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終戰後 全球權力新格局

▲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美國總統川普、俄羅斯總統普丁。(組圖/路透)

●石齊平 /資深媒體人

打了三年,俄烏戰爭看來終於要劃下句點了。這不僅是因爲美國領導人從拜登換成了川普,兩人對這場戰爭的立場與態度,及對美國在國際秩序中主導角色的認知有極大的差異,更關鍵的是,形勢的發展已經到了美國可以收割巨大戰爭紅利的時候了。

烏克蘭成爲大輸家 美中皆是大贏家

盤面上看,一如我早先做的研判與評估,烏克蘭是大輸家,輸得連底褲都沒了,還要倒賠家當;歐洲也是輸家,只是比原先估計的更慘,這多少也跟川普再當家有關;俄羅斯是得失互見;美國是大贏家,但長遠看未必確定,或有變數;真正的大贏家,是老謀深算,具有極高戰略定力與戰略智慧的中國。

烏克蘭大輸,輸的是史所罕見:傷亡數十萬人,約一半人口流失,失去五分之一土地,還要以國家資源資產作價「賠付」美方爲烏戰投入的3500億美元,負債累累,最後連投降協議都是由美國作主畫押的,慘不忍睹。

歐洲之輸,程度幾乎不輸烏克蘭:北溪二號被斷,明知誰幹的卻一聲也不敢吭;被追買貴价美國天然氣,能源價格飛漲,以德國爲主的製造業大批外移;歐元大貶;大量難民涌入,還因此引發矛盾爭議,各國右翼崛起;與強鄰俄羅斯敵意深化;更不堪的是,一心附從美國、巴結美國,最終竟被美國一腳踢開,還被美國脅迫增加國防軍費,否則退出北約,美國新防長海格塞斯公開表示,美國無法再成爲歐洲安全的主要保護者;美國副總統範斯在慕尼黑安全會議的發言,更讓一衆在場歐洲人士目瞪口呆,範斯批評歐洲背離了西方的基本價值觀,在指出歐洲的最大威脅是歐洲自己對於言論自由的壓制,及對於移民問題的疏於管理⋯。

至於俄羅斯,戰爭傷亡數十萬人,經濟收到嚴重製裁,與歐洲關係對立惡化,但換到了克里米亞及烏東四州土地,及烏克蘭不加入北約的承諾,可謂有失有得;更關鍵的是,改善了美俄關係,及可能解除來自美國的制裁,並在中、美、俄三角戰略關係中,取得在中與美之間左右逢源的地位。

美國從表面看,絕對是個大贏家:貶值了歐元,大大耗損了歐洲元氣,激活了原本跡近「腦死」的北約,對歐洲硬銷了美國昂貴的天然氣,大賣美國軍火,還敲詐了巨大的烏克蘭資源與資產,取得了戰後烏克蘭重建的商機,並鞏固了美國霸權地位。但長期看,特別從戰略角度看,美國卻未必是真正的大贏家,之所以如此觀察研判,主要跟中國有關。

▼烏克蘭是大輸家,輸得連底褲都沒了,還要倒賠家當;俄羅斯是得失互見;美國是大贏家,但長遠看未必確定,或有變數。(圖/達志影像)

美國誘發俄烏戰爭 中方力保平衡中立

在全球大戰略上,美國從歐巴馬時代開始就鎖定中國是戰略對手了,並在川普1.0時代,也就是2018年3月開始對中國下重手,展開全面打擊,而且是往死裡打,中國直到2021年3月才從被偷襲中搞清楚狀況。

3月18日,在美國阿拉斯加的安克拉治,中方中共外事會主任楊潔篪對着美方代表國務卿布林肯的第一句話,「我們把你們想得太好了!」道盡了中方在被美方偷襲打擊後,從懵懂中終於搞清楚情況後的歷程與反應,自此之後,中方也開始從防禦展開反擊,但畢竟是「後手」,明顯吃力,未料2022年2月24日,在美方慫恿烏克蘭加入北約刺激俄羅斯的情況下,誘發了俄烏戰爭美方原本是想借此一舉搞垮俄羅斯後,再以全力對付最大對手中國,怎料計不得逞,俄烏之戰一打三年,在整個過程中,中國不偏不倚,力保平衡中立不介入,與此同時,中國一方面抓緊時間整頓內部的發展問題,一方面全力推動落實「中國製造2025」,努力將中國從一個製造業大國打造成一個製造業強國。

2025年,俄烏戰爭結束了,「中國製造2025」也到了收官之年,迄目前爲止,評估十大關鍵領域中的電動車、能源,高鐵、造船的四項,已百分百提前達標,某些甚至還大幅超前;航太、生物科技、新材料、機器人、半導體等五項部分達標,唯一未達標的是農業機械。

不久前,就在新、舊年交接之際,中國兩款6代機同時首飛,反超美國,震撼全球;從TikTok到小紅書軟實力驚豔西方;DeepSeek 語言大模型橫空出世,導致美國科技股暴跌;還有珠海防務展各種令國際軍事界難以置信的充滿黑科技軍武的亮相,等等等等。

毫無疑問,中國軍事抓住了又一個寶貴的戰略機遇期。2025年再度上臺的川普,回看8年前的川普1.0時代以來的中、美形勢變化,當有不勝唏噓之感。這即是俄烏戰後全球權力的新格局,贏家輸家,未來歷史將有公評。

▼2025年再度上臺的川普,回看8年前的川普1.0時代以來的中、美形勢變化,當有不勝唏噓之感。(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思想可以無限大--喜歡這篇文章? 歡迎加入「雲論粉絲團」看更多!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或點此投稿,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