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最美鐵路|草原國門下的車輛“哨兵”

(原標題:發現最美鐵路|草原國門下的車輛“哨兵”)

中工網記者 尹文卓

9月10日14:00,《東方紅》鐘聲響起,久久迴盪在北疆草原上空。這裡是集二鐵路的終點站——二連站,每逢整點都會響起《東方紅》的旋律。二連站位於內蒙古自治區錫林郭勒盟二連浩特市境內,南鄰西里站,北鄰蒙古國扎門烏德站,是中國對蒙古國開放的最大鐵路口岸,也是亞歐大陸的重要通道、中蒙俄經濟走廊的重要樞紐。

截至7月31日,今年二連浩特口岸運量突破1000萬噸,出入境中歐班列突破2000列。傲人成績的取得和中歐班列的車輛安全運行,離不開一羣草原國門下的車輛“哨兵”——在距離國門不到五公里的集二鐵路旁,設置着中國鐵路呼和浩特局集團有限公司集寧車輛段二連運用車間,車間下設有準軌、寬軌、站修作業場,主要負責通行貨物列車的運用維修工作。

暴走十幾公里爲車輛體檢

九月中旬,秋風習習,即便草原進入秋季,烈日當頭依舊曬得人燥熱不堪。檢車員董宇和他的同事們頂着驕陽穿梭於鐵軌之間,爲過往貨運列車進行全面體檢工作。據介紹,檢車員每日檢查的列車能夠達到20列,累計超過1100輛車廂,而在繁忙的高峰時段,這一數字更是攀升至26列,超過1430輛車廂,檢車員每天作業時行走的距離都在十幾公里。

位於內陸地區的二連浩特市年均降水量不足150毫米,冬夏兩季的溫差變化大,最高能達到驚人的80攝氏度。極端的環境和氣候並沒有嚇退董宇。在從事鐵路工作前,他曾度過一段難忘的軍旅生涯。退伍不褪色,在技檢中歐班列的崗位上,董宇將確保每一輛出國車輛的行車安全,視爲肩上沉甸甸的責任與使命。

“每一道檢查程序的嚴謹執行,是對國際運輸安全的承諾。”董宇深知這個道理。十年如一日,他和同事們共同努力,讓中歐班列在二連浩特的鐵軌上平穩前行。

一年時間從“小白”變“師傅”

“一年多的時間,我從什麼都不懂的‘小白’,到如今已經能夠帶徒弟了,在這裡我學習到了很多!”集寧車輛段二連運用車間檢車員郭嘉欣說。

2013年,首趟中歐班列順利開通,同年11月“集寧車輛段青年人才培養基地”正式掛牌成立。和郭嘉欣一樣的青年人才從四面八方匯聚到這裡,在嚴寒與酷暑的交替中,磨礪意志,錘鍊技能。

生於長於草原的郭嘉欣深刻意識到,在二連浩特這片遠離繁華、守疆護土的邊境小城,個人的成長軌跡與國家的繁榮進步緊密相連。因此,他磨礪個人技藝的同時,也將自己所學的技術和技能傳授給更年輕的鐵路人。

近年來,青年人才培養基地成果斐然,累計爲該段輸送了256名高素質技能型人才,不僅充實了幹部人才的後備力量,更成爲青年職工成長成才的主陣地。

十年磨礪成爲領路人

彎腰、俯身、敲擊、側聽……一套標準檢查作業流程,需要重複成百上千次,只爲保證不漏掉每一處車輛配件。中歐班列的車輛檢修,遵循着近乎苛刻的標準,每一步操作都需精準無誤,因此,檢車時貨車檢車員們都會打起百分百的精神。

2013年大學畢業後,李俊生便來到這裡工作,和他同年“參加”工作的,是“一帶一路”標誌性品牌——中歐班列。陌生的環境和繁重的工作量,曾讓他萌生退意。如今,十一年過去了,在時間的磨礪與責任的驅使下,曾經嚷嚷着要離開的小夥子,多了一絲成熟與穩重,帶領着班組職工,奮鬥在保障中歐班列安全運行的最前線。

李俊生的經歷是貨車檢車員的縮影,也是堅守二連站鐵路人的縮影。這羣國門下的車輛“哨兵”和這座古老的車站共同見證着二連運用車間孕育着一代又一代新生力量。

鋼鐵巨獸馳騁萬里,一聲聲悠揚的風笛,是對過往的感嘆,也是對未來征程的期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