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外經濟貿易大學舉辦“新文科視角下的通識教育”教學研討會

中國日報1月25日電(記者 鄒碩)1月23日,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主辦“新文科視角下的通識教育:理念、精髓和趨勢”教學研討會,會議採取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形式。來自北京大學、復旦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中山大學,以及對外經濟貿易大學等著名高校的十餘位專家學者圍繞“通識教育與大學精神”、“通識教育與通識課程”兩大主題進行了深入討論和交流。全國各地多所高校的100多位教師參加了會議。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校長夏文斌教授代表主辦方致辭。夏校長指出,新文科視野下的通識教育體系創新與實踐具有重大的時代意義,有助於受教育者開拓學科視野、優化知識結構、補齊知識短板、夯實知識基礎,有助於受教育者提升綜合素質、創新能力和社會責任感,有助於培養通曉歷史、面向未來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有助於推進學科整合、學科聯動、互學互進,有助於弘揚提升人文精神、推動人文精神的現代傳承。

中國人民大學教務處原處長、研究生院副院長龍永紅教授指出,當前通識教育面臨以下五個方面的制約因素:認識上將通識教育誤解爲通用知識教育;頂層設計不到位;教師對通識教育定位和課程目標定位缺乏認識;學生對通識課程不重視;學院弱化通識課程地位。

復旦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副主任任軍鋒教授認爲,新世紀中國大學面臨四大結構性危機:教學與科研出現結構性斷裂,教師與學生形成兩條永不相交的平行線,學術與行政之間發生精神性疏離,本科教育淪爲大學教育神經的最末梢。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英語學院金冰教授以外語類人文通識課程建設爲例,闡述了新文科理念引導下通識教育建設的重要性。隨着人工智能與信息化的飛速發展,外語專業在新的時代背景下面臨新的挑戰,機器翻譯和人工智能的推廣對外語學習尤其是翻譯學科的衝擊已成爲無法迴避的話題,外語屆有關自身學科定位與培養目標的討論也異常熱烈。新文科建設爲外語類通識教育提供了創新發展的機遇,也再一次凸顯了外語學科的人文教育與樹人教育本質,缺少人文維度的語言教學必然導致文化失語症。

《中國高等教育》雜誌唐景莉總編輯認爲,新文科建設背景下通識教育有兩大培養目標:一,文理兼通,培養更多諸如愛因斯坦和馬斯克之類的人才;二,價值塑造,幫助受教育者養成正確的人生態度。爲實現這兩大培養目標,通識教育應提前到基礎教育階段,應該在中小學普及通識教育。與此同時,通識教育應在中國高等教育的學科建設中發揮引領方向的作用。

在會議總結環節,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校長夏文斌教授對與會嘉賓表示誠摯謝意。夏校長指出,作爲一場高水平的學術交流與碰撞,本次會議是對外經濟貿易大學發起的以通識教育爲主題的首次研討,凸顯了通識教育的五大發展趨勢:一爲“深”,通識課程是專業課程的拓展版和提升版;二爲“廣”,通識教育內容廣,重在跨學科的兼容幷蓄、融會貫通;三爲“新”,通識課程是一個新的門類,不是簡單的其他門類相加堆積;四爲“實”,新文科視角下的通識教育引導學生迴歸觀察與分析能力的提升,推進紮實的綜合素質養成;五爲“變”,通過改革創新,建構新的教師隊伍、課程體系、教育教學方式。夏校長表達了對未來通識教育發展的高度期待,要求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每年定期舉辦通識教育會議,圍繞通識教育的研討應該制度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