鍛造新職業新精彩
日前,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發布公示,擬增加網絡主播、生成式人工智能系統應用員、用戶增長運營師、智能網聯汽車測試員、文創產品策劃運營師等19個新職業,同時增加移動操作系統應用設計員等29個新工種。一批新職業再次被“認證”,既顯示出我國職業結構正在發生深刻變化,又有利於增強新職業從業者的職業歸屬感。
新職業開闢就業新空間。近年來,我國新經濟新業態快速發展,催生出不少新職業。從生成式人工智能系統應用員到網絡主播,從工業互聯網運維員到布展搭建師,這些新職業爲更多求職者提供了更多的職業選擇和發展空間,搭建起人生出彩的平臺。
新職業意味着新機遇。據中國人事科學研究院測算,新職業未來5年有可能創造3000萬個以上就業機會。隨着職業不斷上新,相關從業者更要順應發展趨勢,加強學習、提升自己,努力掌握與新職業相匹配的能力,實現個人成長與行業高質量發展的“雙向奔赴”。
首先,主動擁抱新變化,保持對新職業的敏感度。《2023年新職業發展趨勢白皮書》公佈的數據顯示,58.5%的年輕人對新職業抱有強烈興趣。新職業提供了更多的就業選擇和更廣闊的發展空間,新職業從業者要提高對新職業新工種的認識和理解,把握其發展趨勢,將個人職業規劃與社會發展緊密聯繫起來,持續更新自身知識結構,掌握相應的業務技能,從而實現從容就業。
其次,提升跨學科綜合素質,努力成爲“多面手”。眼下,隨着產業結構不斷升級,各行各業的職業圖譜愈加豐富,學科交叉融合、創新跨界集成、產業集羣協作的勢頭更加明顯。與傳統職業側重強調某個特定領域的專業知識和技能不同,新職業往往需要從業者具備跨學科綜合素質。比如,文創產品策劃運營師承擔着“文創+運營”職責,既要懂文化創意產品的策劃,又要了解市場需求、營銷運營等。相關新職業從業者要結合自己的意向職位,重視交叉學科學習和綜合素質培養,鍛鍊創新思維,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最後,持之以恆磨礪技能。新職業,變化的是技能,不變的是勞動精神。從許多新職業從業者身上,同樣能照見老一輩技能大師的匠心與努力。練就新技能並非一日之功,仍要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以堅定的意志、堅強的毅力,持之以恆、砥礪奉獻,方能創造更多精彩。
隨着我國經濟邁入高質量發展階段,必然會涌現出更多的新職業。期待國家對新職業的規劃引導更加完備,也期待更多人乘着新職業的“東風”,打開新的天地,實現人生價值。 (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李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