奮進強國路 闊步新徵程·重大工程|“華龍一號”:中國核電走向世界的“國家名片”

新華社北京10月25日電 題:“華龍一號”:中國核電走向世界的“國家名片”  新華社記者高敬  主控室裡,電子屏幕上數字閃爍,值班操縱員專注地盯着屏幕……“華龍一號”全球首堆——中核集團福建福清核電5號機組正平穩運行。源源不斷的電能從這裡送出,點亮萬家燈火。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提出,積極安全有序發展核電。  “華龍一號”是我國具有完整自主知識產權的三代核電技術,被譽爲“國之重器”“國家名片”。目前,“華龍一號”已成爲全球在運在建機組總數最多的三代核電技術,將爲我國能源綠色低碳轉型作出更大貢獻。

全球首堆示範工程安全平穩運行

漫步福清核電廠區,只見6臺核電機組一字排開。不難發現,“華龍一號”兩臺機組——5號、6號機組的安全殼上方外側有一圈水泥“頭箍”,“塊頭”看上去比其他機組大不少。  華龍國際核電技術有限公司黨委書記、總經理王秋林介紹,“華龍一號”採用全球三代核電最高安全標準,運用數字化與智能化技術推動建設,安全性、經濟性特點突出,技術指標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華龍一號”設計壽命60年,反應堆堆芯採用177組核燃料組件。每臺核電機組每年發電超100億千瓦時,能夠滿足中等發達國家100萬人口的年度生產生活用電需求。  “‘華龍一號’在安全性上滿足國際最高安全標準要求。”華龍國際反應堆與安全分析所總工程師孔翔程說。  他告訴記者,“華龍一號”採用雙層安全殼設計,創新採用“能動+非能動”相結合的安全設計理念,更好保證核電站的安全。  李宗霖是“華龍一號”首批高級操縱員,親眼見證了“華龍一號”的多個第一次:第一次水壓試驗成功、第一次響應火險、第一次完成6號機併網……  他無比自豪地說,根據世界核電運營者協會(WANO)評價規則,兩臺機組的WANO綜合指數均實現滿分,標誌着“華龍一號”機組生產運營績效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開啓批量化、規模化建設階段  在福建漳州,一個大型核電基地正在加速建設中。  今年9月27日,漳州核電二期工程4號機組開始澆灌核島第一罐混凝土,這是漳州核電基地第4臺“華龍一號”機組;10月12日,漳州核電1號機組開始裝載首爐核燃料,爲後期併網發電打下堅實基礎。  在“雙碳”目標引領下,我國核電建設正在提速。近年來,我國覈准了包括福建漳州二期等多個核電項目。作爲我國三代核電技術的主力堆型,設備可靠、工期可控、成本經濟的“華龍一號”,也迎來了批量化、規模化建設階段。  福清核電兩臺機組投運後,中廣核廣西防城港核電站的兩臺“華龍一號”機組也陸續投產。同時,“華龍一號”實現順利“出海”——2023年2月,我國出口巴基斯坦兩臺“華龍一號”機組在建成投產後正式交付。  “目前,‘華龍一號’國內外有6臺機組建成運行、27臺機組在建,成爲全球在運在建機組總數最多的三代核電技術。”王秋林說。  “華龍一號”可以批量化、規模化建設的一個重要支撐,就是產業鏈產能的穩定可靠。王秋林介紹,“華龍一號”首堆設備國產化率達88%。在目前批量化建設階段,“華龍一號”相關設備國產化率已超90%,帶動上下游產業鏈5300多家企業共享機遇、共同成長,提高關鍵技術、關鍵零部件和重要材料的自主可控水平,打造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核能產業鏈。  “‘華龍一號’的標準化設計和批量化建設,有效降低了建設運營成本,提升了發電效率,從而爲廣大用戶提供了更具競爭力的電力價格和可觀的投資收益。”王秋林說。

不斷提升“國家名片”含金量

前進永無止境,創新永無止境。“華龍一號”亦是如此。  “我們需要更聰明的‘華龍一號’。”李宗霖說,事實上,“華龍一號”從來沒有停止過向全面數字化智慧化轉型的腳步。  他舉例說,過去,每個班的主控操縱員要花2個小時進行數據畫面巡檢和重要參數比對,費時費力還容易看錯看漏數據。現在,藉助他們團隊研發的一款名爲“華龍天眼”的主控室智能輔助系統,一鍵巡檢功能讓主控操縱員巡檢時長縮短至10分鐘,並且不會出錯。  更安全、更經濟、更智能是“華龍一號”主要的技術優化方向。尤其是在智能化上,通過技術迭代,“華龍一號”已實現核電設計與信息技術的深度融合。目前,漳州核電等“華龍一號”後續批量化建設工程,均已建成數字核電智慧工程,通過智能化應用有效提升核電建設的效率與安全性。  王秋林表示,未來,華龍國際將持續推動“華龍一號”技術創新升級,積極開展國際交流與活動,致力於保持並提升“華龍一號”的先進性和綜合競爭力,更好滿足世界各國對綠色清潔能源日益增長的需求。(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