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核泄漏”讓反賊們嗨了,稱比日本核污水還嚴重,被現實啪啪打臉

鄰國日本向大海中排放核污水的事件鬧得沸沸揚揚,這也使得民衆對“核安全”相關變得十分敏感。近日,海內外多家媒體報道稱,在中俄交界處發現了一處放射源,輻射值超標嚴重,當地進入緊急狀態,立即引起了大衆們的關注。

尤其是平日裡那些“反俄親美”的博主們,更是站在了道德的最高點,開始對此前批評日本排放核污水的網友們指指點點,揚言:俄羅斯的“核泄漏”比日本的還嚴重,怎麼不見你們說話了?

但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根據最早的報道,在俄羅斯異常輻射源附近,有人測量輻射值是 5.99 微西弗/小時,而一般而言,正常環境輻射值是 0.26 微西弗/小時左右,的確超標嚴重。但與日本福島核電站事故的330微西弗/小時相比,那就有點上不來臺面了。

當然最主要的,還是異常輻射源的原因:是一個工業探傷用的放射性材料“銫-137”膠囊丟失導致。相關物質很快找到並回收,該地區的緊急狀態也解除。

那麼對我國有什麼影響呢?根據官方的說法:黑龍江省大氣輻射環境自動監測站 24 小時實時監測 γ 輻射劑量率並採集氣溶膠樣品,監測結果處於正常水平,未見異常。

可以說,相比於日本的福島核電站事故與排放核污水,俄羅斯此次事件對我國幾乎毫無影響。

事實上,放眼全球,放射性材料丟失雖然是小概率事件,但也曾數次上演。比如在美國與澳大利亞也都發生過,那麼當時這些國家是如何處理的呢?

去年年初,澳大利亞就丟失了一個放射源,巧合的是與此次俄羅斯放射源一樣,都是銫-137。

最終,經過數天的尋找,澳大利亞找到了這枚丟失的放射源,根據當地法律,涉事企業最高要面臨1000澳元的罰款(約合人民幣4800元)。而在此前,澳大利亞政府的建議是,羣衆發現放射源後應與之保持至少5米的距離,並立即打電話上報。

注意,是5米,5米,5米。

瞭解了以上事實,再來看這些“義憤填膺”的博主們,請問你們臉不疼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