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軍工見我產品 經部:加強宣導禁令

中央社廿日檢視的烏克蘭智庫國防改革中心一份調查報告顯示,來自臺灣的工具機、微電子產品、化學品、半導體及微電子產品生產工具等,在俄羅斯前年二月入侵烏克蘭後,仍流入俄國軍工業,包括直接和透過第三地進口。

自前年以來,俄國經濟快速軍事化,但因其國內廠商無法滿足軍工業急速擴張需求,以及西方持續加強出口管制並擴大制裁,迫使俄國另覓管道取得所需產品技術。臺灣則能提供性、價均具相當競爭力的產品,而且出口管制與制裁措施的執行及調查相對寬鬆。

這份引用國貿、各國海關數據和公開資料的報告指稱,臺俄雙邊貿易額在前年二月後雖呈現下滑,但透過包括中國大陸、香港與土耳其在內的第三地,俄國仍能持續取得臺灣企業貨品,總額在前年從不到八點五億美元增至約十七點五億美元,年成長二倍;去年更增至約十八點五億美元。有臺企貨品流入的俄國軍工大廠像卡拉什尼柯夫集團、俄羅斯技術國家集團旗下多家工廠、製造米格和蘇愷戰機的聯合航空製造公司,還有「戰術飛彈集團」。

烏克蘭武裝部隊總司令前幕僚丹尼柳克說,臺灣不是唯一響應國際制裁,但其企業產品卻仍流入俄國的國家地區。惟西方對臺企的態度往往相對寬容。臺灣業者雖未必都是明知故犯,但臺灣需更強健的跨國交流合作並透過調查分析,以確保政策目標落實。

對此,我經濟部國貿署廿一日表示,自三月起即禁止放電加工機等七十七項工具機對兩俄出口,但仍有經第三地間接轉運的現象,規模多少則無法統計。該部已在法規上擴大管制,也進行產業宣導,以讓所有業者瞭解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