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G最前線/ESG數位轉型 從A邁向A+

ESG示意圖。 美聯社

近年來由於主管機關與供應鏈客戶對「永續」的重視,紛紛加強對環境保護、社會責任、公司治理等面向的規範要求;再加上產業界人力短缺情況嚴重,各種管理工作「數位化」的需求加劇,傳統制造業對導入軟體系統的意願大幅提高。

在上述兩大因素的推波助瀾下,ESG或ESH(環安衛)數位轉型已成爲許多企業從「A」邁向「A+」的關鍵。過去幾年我們在協助推動ESG數位轉型的過程,和數百家企業交流學習,從中獲取寶貴的經驗。歸納企業看待「數位轉型」的思維,我們試着將之劃分爲三個層次。

一、Cost(成本導向)

臺灣製造業在全球有非常強的競爭力,而「成本控制能力」就是其中的關鍵競爭力之一。不可諱言,多數主管在評估數位工具時的第一個直覺反應,就是把「數位化之後」的流程拿來和「數位化之前」做比較,看看省了多少時間、人力或金錢。

這樣的比較在「戰術(Tactics)」層次來說並沒有錯,但是總有遺漏「戰略(Strategy)」層次之憾。畢竟把工作做得更快、更有品質、更低成本,僅是數位轉型較狹義的效益之一。許多數位轉型非常成功的公司,投入系統的費用早已遠遠高出原本的人事支出,而他們着眼的並非侷限於「成本」。

二、Compliance(合規導向)

比「成本導向」再提升一個層次,我們稱之爲「合規導向」。

現今市場界限愈來愈模糊,在政府與產業(供應鏈)規範愈來愈繁瑣的經營環境下,要以傳統人力和流程做到「合規(compliance)」,難度非常高。

舉例來說,一間企業在生產、銷售、人力資源、研發、財務等部門的運作,需要遵循的法規高達數百部、法條多達上萬條(以臺灣爲例),而每年法規內容的變動率約在5%至8%。

曾經有負責廠區環安衛法規鑑別工作的同仁跟我們分享,過去他用excel試算表來建立自己公司的「適用性法規清單」,結果發現清單建立不到幾個月,多項法令異動接續而來之後,他手上的excel試算表隨即變成過時的資料。

透過資料庫技術的協助,法遵人員的資訊掌握效率與精準度可以提升數百倍,同時也讓違規、危害的風險,以相同幅度降低。

三、Competitiveness(競爭力導向)

根據ESG領域的國際權威媒體Verdantix調查報告,全世界環安衛領域的數位服務支出,亞太地區僅佔全球的一成。當產業趨勢朝向國際化、數位化、永續化蓬勃發展,ESG工作的數位化不應該被歸類爲公司的「費用」,而是一種提高競爭力的「投資」,這是我們從許多專業經理人的思維與決策,學習到最寶貴的一件事。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