峰會設諮委會 運作機制引激辯
22日晚,以「共同行動促進新時代共同發展」爲主題的博鰲亞洲論壇馬尼拉會議,在馬尼拉城堡香格里拉大酒店開幕。(中新社)
大陸主導的一帶一路高峰論壇今年邁入第二屆,運作也走向機制化,並邀集12位中外專家成立了「諮詢委員會」,臺籍的大陸經濟學家林毅夫也名列其中。根據諮委會最新發布的報告,對一帶一路後續如何運作,諮委會提出許多具體建議,譬如加強海關合作,加強一帶一路的品牌建設,在債務風險問題上,也點出根本原因和因應之道。對於論壇後續的運作機制,是參考G20模式,或博鰲論壇設理事會,諮委會則陷入了激辯。
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27日表示,去年12月由多位國際知名人士組成的一帶一路高峰論壇諮詢委員會,舉行了第一次會議,並提出政策建議報告。據瞭解,諮委會共由12專家組成,包括世界銀行前副行長林毅夫、法國前總理拉法蘭、義大利前總理普羅迪、埃及前總理沙拉夫、俄國前外長伊萬諾夫、印尼前貿易部長馮慧蘭、非洲聯盟委員會前副主席姆溫查、新加坡國立大學李光耀學院前院長馬凱碩、聯合國拉美委員會執秘巴爾塞納等,並由大陸外交部長助理張軍擔任召集人。
該諮委會於本月發佈最新的政策建議報告指出,海關合作可減少跨國貿易的時間、成本和不確定性,是貿易便利化的關鍵內容;諮委會鼓勵合作伙伴在清關、信息交換、簡化海關過境手續等方面,提高通關便利。
對於西方國家批評帶路有「債務陷阱」,報告指出,應鼓勵金融機構提供更多創新型融資模式和服務,並加強風險管控;報告稱,「基礎設施項目具有資本集中度高、初始成本高、流動性差、資產生命週期長的特點,前期難以形成正向現金流,項目進入實施階段後方能產生穩定現金流」,因此鼓勵將基礎設施做爲獨立資產類別,以利於撬動更多私人資本進行投資。
西方國家對帶路有許多負面批評,報告指出,要加強品牌建設,改進宣傳工作,「對項目的生命週期發展脈絡進行完整宣介很重要,有助於消除誤解」。
對於峰會應以何種機制常態化運行,諮委會則陷入激辯,有諮委提議參考博鰲論壇,設立理事會爲最高執行機構;有諮委建議參考G20架構,不設實體秘書處而是成立協調人會議;也有諮委主張參考OECD模式,將論壇定位爲訊息分享和政策協調平臺,也可參考世界經濟論壇模式,另設管委會作爲執行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