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警方出動搗毀詐騙APP犯罪團伙,這些APP及項目需警惕

藍鯨新聞6月18日訊(記者 黃玉潔 張書維)近日,湖南冷水江市公安局警方搗毀一家爲境外電信網絡詐騙集團開發運維電詐網站和APP的“科技公司”,抓獲犯罪嫌疑人31名,當場繳獲涉案手機50餘部、涉案電腦10餘臺。經初步覈實,該團伙開發運維電詐APP10餘個,非法牟利300餘萬元。

此前,煙臺龍口市公安局也打掉一個同樣是爲境外電信網絡詐騙集團開發和維護詐騙App及網站的新型技術犯罪團伙,初步覈實該團伙開發和運維的10餘個詐騙App,關聯案件50餘起,涉案資金200餘萬元。此外,青島、武漢、江西多地也破獲類似案件。

隨着智能應用在金融行業的發展,新型金融詐騙的手段也在“升級”,不法人員打着國家、民族或企業的名號,開發出花樣繁多的金融產品APP或投資項目進行傳銷、集資詐騙等違法犯罪活動。

藍鯨新聞記者舉例整理了以下幾類近期通報較多的金融詐騙手段。

第一類爲傳銷類(異地傳銷)。四川綿陽假新時代,打着“北京新時代公司”旗號,以“資本運作”爲名從事非法傳銷活動;寧夏人力資源雙向扶貧項目,打着“西部大開發”“人力資源雙向扶貧項目”等旗號,宣稱投資33500元,層層發展下線,上總出局後可領300-500萬元;河北中綠平債打着國家暗中扶持、平債的幌子誘騙他人蔘與中綠傳銷組織。

第二類爲虛擬貨幣類。已有多地網警發佈風險提示,派幣(π幣)倒賣用戶個人信息騙取錢財。“π幣”聲稱是由斯坦福大學博士創業推出的智能手機區塊鏈公益項目,可以通過手機零成本免費挖礦,派幣即將成爲下一個比特幣。不少犯罪份子利用“π幣”,號稱只需手機下載APP簡單操作就能免費挖礦,並對大齡人羣進行授課宣講,以發展下線就能“推薦返利”爲由擴大受害羣體,倒賣用戶個人信息並騙取錢財。

第三類是民族資產解凍類。今年1月,公安部公佈第一批78個民族資產解凍類詐騙項目及涉詐App名稱。例如“圓夢行動”“雲數貿”“智天金融”“富強聯盟”“國芯科技”“央數錢包”“千年雄安”“超級工程”等78個虛假項目。

據悉,此類詐騙項目的主要特點是,不法分子通常打着國家、民族旗號,通過僞造國家機關公文、證件、印章,編造國家相關政策等手段,虛構各類“投資項目”和不法組織,謊稱只需投入極少資金就能獲得高額回報,誘騙受害人在網上籤訂協議、購買商品參與投資或繳納“項目啓動資金”“會員報名費”,從而實施詐騙。同時,一些詐騙團伙開發專門的APP推廣虛假投資項目,通過網絡羣組尋找代理人、發展下線,利用網絡會議培訓“洗腦”, 裹挾大量受害人被騙入局,嚴重侵害人民羣衆財產安全,危害社會治安穩定。

第四類爲仿冒APP類。涉詐的APP主要集中在金融投資、僞造國家機關以及刷單返利等幾個主要的方面,一些不法分子通過仿冒正規金融機構APP圖標、名稱,仿冒國家機關或企業,再套用各類官方公開信息,編造虛假投資理財項目,以高收益爲誘餌,忽悠羣衆在APP“投資”進而實施詐騙。例如“國家社保部”則爲一虛假APP,涉詐圖標採用國徽,名稱盜用了國家社保部(人社部)的名字。

此外,根據工業和信息化部反詐專班披露的一批涉詐高風險APP名單,包括“一帶一路”“中國供銷合作社”“中國共富”“中國夢”等均爲虛假APP。

工業和信息化部反詐工作專班會同有關部門開展APP反詐電子標識試點工作,從2023年9月至2024年3月,累計監測發現了大約1.7萬款仿冒試點相關APP。通過技術手段,已阻止了80%的用戶安裝此類APP,仿冒試點APP數量下降了近九成,相關APP的受騙用戶投訴率下降近70%。

事實上,相關違法詐騙並不能完全進行簡單的歸類描述,犯罪分子的手段層出不窮,甚至是“日新月異”,讓百姓防不勝防。多地有關部門開展工作,普及反詐意識並大力打擊金融科技詐騙犯罪。

以上海爲例,6月12日,上海市人民檢察院召開新聞發佈會,發佈《2023年度上海金融檢察白皮書》(下稱“白皮書”)顯示,2023年,上海市檢察機關共受理金融犯罪審查逮捕案件553件884人,受理金融犯罪審查起訴案件1043件1927人。案件量和人數繼續呈下降趨勢,案件數下降14.37%,涉案人數下降6.64%。

同時,《白皮書》就案件中反映出的監管“縫隙”,及新型犯罪手法法律應對不足的問題進行深度剖析,並提出針對當前非法金融高度網絡化的違法犯罪趨勢,進一步加強推進統合行政監管的執法力量,健全金融領域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機制,協同治理金融生態環境等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