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的好日子快到頭了!中國電動汽車崛起,開始降低石油進口

中國去年進口了約5億噸的原油,其中7成用於了交通領域,如果這部分化石能源被太陽能、潮汐能、風能、氫氣完全替代,將爲中國節省海量的外匯。不僅如此,依託光伏板、電動汽車產業鏈優勢,中國還能衝擊美國構建的“美元石油”霸權體系,解放更多的國家。

10月16日,國際能源署發表了題爲《世界能源展望》的報告,稱能源市場進入了由中國引領的“電力時代”,中國正從傳統能源消費大國向清潔能源生產大國轉型,當中國的清潔電力增長超過整體電力需求,將會成爲世界的里程碑。

從宏觀數據來看,中國正加速上馬光伏、風能項目,中國新能源發電裝機容量開始超過傳統煤電、水電裝機容量。爲儘快完成碳達峰,甚至碳中和目標,中國的電動汽車產業開始展現出前所未有的爆發力。

過去的幾個月,中國汽車市場延續了新能源車消費量超過燃油車消費量的趨勢,中國純電動汽車、混動汽車的滲透率超過了50%。當中國不再倚重以石油爲燃料的傳統車型,那麼中方必然成爲第一個完成能源轉型的國家。

此舉意義非凡,將給到美歐十足的壓力,迫使後者加快與中國在新興領域的競爭,降低全世界的碳排放量,減緩全球氣溫上升。更重要的是,很多傳統石油生產大戶,如俄羅斯將感受到生存壓力,甚至破產。

國際能源署認爲,中國對石油的需求出現減弱跡象,進口量開始逐年降低。中國不再過量消費石油,那麼石油的生產必然出現過剩現象,這將引發歐佩克成員之間的“價格戰”,甚至互相拆臺。

對於石油生產大戶而言,鐵定是一場災難,但對於一些依賴進口石油的窮國弱國而言,或不失爲改善生存狀況的絕好機會。尤其是非洲一些國家,開始積極進口中國的光伏板、光伏電池、電動汽車,試圖緊跟中國的腳步。

美歐主導了《巴黎協定》和《京都議定書》,試圖用先發優勢,鎖喉發展中國家,逼迫它們放棄煤電等高耗能產業。未曾想,中國善於利用機會,舉舉國之力,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彎道超車,打了發達國家一個措手不及。

所以說,機會這個東西真的很玄學,非是一般國家可以理解的。世界應該感謝中國在新能源領域的艱辛付出,否則很多人,也包括作者,仍在爲哪家的汽車剎車、變速箱、發動機更好而發愁。

談幾點看法吧。

其一、越南、印度、菲律賓根本沒有機會分享新能源產業井噴的饕餮盛宴。

須知,上述國家比較原始,產業基礎十分薄弱,爲了接收鞋服針織等低端產業鏈,只能密集上馬煤電等高耗能產業。因爲沒有電,就沒有工廠,更談不上來料加工並財富積累和產業轉型。

可以說,《巴黎協定》和節能減排計劃就是一道緊箍咒,由美歐爲發展中國家“量身定做”,是橫亙在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之間幾乎不可逾越的世紀鴻溝。

其二、2026年將是關鍵之年,美歐將決定對發展中國家徵收碳排放稅。

普遍認爲“代工”產業的毛利只有2—5%,美歐將碳排放稅加至20%以上,會導致大量發展中國家破產。再加上“逆全球化”成爲風氣,主要發達國家開始主導“工業迴流”,勢必讓印度、越南等國的日子愈發的悽苦。

強者從來不給弱者超越自我的機會,弱者想要擊敗強者,除非另闢蹊徑。不知那些吹捧印度、越南、菲律賓的公知看到世界能源格局和產業鏈格局,將作何感想,是否堅持認爲,僅依靠來料加工就能重複中國的成功。

美歐於2026年是否對進口商品加徵碳排放稅,對中國的影響很小。

畢竟中國完成了產業轉型,中國當前專注於出口太陽能光伏板、機械產品和新能源汽車。由於上述產品利潤率高,可替換性非常低,相信中方還能搞一波產能輸出,從美歐身上賺取更多的外匯。

老莫認爲,國際能源署有句話未能言明,即不得將中國和其他發展中國家並列,中國就是個特殊的存在。舉個例子,塔克拉瑪干沙漠佔地30多萬平方公里,如果全部鋪上光伏板,那麼中方就可以下馬幾乎所有的水電、煤電、核電機組。

有土地、市場、氣候、技術、資金、體制、人力優勢,外加中國人歷來聰明勤奮,何患中國不會成爲世界文明的中心。如果俄羅斯等能源生產大戶還有危機感的話,應從現在開始全力向中國學習,推廣中文,否則一切都將來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