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老舊房 科技來幫忙

科技日報記者 都 芃

今年5月底,北京市西城區樺皮廠衚衕8號樓的居民喬遷“新居”。從舊房子搬出僅8個月,他們就收到改建後新家的鑰匙。原本的老舊房屋經改造獲得“新生”。

近年來,老舊房屋改造成爲提升城市居民生活品質的重要舉措。改造過程中,許多科技成果得到應用,顯著提升施工效率,助力舊屋換新顏。

以流水線方式“生產”新居

在老舊房屋改造中,施工進度是居民最關心的問題之一。如果能夠將大量現場作業轉移到工廠進行,以流水線方式“生產”房屋,將大幅提升改造效率。混凝土模塊化建造技術可讓這一想法變爲現實。

在樺皮廠衚衕8號樓改建項目中,施工團隊採用混凝土模塊化建造技術,把建造工期縮短75%以上。負責這一項目的中建海龍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趙寶軍介紹,混凝土模塊化建造技術是用“拼積木”的方式搭建房屋。整個建築物被劃分爲55個混凝土模塊,90%的建設工作從工地轉移至工廠。在施工現場,藉助連接技術,一個個混凝土模塊被拼接成住宅樓。建築的抗震設防烈度爲8度,達到較高抗震級別。整個過程中,工廠生產與現場施工並行,將15個月的工期縮短至3個月。

要想“拼好積木”,還需要其他技術助力。

在設計階段,利用建築信息模型(BIM)技術,老舊危房改造項目工程師將設計信息傳輸到工廠,工人可以直接從系統中獲取生產數據,如物流清單、圖紙信息等。

在工廠製造階段,通過建設製造運營管理平臺(MOM),施工人員通過手機App就能夠線上處理各種文件。

在施工階段,藉助智慧工地平臺,工程師可以進行全過程數字化管理,加快推動舊房改造。

把電梯整體“端”進樓房

對於沒有電梯的老舊小區來說,一部電梯可以顯著提升小區居民尤其是老年居民的幸福感。但傳統電梯安裝週期長,往往半年甚至一年都無法完工,且施工時可能擾民,影響居民安裝電梯的積極性。整體裝配式電梯有望解決這一難題。

不同於傳統模式,在安裝整體裝配式電梯時,工作人員可先將電梯的井道結構、連廊鋼結構、外立面等在工廠預裝好,組成一套完整的產品,然後將其分批運至施工現場,再使用吊機等大型起重設備,進行現場搭建,相當於把電梯整體“端”進樓房。整個搭建過程僅需8小時左右,裝完後只要再進行部分土建和裝修工程,最快半個月,電梯便可交付使用。

藉助這一技術,上海市閔行區龍柏一村僅用半年就安裝了40多臺電梯。小區居民說,早上出門時還沒見電梯,下班回家就已經裝上了。

整體裝配式電梯及相關技術有效破解了老舊小區加裝電梯施工週期長、噪聲擾民等問題,提升了居民安裝的配合度。

此外,如何平衡不同樓層居民的電梯使用需求,確保電梯安裝效果不打折扣,也是電梯安裝過程中需要解決的難題。

低樓層居民可能覺得電梯會佔用外部空間,影響出行,且自身使用率不高,因此加裝意願不強。但電梯對高樓層居民出行影響較大,他們的安裝意願一般比較強烈。

爲了最大限度滿足雙方需求,部分地區創新電梯加裝,提出了“一樓兩梯、平層入戶”方案。山東省濟南市舜耕路58號院的某加裝電梯品牌負責人段連存介紹,該方案將電梯“一分爲二”,單元樓兩側各放一部電梯,電梯與住戶之間通過連廊連接。這樣可縮小電梯體積,減少佔用外部空間。

老樓加裝電梯的設計方案可分爲錯層入戶、平層入戶兩大類。錯層入戶,即電梯停靠點設在樓道2層半、3層半、4層半等位置,用戶乘坐電梯上樓後再走半層才能到家。平層入戶則是電梯直接停靠在用戶所在樓層,電梯口通常與住戶陽臺等位置連接,居民從陽臺就可直接進入電梯。

段連存介紹,錯層入戶方案對只能依靠輪椅出行的老人並不友好。“哪怕只有半層臺階,老人們也難以直接藉助輪椅出行,很影響電梯安裝效果。平層入戶方案則解決了這一問題,讓腿腳不便的老人避免上下臺階,大大提升了他們出行的便利性,更易得到低層住戶的支持。”他說。

除此之外,“一樓兩梯” 的設計使加裝電梯可以直接“貼”在樓房外立面牆上,節省了老舊小區樓內稀缺的空間。

電梯加裝後,後續保養和服務是不少人關心的問題。智能化電梯憑藉省心優勢,成爲許多老舊小區加裝電梯時的優先選擇。

在上海市靜安區臨汾路街道陽曲路781弄小區,工作人員可以利用智能化電梯來限制無關人員進出樓層,減少安全隱患。與此同時,智能化電梯還配備人臉識別系統,裝有傳感器,可以實現電梯運行監測、非接觸式呼梯、電動車闖入報警、乘客吸菸報警、孤寡老人單獨外出提醒、一鍵求助、訪客統計等功能,保障居民居住安全。

給房屋“穿衣戴帽”

增加集中供暖設施,是部分地區老舊房屋改造的重要內容。但老舊住宅外牆往往保溫性能不佳,導致供暖效果達不到預期。因此,給老舊住宅穿“新衣”即加裝外牆保溫塗層,通常是改造中不可或缺的項目。

爲了讓老房子更溫暖,研究人員設計了許多先進的保溫塗層,納米氣凝膠保溫塗層就是其中之一。納米氣凝膠材料粒徑小,通常在20納米以下。這樣的粒徑會限制空氣在氣凝膠材料中的活動,降低空氣對流和熱導率。

除了“穿衣”,對於我國部分南方地區的老舊小區來說,“戴帽”——屋頂防漏、隔熱同樣重要。

此前,部分住在老舊樓房頂層的居民爲防止夏季受太陽炙烤以及避免雨水滲漏,通常會採取加蓋鐵皮瓦方式對樓頂進行防護。但隨意搭建的鐵皮瓦不僅破壞了城市形象,還大幅增加了高空墜物傷人的風險。

針對這一城市“頑疾”,廣東省梅州市等地探索推出以太陽能光伏板取代鐵皮瓦的改造方案。

一棟普通老舊樓房的樓頂可以搭建400平方米、約180塊太陽能光伏板,每塊板功率爲540瓦,能夠實現防水、防曬、隔熱。據測算,太陽能光伏板可以讓屋頂降溫3攝氏度至6攝氏度。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繫: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爲我們將追究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