帝又何來溢美之詞呢?我覺得有三種可能性。
一是漢宣帝過於寵幸張婕妤,母以子貴,漢宣帝被矇蔽了雙眼。類似的情況歷史上比比皆是,基本一個套路,往往真的易儲後,就又是另一副嘴臉。
第二種可能就是後人誤讀,幼年的劉欽,在求學層面確實表現出一定過人之處。不過,小時出衆大時了了的情況還少見嗎?再說漢元帝在學問上表現出來聰慧,肯定不遜色於劉欽。只不過劉欽喜好學習法律,這一點比較符合漢宣帝的胃口,不像漢元帝一心死啃經書。可是這些都跟治國才能距離太遠,不足爲證。
其實,西漢的滅亡絕不是換一個皇帝就能解決的,它有更深層次的原因,極端一點說,即便漢宣帝長生不老,西漢也必然滅亡,頂多多支撐幾十年而已。當然,這不是本文的討論範疇,僅從大衆最關注的皇帝人選角度看,即便漢宣帝選擇了劉欽代替劉奭,大漢衰亡還是逃不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