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引導,讓孩子在失誤中成長
上個月,女兒跟同學出門,回程路上弄丟了錢包,裡頭有學生證、健保卡跟悠遊卡,還有現金近一千元。
一向大而化之的她,爲此相當沮喪。要我載她回去沿路尋找,甚至到派出所去詢問有沒有人撿到。
「那是我很喜歡的錢包耶!而且這樣學生證跟健保卡都要重辦了.....」她哭喪着臉。
「我也有過丟錢包的經驗,你一定感到懊惱跟沮喪吧?!還好裡面卡片不多,也不難辦,我們再來重組一個新錢包吧。」我安慰着。
兩週後,她買了一個新錢包,新辦的健保卡也寄來了。
那天她剛好要跟同學去打球,她開心的把全新的健保卡放進錢包裡,跟我借了悠遊卡租借Ubike。
我的是悠遊聯名卡,就是可以自動加值的信用卡,特別叮囑她要收好。
傍晚,女兒要我去學校對面的速食店接她,我到速食店門口卻沒看到人。我打電話給她,電話那頭傳來急促的聲音:「我跑回學校找錢包,我錢包不見了。」
我聽完整個人呆住,又不見了?!
早上剛寄來熱騰騰的健保卡又丟了?我的信用卡也不見了?
我感覺到有點生氣,我也覺察到自己的生氣。
但,我想,丟錢包的她,心裡更不好受吧!
我深呼吸了一下,思考着,我要怎麼應對她。
若是依照過去的慣性,我一定是先罵人再說道理。
「怎麼這麼不小心!東西都不放好!剛辦好的證件又搞丟了!是要辦幾次?!你可不可以把東西收好,每次都這樣講不聽.....」
但這樣做,我想得到什麼呢?我可以得到我想要的嗎?
真正丟錢包的是她不是我啊!
很慶幸,我在「情緒」到「說出口」之間,有了覺察,並有時間停頓思考。
看着她走向車子的身影,從沮喪表情看出來,她是沒找到。
一上車,她就哽咽:「我找不到......裡面有一千多塊,還有我纔剛辦好的健保卡,還有...你的信用卡...」
「你一定很難過吧!?」「我不知道甚麼時候弄丟的.....」她眼眶盈滿淚水。
「信用卡掛失就好,你覺得下次要怎麼做,纔不會再弄丟錢包?」我希望是她自己知道該怎麼做,而不是我哇啦哇啦地說一堆道理。
「我會...我會把它放到包包裡,不要一直拿在手上......」她緊張難過地說。
我沒有罵她,同時也要接受她的失落。
回家後,她不斷和同學通訊息,說錢包搞丟的事,請住在附近的同學幫她找找。
晚餐時,她說同學回家後,發現錢包少了$500。
「感覺你的錢包比較像是被偷走而不是搞丟,而小偷只拿同學錢包裡的錢。」我猜測的說。
晚餐後,女兒突然拿着手機驚呼:「找到了!找到了!我的錢包找到了!在同學家樓下Ubike的籃子裡!只有錢不見!其他卡片都在!」
看來是小偷拿走裡面的錢,把錢包隨手丟在腳踏車籃裡。
看到女兒失而復得開心的樣子,心裡暗自慶幸,還好我沒罵她,事實證明錯不在她。
因爲一再的掉錢包,終於讓孩子學到教訓。這是一次很好的機會教育。讓孩子從親身體驗中學會自我負責,因爲痛過才懂得珍惜,並且想辦法不要重蹈覆轍。
大人不需要批評、指責,不需要講一堆大道理,只要接住孩子的情緒,並與孩子一起面對與討論:「下次可以怎麼做?」,這樣就好!
而大人有時候覺察情緒來了。踩一下煞車,想想自己想要什麼,結果是什麼?也許就能做出不一樣的應對與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