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辦川普會造成美國分裂嗎 《外交政策》:臺灣證明反強化民主
文中認爲,臺灣經驗顯示起訴前總統不但不會造成政治分裂,反而強化民主進程,讓美國政治脫離川普的影響力。圖爲陳水扁保外就醫。(圖/中央社)
《華盛頓郵報》記者阿斯平沃(Nick Aspinwall)2日投書《外交政策》。文中指出,川普下臺迄今已有6個月,關於他的犯罪證據卻每天不停出現,範圍由試圖說服司法部支持其推翻選舉,到剪不斷理還亂的商業關係。即使如此,現任總統拜登爲了美國團結,仍不願將矛頭指向川普罪行。但臺灣將前總統陳水扁送上法庭的案例證實,臺灣不但沒有更分裂,反而強化民主進程,更讓民進黨脫離陳水扁派系影響。
當陳水扁2006年還在總統大位的時候,第一夫人吳淑珍就因爲貪污、造假等罪名出庭受審。隨着吳淑珍在法庭上戲劇性的昏倒,更讓全世界都關注臺灣將如何處理第一夫人遭起訴一事。畢竟,這對於10年前(指1996年總統大選)剛舉行第一次總統民選的年輕民主國家而言,無疑將成爲關鍵里程碑。
美國西東大學(Seton Hall University)法學院教授陸梅吉(Margaret Lewis)認爲,這對中國大陸來說也格外有吸引力,畢竟第一夫人出庭受審,包括吳淑珍、陳水扁女婿與政府官員的貪腐,都玷污陳水扁總統的職權。
雖然受到賄賂與洗錢的指控,但由於總統司法豁免得保護傘,陳得以逃過一劫;不過他拒絕辭職、堅稱自己清白。2008年卸任後,陳水扁與吳淑珍雙雙遭起訴並於數個月後遭判終身監禁。2009年,陳因上訴得以減刑,後來更申請保外就醫。陳的繼任人馬英九於2016年卸任,同樣也遭到刑事案件的糾纏。
阿斯平沃認爲,儘管外界曾擔心兩位前總統遭到起訴,恐讓臺灣民主陷入不穩定與政治報復的危機;甚至,臺灣社會將陷入分歧,而這又讓面臨大陸生存威脅的民主島嶼陷入更深危機。所幸,這一切都沒有發生。
陸梅吉表示,就法治國家而言,最重要的關鍵是「天子犯法與庶民同罪」,而臺灣無疑創造了有效的問責槓桿;相較之下,美國前總統川普與其家人,則習慣將總統大位視爲犯罪的保護傘。
臺灣深深瞭解,起訴陳水扁將觸及政治火藥庫。陳是民進黨首位當選的總統;民進黨反對國民黨數十年來的威權統治,並將自己定位爲1990年代的反貪腐政黨。對國民黨來說,陳與吳遭到起訴有利於削弱唯一強有力的反對黨,進而有利於重返執政。
也因此,陳水扁及其支持者緊抓着這一點,宣稱自己是政治被迫害者。反觀共和黨,這種論調也成爲共和黨的基石;特別是川普的鐵粉,其面臨1月6日的國會之亂調查。與川普支持者一樣,陳水扁支持者也都聲稱對臺灣民主與司法獨立失去信心,一切真相與證據都被他們所反對。對拜登來說,這是他最害怕發生的事,最終導致美國的分裂。
但臺灣避免這樣的危機,即使陳的死忠支持者迄今仍賭信陳是無辜的,或是認爲一切罪行都是吳淑珍做的;但相當程度上,這樣的聲音已淪爲政治邊緣。
隨着2016年蔡英文重返執政,又於2020年壓倒性的連任,過程凸顯蔡完全脫鉤陳水扁的政治派系。歷經內鬥後,民進黨在覈心價值觀的旗幟下團結起來─脫離北京影響力而自治、最終的獨立與社會自由政策,而這讓北京沮喪萬分。大陸原本希望,陳水扁垮臺會讓情勢更倒向統一。何況,陳推動成立的一邊一國行動黨在2020年立委選舉失利,最終更解散。
曾教過馬英九與呂秀蓮的紐約大學法學院教授孔傑榮(Jerome Cohen)認爲,「當時與現在的臺灣仍存在着國民黨與民進黨之間的分歧,而美國也有類似嚴重的分歧。但差別在於,民進黨支持者知道對陳水扁不是政治仇殺,而是陳自我貪腐」。
文中分析,臺灣起訴前總統的模式,將與美國起訴川普的方式大大不同。臺灣的整個司法過程將數年才得以完成。因爲如果法院判決無罪,檢察官會再提出上訴;沒有陪審團、審判由多位長期任職的法官承審,這些法官是經過完善的選拔制度遴選而出。由於法官不是由政黨提名任命,任何司法不公的控訴難以成立。
孔傑榮表示,如何挑選陳水扁的承審法官曾陷入激烈辯論,隨後一個事件更激化反彈;司法節慶祝大會上,有檢察官模仿阿扁,高舉雙手大呼司法迫害。這段插曲讓部分臺灣民衆,甚至是認爲陳有罪的民衆,都不滿前總統在拘留期間遭到的羞辱。
部分人士則憂心,起訴卸任總統會創造前例,進而讓未來總統卸任都面臨司法審判,而這往往是不穩定民主國家的象徵。在馬英九卸任5年後,仍有司法案承審。即使法律專家對馬英九是否有罪意見不一,但卻沒有任何聲音要求豁免前總統。
孔傑榮認爲,美國應該把重點放在川普與其家人的金融貪腐,以免刑事審判泛政治化。從臺灣經驗來看,即使司法審判如何的戲劇化,最終不會帶來政治分裂,而是司法正義。「起訴一位前總統,他是如此腐敗、他家庭也如此腐敗,纔是支持民主的最正確作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