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市猛爆快又急 揭開漲價潮下驚人真相

繼2014年的高點之後,今年臺灣房價指數再創下歷史新高。(圖/財訊雙週刊提供)

繼2014年的高點之後,今年臺灣房價指數再創下歷史新高。這波買氣來得又急又快,房市亂象死灰復燃,逼得政府不得不出手;而且,臺灣人口進入負成長,市場長期恐供過於求,都讓熱絡的房市蒙上一層陰影。最新一期的《財訊》雙週刊以揭開房市真相爲主軸,解析這一波房地產熱潮的買賣盤結構,掃描潛力區房價行情,同時透過內政部次長花敬羣專訪,進一步政府對房地產市場的政策脈絡。

房市熱到亂象頻傳,打房之說甚囂塵上。內政部10月底更祭出史上頭一遭,跨縣市同步就桃園市、新竹縣市、臺中市、臺南市、高雄市六縣市,針對23個建案做聯合大稽查。不動產開發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楊玉全,也忍不住站出來喊話:「建商不要踩紅線,不要隨紅單起舞!」一切亂象的起源就在於「房市真的太熱了,而且來得又急又快。」一位代銷業者表示,今年疫情剛起,大家不敢出門賞屋,案場門可羅雀,甚至有「消失的三二九檔期」之說,卻在5月情勢逆轉。北中南不時傳出個案熱銷,出現連廣告都沒打,甫推案就完銷的個案。臺中更是交易火熱,臺中今年前9月有30個完銷案,沒買到的民衆上網抱怨連連。

臺南受到護國神山臺積電的加持,熱度更不在話下。高雄近日最轟動的建案,莫過於中鋼旗下中欣開發在橋頭新市鎮推出的「欣橋之心」,總戶數342戶,原訂11月公開提早到10月中開賣,結果三天半就賣光光。回顧臺灣近30年房價上揚軌跡,在1990年左右軟着陸下跌,盤整到2003年SARS過後開始起漲,到了2008年金融海嘯短暫修正;接着全球貨幣量化寬鬆,2009年臺灣遺贈稅從50%降至10%,資金大舉回臺。

2011至2012年有奢侈稅、豪宅稅上路、央行豪宅限貸令、人壽保險限購、實價登錄上路;到2014年房價來到最高點,政府開始打房,包含啓動囤房稅、研擬房地合一稅,房價開始鬆動,一路下修。2018年起全臺房價陸續止跌;2019年貿易戰資金迴流,到了今年臺灣防疫能見度變高,房價超越2014年前高。國泰房地產指數計劃主持人之一、景文科大財金系副教授章定煊表示,房價上漲早已是不爭的事實,現在感覺不是非常強烈,在於過去有許多餘屋和中古屋在去化,等到近日都去化完畢時,價格就會大幅上揚。

今年房市有8大資金潮,支撐房地產的熱況,一類是等待房價下跌遞延的剛性買盤,另一類是投資型買盤出籠,接續爲因超低利率趕出的定存資金、股市獲利資金、臺商迴流投資臺灣資金,以及海外熱錢、港人、壽險等。大體而言,資金主要仍是首購、換屋的剛性需求,以及投資型買盤的兩大勢力。不過,值得注意的是,經過六年來的房市下修、房地合一稅的洗禮下,這波房市買氣和過去不同,不論是產品屬性或是買房心態都出現結構性的改變。

內政部次長花敬羣認爲,此次中南部上漲的背後是建設到位、產業移入支撐,人口南遷,交通環境都在改善,房價屬於合理反映;反觀雙北就沒有上漲題材,再加上脫北者愈來愈多,過去都會區的高房價有泡沫疑慮,根本不具備上漲條件。面對此一房市紛擾,花敬羣指出:「政府不會打房!」政府可以接受房價在合理範圍內緩漲,但不能急漲,也不能容忍炒作,會想方設法遏止紅單銷售,也會懲罰刻意炒作的人,力阻市場歪風,讓房市朝向健康穩健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