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熱、咳嗽入院,10天后進ICU,醫生:快做這個檢查!

*僅供醫學專業人士閱讀參考

診斷思路不能亂!

撰文 | 李鴻政

42歲女性患者,因“發熱、咳嗽10天”收入呼吸內科。入院時胸片提示肺炎,抽血化驗感染指標偏高,血白細胞計數16×109/L。管牀醫生聽診雙肺,左肺溼囉音,肺炎診斷板上釘釘。

想到患者病程不短,在社區機構也用過抗生素但效果不好,於是管牀醫生決定使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注射液治療。

抗生素無效,確診肺膿腫?

住院第三天,管牀醫生查房時發現患者還是發燒,最高體溫依舊39°C。

爲什麼患者用了三天抗生素還在發燒呢?而且峰值絲毫沒有降低。複查血白細胞,還是偏高。患者還是有咳嗽,痰不多,偶有胸口痛。

家屬急了,管牀醫生解釋:“我們要先分析爲什麼用藥效果不好。”

第一,考慮抗生素沒覆蓋到致病菌;

第二,還要考慮會不會大方向錯了,比如患者並不是普通的細菌感染,而是其他病原體,比如說結核菌,會不會有肺結核可能。

患者丈夫一聽到肺結核,臉色就變了,說姨媽就有肺結核,整個人瘦了幾十斤,都快不成人樣了。

管牀醫生心裡咯噔了一下,說:“如果患者身邊有肺結核的病人,那還是得小心爲好,但前後留了三次痰,都沒有發現抗酸桿菌,而且看胸片的表現也不大符合肺結核。所以你也不要太擔心。”

爲進一步明確診斷,管牀醫生決定先做個CT檢查。

管牀醫生準備向患者本人說明情況,來到牀旁,發現患者正在咳痰。

管牀醫生湊近一看,這是一口血性痰,合着一點濃痰,但鮮紅色還是很明顯。讓人不寒而慄。患者丈夫頓時就喊了出來:“你怎麼咳出血了啊,別咳了!別咳了!”

當天下午就安排了CT。

管牀醫生一看CT結果,整個人都不好了。患者不是普通肺炎,也不是肺結核,而是肺膿腫啊!

“能不能治?”患者丈夫問管牀醫生。

“能治,肺膿腫不是絕症,不用害怕。”管牀醫生說,“只不過肺膿腫比肺炎要難纏一些。肺膿腫病竈很大,我們可以嘗試更換別的更強一些的抗生素,然後治療時間也要更長一些,才能徹底殺掉這些細菌。”

另外,患者要做纖維支氣管鏡檢查,就是把一根手指般粗的管子從鼻腔伸進去,進入肺臟,到達這個病竈附近,幫她吸吸痰,清理乾淨那些髒東西,說不定會好得更快一些。纖支鏡檢查這個治療措施,管牀醫生之前已經得到了上級醫生的批准了,所以纔會跟家屬這麼說。

纖維支氣管鏡檢查結束後,很快組織化驗結果出來了,在這些組織中找到了很多炎症細胞,符合肺膿腫表現,沒有發現腫瘤細胞,也沒有發現結核菌。患者就此確認診斷了嗎?

入院10天,毫無進展?

自從診斷肺膿腫並且更換抗生素後,又過了3天,患者仍然有發熱。

而且這次最高體溫還燒到了39.5°C,管牀醫生自己也是蒙圈了,只好求助上級醫生。

大家又把胸部CT重新找出來,重新認認真真看看片子。

“的確像是肺膿腫啊,血象也符合,體徵也符合。”上級醫生喃喃自語。問題是,患者爲什麼會有肺膿腫,這個細菌從哪裡來的。

“你這樣,把抗真菌藥物也一起加上。”上級醫生給管牀醫生指示。“雖然我們目前沒有真菌感染的證據,但我們抗擊細菌效果不好,還是要警惕真菌感染可能。”

增加了抗真菌藥物後,又做了一次纖維支氣管鏡檢查。因爲患者痰黏稠,用了祛痰藥效果也不好,爲了看的更清晰,同時也爲了更好地把痰液引流出來,所以又做了一次纖支鏡。

患者還是有發燒、咳嗽、咳痰。此時住院差不多10天了。患者比入院時瘦了一圈,足足瘦了5kg。

“不能再等了,患者現在診斷肺膿腫,但是不能完全排除肺癌、肺結核等,而且會不會有真菌感染也不知道,會不會有其他問題也不知道,乾脆我們直接做肺穿刺,把這個膿腫裡面的東西抽出來化驗,就一目瞭然了。”大家討論的時候,上級醫生建議說。

肺穿刺,其實算是微創小手術。但畢竟是穿刺肺部,還是有一定風險,比如造成氣胸,或者穿到血管造成大出血等,但這個可能性不大,因爲醫生是在B超定位下穿刺的,看的比較清楚。

穿刺順利完成。患者沒有發生不良併發症。現在要做的,就是等待病理結果回報。由於患者反覆有發熱,上級醫生讓管牀醫生多抽一管血,查風溼免疫方面指標,要排除這方面疾病。

反覆發熱的患者,一般多見三種情況,一種是感染,一種是腫瘤,還有一種就是風溼免疫方面疾病。眼前這個患者,大家還是傾向於感染性疾病。

病情加重!關鍵結果浮出水面……

當晚8點,患者逐漸出現氣促。管牀醫生到牀旁一看,見患者嘴脣有些發紺,心裡隱隱感覺到大事不妙了,趕緊讓護士接上心電監護。

管牀醫生冷靜下來,分析會不會是肺穿刺的時候搞破了肺,弄成氣胸了?管牀醫生趕緊用聽診器仔細聽了雙肺,並且反覆對比,但兩個肺的呼吸音還是對稱的。於是趕緊做個牀旁胸片。管牀醫生讓護士打電話讓放射科過來。同時仔細排查有沒有其他問題,這一查,又發現了問題,患者今天一整天也沒多少尿啊!

這真的是屋漏偏逢連夜雨了。一個病患,一旦出現尿少或者無尿,意味着腎臟也損傷了。人體是一個整體,但病重的時候,最先倒下的往往是腎臟。如果處理不好,下一個可能就是肝臟、心臟了。一想到這,管牀醫生就不淡定了。

心電監護接上後,看到血氧飽和度還有95%,這是在吸氧的前提下的。還勉強。患者突然出現氣促,除了考慮氣胸,還要警惕會不會有肺栓塞、心衰等情況啊。這是一個內科醫生的基本臨牀思維。

上級醫生聞訊後也趕了回來,胸片此時也做完了,沒看到氣胸。經過評估後,認爲患者還是病情加重了,爲了以防萬一,還是先去ICU加強監護吧。

當即決定將患者轉入ICU,幸虧,當晚患者面罩吸氧就能維持住了,無需氣管插管。

大家都在分析,爲什麼患者會突然出現氣促,到底是肺部的問題,還是心臟的問題。還是說兩個都有呢?

良久,科主任才發話,“患者如果是感染性疾病,比如普通的肺炎或者肺膿腫,按道理來講,我們這些抗生素都是夠強夠猛的了,而且又是吸痰、又是纖支鏡等,應該會有些效果的,但事實是患者仍然不停發燒,呼吸道症狀沒有緩解。這說明什麼問題?答案是很顯而易見的,患者可能根本就不是感染方面疾病,或者說感染不佔據主要位置。”

下午,肺穿刺結果出來了。所有關於肺結核、肺癌的結果都是陰性的

同時,肺穿刺有一個重磅發現:送檢組織內有肉芽組織,鏡下可見凝固性壞死還有多核鉅細胞。

Q

聰明的你看到這裡是不是已經能確認患者的診斷了呢?

本文來源:聽李醫生說

責任編輯:Lin

*“醫學界”力求所發表內容專業、可靠,但不對內容的準確性做出承諾;請相關各方在採用或以此作爲決策依據時另行覈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