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料敵從寬 專家:關注斑蚊 能否熬過冬
臺大昆蟲系名譽教授徐爾烈。本報資料照片
埃及斑蚊跨越北迴歸線到雲林立足,病媒蚊專家嚴肅看待者居多,認爲是氣候變遷暖化的一大警訊,接下來要密切觀察,若有不怕冷的埃及斑蚊存活下來,「代志就大條了」。
過去埃及斑蚊以嘉義布袋爲界,國衛院監測雲林北港也出現過埃及斑蚊。國衛院國家蚊媒中心首席防疫顧問陳錦生表示,雖然雲林有出現埃及斑蚊,但這次監測結果無法完全判斷埃及斑蚊已跨界北漂,因爲此次監測數量較過去多,也有可能是因爲蚊子剛產卵生了很多隻,日後還要持續監測觀察。
他認爲埃及斑蚊主要出現在南部,但臺北有些地區比高雄熱,斑蚊卻未現蹤,除了溫度外,還有其他生物性等複雜因素,通常蚊子適合生存在攝氏二十度到三十五度,超過三十五度也會熱死。
國家蚊媒傳染病防治研究中心專案技術助研究員黃旌集也說,近十幾年在嘉義布袋都沒抓到埃及斑蚊,今年監測也未發現,反而是往更南方的縣市跑。至於出現在雲林的埃及斑蚊能否於在地立足,也就是達到一定族羣數量,甚至熬過今年冬天,現在無法下定論。
臺大昆蟲系名譽教授徐爾烈認爲,雲林有埃及斑蚊完整族羣出現,意義很特殊,由於七到九月是登革熱流行季,加上臺灣交通方便、人員流動南來北往,病媒蚊隨之移動不必覺得奇怪,但因這次發現繁衍的完整族羣,就要料敵從寬,如果有少數基因遺傳不怕冷的埃及斑蚊存活,將來就可能在當地永久地存活,更要嚴陣以待。
臺大環工所兼任助理教授劉銘龍認爲,根據自然通訊國際期刊最新研究,根據每十年對埃及斑蚊的發展適宜度趨勢,預測埃及斑蚊族羣分佈移動,預計到了二○五○年,北美和中國大陸埃及斑蚊入侵速度,將從每年約二公里增加至六公里,顯示暖化將衝擊登革熱防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