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大卓智能CEO谷俊麗:不做燒錢的智能駕駛,2025年實現雙百萬量產

“我們產品開發的投入比不上新勢力和華爲,用他們1/3的成本來投入產研化,且是乘商兩用,才能賺到錢。”

作者 | 郭瑞嬋

編輯 | 李雨晨

一年前,業內還流傳着關於奇瑞智能駕駛與谷俊麗加盟的各種猜測。不久後的2023年2月,奇瑞成立一家自動駕駛公司,取名爲大卓智能,谷俊麗也正式以大卓CEO的身份重新回到業內的關注中。

近日,成立近一年的大卓智能近日舉辦了首屆生態日,向外界展示奇瑞和大卓的落地成果、產品規劃以及發展戰略。

與同行相比,奇瑞與大卓發力自動駕駛的時間並不算早,如何追趕行業整體進度?

奇瑞和大卓給出的答案是“全棧可控”,而非“全棧自研”。大卓正在建立生態創新聯盟,聯合供應商一同服務奇瑞,將智駕方案裝載到更多車型。大卓首批生態夥伴包括博世、地平線、禾多、四維圖新等廠商。

谷俊麗歸來:從科學家到CEO的轉變

谷俊麗曾先後在特斯拉、小鵬汽車任職。自2020年3月從小鵬離職後,谷俊麗有近兩年時間鮮少在業內公開露面。加入奇瑞後,谷俊麗成爲奇瑞智能駕駛板塊最關鍵的人物之一。

谷俊麗在奇瑞共有兩個身份,除了作爲大卓的CEO,她還領導奇瑞整個智駕團隊,協助高新華規劃集團的智能駕駛板塊。

與早期的特斯拉、小鵬不同,奇瑞汽車品牌多、車型也多,並且面向全球80多個國家和地區,量產的挑戰更大。另一方面,谷俊麗的職務也發生了變化,從以往的科學家角色,轉變成了公司的CEO,關注的視野自然也有所不同。

“我經歷過做技術不差錢的階段,那個時候沒有什麼經營思維,就是年底做個預算,然後讓老闆砍一砍。”

谷俊麗表示,在大卓需要轉變思維與認知,從技術牽引到產業牽引,從技術爲王到市場爲王,要有經營的思維,把技術變成有價格的產品。

谷俊麗坦言,奇瑞對大卓有非常嚴肅的家訓,奇瑞不是一家燒錢的公司,從來不做燒錢的買賣,對於這一點,大卓也必須要繼承。

因此,大卓採用產品線機制,每條產品線的投入與業務、市場、定價掛鉤,以未來三年的回報進行覈算。

“坦誠說我們產品開發的投入是比不上新勢力和華爲的,我們對自己的定位是用新勢力三分之一的成本來投入產研化,且是乘商兩用。”

谷俊麗認爲,只有這樣才能賺到錢,才能跑到最後。

這也意味着大卓智能所採用的技術路線講究性價比。谷俊麗認爲,激光雷達和高精地圖都是針對中國複雜場景的“柺棍”,大卓要逐步去掉“柺棍”,走以視覺爲主導的技術棧。實現這一路徑,需要流動起來的大數據,與大卓的業務規模化是強相關的。

這實際上也是當前自動駕駛行業正在經歷的變化,從講技術到講商業化、講降本。目前,大卓正在對外融資,尋求外部資本逐步發展。

谷俊麗表示,在資本緊縮的時代,大卓這種市場+技術的團隊組合,在融資層面是佔據優勢的。“從目前效果來說,還是超過預期,有一些驚喜。”

大卓成立之初,曾有不少觀點認爲大卓的發展路徑會參照長城與毫末智行的模式,即走向獨立並逐步上市。

谷俊麗表示,在乘用車層面,大卓不會三心二意,會圍繞奇瑞全球一千三百萬用戶打造成本價值,把奇瑞車型做到類似於特斯拉的智能化轉型;而在商用車層面,大卓可以往外走,這也匹配奇瑞的商用車戰略,拓寬商用車的智能網聯應用市場。

從特斯拉、小鵬,再到現在的奇瑞,谷俊麗坦言,這其中的切換並不容易。

在她看來,過往很多自動駕駛團隊只會做一個產品、服務一個車型,現在服務的車型規模非常龐大,大卓需要學習產品開發方法論、項目羣組管理方法論、市場分析方法論,以及用戶拓新運營方法論。

具體到公司的經營策略,大卓正在學習華爲的IPD流程,研究每一條產品線下的市場、用戶、客戶的價值,以及大卓的價值與定價,當能弄清楚目標用戶和客戶,以及整車價格,大卓纔會開幹。

其次,項目羣組管理的能力也很重要。谷俊麗認爲,產業需要協同,靠燒錢打造一個產品點無法形成產業化,如何同時面對一、二十個量產項目,是所有自動駕駛公司需要解決的問題。

最後是生態管理,大卓爲乘用車和商用車共建一個生態,需要測算成本與推動技術互補,這非常考驗對行業的判斷。“每幹一個車型,假設都要一百個人,那就無法滿足業務量的擴展以及黏性。”

以大卓CEO身份重回智能駕駛行業,谷俊麗對商業與管理有了更深的認知,但同時肩上的擔子也更重了。奇瑞的智能駕駛能否迎頭趕上,大卓智能是最關鍵的一環。

全棧可控,而非全棧自研

大卓成立以後的初次亮相,是在奇瑞的2023年瑤光科技節上。奇瑞理順了智能化分工,將大卓智駕作爲奇瑞的自動駕駛技術品牌來打造,大卓智駕與火星架構、鯤鵬動力、雄獅智艙、銀河生態並列,是奇瑞汽車實現“瑤光2025”戰略落地的5大技術基石之一。

雖然入局時間較晚,但在過去一年裡,大卓已經拿出一些成果——用半年時間推出L2輔助駕駛產品,並已在星途瑤光、瑞虎9兩款車型上量產應用。如今,大卓在蕪湖、上海、深圳、美國四地都建立了研發基地,團隊人數超500人,碩博佔比超過60%。

大卓共有兩大產品線,分別爲Pilot產品線與Drive產品線。

Pilot產品線主要圍繞乘用車,從L2輔助駕駛,到以高速NOA爲主的L2+,再到以城區NOA爲主的L2++全線鋪開。目前,包括AEB和LCC在內的L2輔助駕駛已於2023年量產上車,高速NOA產品也將於2024年進行量產。

據悉,大卓將基於激光雷達+BEV+Transformer+OCC多傳感器融合技術路線,實現街道、鄉道、高速路全場景智能駕駛,以及跨層記憶泊車、代客泊車的高階智能駕駛功能,這個產品將於2025年完成量產裝車。

谷俊麗認爲,未來3年,智能化在乘用車上的滲透率將極速擴張。大卓希望到2025年實現主銷車型ADAS整體配置率超過80%、L2+配置率超過30%的目標。

這一目標將由大卓與供應商共同完成。

谷俊麗介紹,奇瑞給大卓的定位是自動駕駛解決方案公司和集成平臺,大卓在L2產品線上今年爭取做到30到50萬臺,而基於供應商的方案,會達到90萬臺以上。

到了2025年,大卓希望能夠達到“雙百萬”的目標,自主量產方案在國內、國際的裝車量分別達到一百萬輛,合作供應商的智駕方案裝車量將超200萬輛。

Drive產品線,則包括Robotaxi、商用車以及無人小車。

谷俊麗表示,乘商兩用是大卓在技術上能夠降本一個核心開發策略,“大部分的技術已經趨向成熟,我們也大概知道哪些技術可以乘商兩用。”

目前,大卓已經在奇瑞的超級一廠投放了一個無人牽引車項目,覆蓋從碼頭到工廠的場景。到2026年,大卓希望能夠投放10000臺智能商用車。而在Robotaxi領域,大卓已經獲得蕪湖市首張自動駕駛測試牌照,正在進行路測。

依託於奇瑞多年的出海積累,國際市場也是大卓的重點市場。大卓有意將自己打造成自動駕駛出海的行業平臺,帶領加入生態聯盟的供應商一同出海。

奇瑞與大卓選擇聯合其他供應商建設生態聯盟主要有兩方面的考慮。

一方面,大卓能夠藉助生態聯盟快速發展自研的能力。

大卓智能副總經理高家兵爲此舉了個例子,他表示,大卓能在6個月內實現量產落地,離不開與生態夥伴地平線的合作。地平線爲大卓提供技術賦能,而大卓負責落地算法。在這個過程中,大卓不僅完成了項目,還打造了產品的開發流程和體系。

另一方面也與奇瑞龐大的體量有關。2023年,奇瑞共賣出了188.1萬臺汽車,同比增長52.6%。目前,奇瑞集團全球汽車用戶累計超過1300萬,其中海外用戶335萬。

奇瑞研發總院院長、大卓智能董事長高新華表示,奇瑞的目標是把平臺攤開,打造全棧可控的技術平臺,與良性合作伙伴一起在平臺上運營,將蛋糕做大。在這個基礎上,奇瑞要把大卓智能打造爲整個智駕領域的標杆,要在技術上做到行業的最高端。

同時,高新華提到,大卓不會輕易去碰硬件市場,主要做軟件,做輕資產運營。

谷俊麗表示,她將帶頭成立一個智能化產品規劃委員會,把奇瑞各個事業部、各個大區的要求轉化爲具體的分工——哪些能夠自研,哪些需要行業夥伴。

“未來三年,一定是共同成長的過程。”

奇瑞星紀元ES與智界S7,沒有內耗

塵埃落定,谷俊麗確認已加盟奇瑞汽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