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方合力,託舉體育夢想

滿足運動需求、發掘體育人才、完善培養體系——

管好用好體育培訓機構

本報記者 陳晨曦 劉碩陽

2024年湖北省社會俱樂部運動會日前在咸寧市落下帷幕,來自156個體育俱樂部的2000餘名青少年參加了田徑、跆拳道、拳擊、乒乓球等項目的角逐。

發展青少年體育,社會俱樂部和培訓機構起着重要作用。國家體育總局競技體育司司長張新表示,近年來,各地青少年體育培訓產業發展迅速,機構數量增加,培訓內容豐富新穎,不斷滿足青少年日益增長的運動需求。

據統計,國內共有3萬多家青少年體育培訓機構,如何管好用好這些機構?國家體育總局先後印發了《課外體育培訓行爲規範》《關於進一步規範和發展體育培訓的意見》等文件,指導各地體育行政部門研究出臺體育類培訓機構的設置標準,逐級壓實監管責任,初步形成監管政策框架。

多地探索行之有效的經驗做法。爲更好保護消費者的權益,河北、江蘇、浙江等地建立了“白名單”制度。在河北張家口,當地體育局統計了130多家校外體育培訓機構的培訓內容和服務學校,規範課程安排。“通過對青少年體育培訓的不斷規範,努力實現行業的健康有序發展,讓家長花錢放心、孩子練得開心。”張新說。

青少年體育培訓機構是培養體育人才的重要渠道。青島鯤鵬足球俱樂部從2011年起深耕少兒足球培訓領域,俱樂部總經理吳建濱介紹,俱樂部業務分爲三個層面:一是與學校合作,派出教練進校授課,幫助學校組建足球隊、設立興趣班;二是面向社會招生;三是通過校園和社會的選拔體系,將運動能力強、有踢球意願的青少年組成梯隊,爲他們提供專業訓練。經過十幾年發展,該俱樂部培養的球員入選山東泰山、上海申花、武漢三鎮等中超俱樂部。

即使是田徑等職業化程度較低的項目,也因社會力量的加入而不斷壯大。廣東省田徑協會數據顯示,在廣東省U系列田徑賽事的參賽註冊單位中,社會註冊單位多達178家,其中包括65傢俱樂部、99家學校和14家社會組織。

社會力量參與發展青少年體育,有助於完善後備人才建設體系,也爲學生的發展提供了更多選項。張新表示,體育培訓機構已成爲青少年參與體育鍛煉、學習體育技能、提升競技水平的重要途徑。

《 人民日報 》( 2024年10月22日 17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