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媒文章:中國繼續推動經濟實現最佳運行

參考消息網8月9日報道 南非獨立在線新聞網站8月6日發表題爲《巨大的經濟體中國引起人們的議論》的文章,作者是阿比·馬庫。全文摘編如下:

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大幅加速實施一系列最新的改革和現代化措施,這個無現金社會已將目光投向成爲世界最大經濟體。

今年7月15日至18日召開的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心要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國經濟進入新上升軌道計劃的披露在全球引起了熱議。這個擁有14億人口的國家在發展方面爲其他國家樹立了高標準。

自上世紀70年代中國開始重新定位其在全球事務中的經濟和政治影響力以來,“改革”和“現代化”一直是關鍵詞。

從那時起,中國從未回頭,在私營部門的參與與國家的參與之間保持平衡,努力建立有意義、有影響力的公私夥伴關係,繼續推動經濟實現最佳運行。

在北京舉行的這次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會議上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被視爲具有開創性。會議公佈了300多項改革措施,涉及經濟、文化、政治、社會、生態文明和黨的建設等領域。

這一《決定》作爲總攬全局的部署,表明了中國在新時代推進改革開放新徵程的熱情和決心。

《決定》旨在解決阻礙中國現代化的主要體制問題。例如,中國的市場體制仍有待完善,城鄉之間以及許多地區之間在發展和收入分配方面存在差距。

通過明確表示在新徵程上爲什麼要改革、在哪些地方以及如何改革,《決定》以務實的方式指導改革,把問題導向和目標導向結合起來。

中國經濟的巨大成功在很大程度上是基於國家的高度啓蒙,這引發了很多方面的創新驅動。創新帶來了新的產業、大量就業機會、財富積累以及中產階級的迅速崛起等。爲推動全面創新,中國有意在教育、科技結構和人才培養體制改革等方面全面深化改革。

隨着中國通過一系列新的改革措施來重振經濟,國家將爲私營部門或非公實體的繁榮創造有利環境。《決定》重申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

中國經濟用語中的另一個流行語是“新質生產力”。《決定》提出健全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體制機制、健全促進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深度融合制度、完善發展服務業體制機制、健全現代化基礎設施建設體制機制、健全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制度。

在中國認可的發展道路上,“開放”被視爲中國現代化的標誌性特徵。《決定》提出穩步擴大制度型開放、深化外貿體制改革、深化外商投資和對外投資管理體制改革、優化區域開放佈局、完善推進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機制等。(編譯/龍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