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化明顯!股份行理財子公司業績“超車”
銀行理財子公司2023年業績分化明顯。
4月24日,《國際金融報》記者梳理目前已披露的19家銀行理財子公司業績數據發現,股份制銀行理財子公司管理規模和淨利潤“超車”,包攬榜單前列。兩家國有行理財子公司淨利潤“腰斬”。
有專家分析稱,目前銀行理財市場呈現積極跡象,綜合考慮經濟環境、監管政策、市場利率和投資者信心等因素,銀行理財規模相對去年維持增長概率較高。
理財子公司業績縮水
隨着上市銀行年報的披露,銀行理財子公司過去一年的業績情況也逐步展現。
截至4月24日,《國際金融報》記者梳理上市銀行年報,共獲取了19家銀行理財子公司的簡要業績情況。從統計數據來看,2023年銀行理財子公司的業績出現較爲明顯的分化。
淨利潤方面,除徽銀理財並未披露具體數據外,其餘18家理財子公司2023年度共實現淨利潤233.12億元。其中,股份制銀行理財子公司包攬了前五名。招銀理財以31.9億元穩居第一;興銀理財、信銀理財、平安理財和光大理財分別以25.82億元、22.55億元、18.85億元和17.64億元分列其後。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已披露的數據中有11家理財子公司淨利潤下滑。例如,排名前兩位的招銀理財和興銀理財分別同比下滑11.22%和17%;建信理財和農銀理財的淨利潤則直接“腰斬”。與去年相比,19家理財子公司少賺約50億元。
此外,理財產品管理規模方面也出現和淨利潤類似的走勢。截至2023年年底,招銀理財、興銀理財和信銀理財的管理規模位列前三,而與去年同期相比,10家公司規模縮水。
爲何理財子公司去年業績出現下滑?
“市場波動及投資者信心下滑導致理財產品規模縮減,直接影響理財子公司的營收基礎,而市場競爭加劇帶來營銷、服務成本上升。同時,市場波動要求提高風險撥備,進一步增加了運營成本。此外,理財產品收益率的下降降低了理財子公司的盈利能力,市場的不確定性導致投資者贖回理財產品,減少了資產管理規模和相應收益。”排排網財富管理合夥人曾衡偉在採訪中分析道,“監管合規成本也在增加。隨着監管要求的提高,理財子公司需投入更多資源滿足合規要求。債市和股市的波動導致理財產品淨值下降,進而影響了理財子公司的整體業績表現。”
股份行理財子公司“超車”
在理財子公司規模、淨利潤縮水之外,銀行理財子公司間的業績也出現較爲明顯的分化。歸屬六大國有行的理財子公司在管理規模和淨利潤上均失去了前排位置,股份制銀行理財子公司後來居上,包攬了雙項頭名。
在曾衡偉看來,國有大行理財子公司去年整體業績表現不佳有多方面原因。“受債市波動等多重因素影響,國有大行理財子公司的產品規模普遍縮減,直接削弱了其營收和盈利能力。股份制銀行和城商行的理財子公司通過創新產品和拓展代銷渠道,提升了市場競爭力,也吸引了部分原本投資國有大行理財產品的客戶。”曾衡偉表示,“在投資者方面,受股票市場引流影響,一些投資者調整資產配置,贖回相關產品以規避風險,進一步影響了國有大行理財子公司的規模。理財產品的淨值化轉型也帶來挑戰,在從預期收益型理財產品向淨值型理財產品轉變過程中,投資者對新產品的接受度不高,也爲理財子公司規模擴張帶來了一定阻力。”
股份行理財子公司業績“超車”,來源於其靈活調整的產品策略、行外代銷渠道的拓展和客戶體驗的優化。曾衡偉表示,股份行理財子公司更能敏銳把握市場動態,靈活調整產品設計與發行策略,滿足投資者多樣化需求。同時,積極拓展行外代銷渠道,構建多元化銷售網絡,有效擴大了市場份額。在客戶體驗方面,注重提升客戶服務質量,優化投資者體驗,從而增強客戶黏性,吸引新客戶。
以青銀理財爲例,青島銀行在年報中指出,2023年,青銀理財行外代銷渠道新增12家,總數已超過30家;行外代銷規模953.86億元,佔比達45.83%。
紛紛下調業績基準
事實上,記者注意到,近期華夏理財、光大理財、平安理財、建信理財等多家理財子公司紛紛調整了旗下產品的業績比較基準,下調幅度在10—130個基點不等,部分產品業績基準下限降至3%以下。
黑崎資本首席策略官劉宇奇表示,理財產品業績比較基準的調整受到多重因素影響。首先,市場利率的下降趨勢對理財產品的預期收益率構成壓力。同時,監管政策引導理財產品收益率下行,有助於市場打破剛兌信仰。贖回潮也可能促使業績基準的重新評估,以適應市場和投資者的變動。其次,信用風險時有發生,其他類別資產表現疲軟,投資者風險偏好趨於理性,傾向於選擇風險較低的理財產品。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以來,銀行理財存續規模不斷回升。光大證券在研報中指出,2024年開年以來,銀行理財“量價雙優”。3月末跨季迴流後,4月份以來理財規模超季節性淨增1.9萬億元。
“固定收益類資產市場回暖、投資者對銀行理財信心恢復爲規模增長提供了基礎。存款利率的下調也促使資金流向理財產品。”劉宇奇表示,“儘管市場呈現積極跡象,理財規模是否會大幅增長還需考慮經濟環境、監管政策、市場利率和投資者信心等綜合因素。從目前的整體環境評估,銀行理財規模相對去年維持增長的概率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