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收味道稻穀香 自貢富順聚焦技術集成推進水稻生產高質量發展

今年,自貢市富順縣緊緊圍繞打造“天府糧倉”丘區示範,紮實推進中稻+再生稻綠色高產高效基地建設,深入實施“藏糧於地、藏糧於技”戰略,加快建設新時代更高水平“天府糧倉”。全縣水稻播種面積49.8萬畝,總產量達32萬噸。其中,再生稻蓄留面積47.33萬畝,預計總產量可達7萬噸以上。

持續探索高產高效體系

“農業生產要實現突破,先進技術是關建。”富順縣農技站技術人員認爲,富順水稻取得顯著成效,首先是建立生產技術體系,突出把好“五道關”。品種篩選關,篩選豐產性好、抗性強、再生能力強的品種,每年篩選推薦適合中稻+再生稻生產優良品種8個;豐產栽培關,頭季稻適時早播、合理密植、推廣旱育秧、寬窄行和三角形強化等栽培技術;田間管理關,病蟲害綠色防控,重點防治一二代螟蟲、稻縱卷葉螟、紋枯病等病蟲害;再生稻粒芽關,在頭季稻齊穗後3天左右施撒再生稻粒芽肥;完熟收穫關,頭季稻十成黃收割,收割時高留稻樁1尺左右。在全市率先制定發佈《富順縣再生稻種植技術規範》地方標準。

其次是建立三產融合體系,突出抓好三個重點。加強產研合作,深化與四川農業大學、省市農科院、隆平種業等科研校院企合作,建成高水平水稻新品種試驗示範展示基地1萬畝和再生稻高產高效示範基地5萬畝。抓好園區建設,堅持將稻粱產業園區建設作爲優勢特色產業發展重要抓手,利用現有建成的烘乾中心、農事服務中心、稻粱大數據中心、再生稻博物館等開展三產融合示範;富順縣水稻高粱現代農業園區已創建爲省四星級現代農業園區,今年正全力爭創省五星級現代農業園區。強化社會服務,構建“1+20+N”縣鄉村三級服務體系,積極探索農業生產“大託管”模式,鼓勵培育稻粱產業社會化服務組織11家,服務面積5萬畝以上,基本形成生產聯農、經營益農、服務帶農的發展格局。

突出科技賦能抓點示範

藍天白雲下,在富順縣龍貫山稻粱現代農業產業園核心區古佛鎮鳳儀村,村民們搶抓晴好天氣,忙碌的收割晾曬稻穀。依託農業產業園建設,村民們的日子一年更比一年好。

在水稻生產中,富順縣加力創建單產提升樣板,高標準推進“天府糧倉·百縣千片”建設行動,以稻粱現代農業園區提檔升星爲抓手,以優化提升“一園、兩點、四片、五環線”建設爲重點,全力打造再生稻百里長廊、百畝超高產攻關片及5個千畝高產展示片,預計今年“百千萬”高產示範片畝產分別可達1000公斤、800公斤、700公斤,高於上年全縣平均畝產56%、25%、10%。全縣再生稻高產示範片按照“七個統一”(統一品種、統一播期、統一育秧、統一栽插規格、統一施肥、統一病蟲防治和統一留樁高度)要求,強化科技創新和主導品種、主推技術“入戶到田” ,有力帶動大面積實現規範化栽培、標準化管理,示範區內重點提升技術模式集成水平、千畝片建設成效、種糧主體綜合效益,爭創省級高產競賽先進、科技增糧先進及四川“糧王”,全力以赴提升糧食單產水平。

與此同時,加快推廣全程機械化示範片,在古佛、童寺、代寺等鎮擴大示範中稻+再生稻全程機械化技術,促進農藝農機融合,根據收割機履帶和機身寬度確定中稻栽插規格,實行每帶3行、帶距略大於履帶寬,實現中稻+再生稻統籌兼顧平衡增產。積極拓展水稻“四新”試驗探索,在古佛、代寺、鄧井關、童寺等鎮街實施優質水稻新品種對比試驗,參試品種46個;與四川農業大學合作在古佛鎮開展再生稻品質形成機理試驗;與市農科院合作在童寺鎮開展再生稻高產種質資源保護及應用、中稻+再生稻輕簡化高效栽培技術集成研究。

延伸產業鏈條提質增效

“這個再生稻米真的很好吃!”這幾年,富順縣城市民羅先生每年都要買很多本地再生稻米來吃,有時候還要送些給外地的朋友,順便讓他們宣傳一下富順特色農產品。

產品生產出來了,還要做好品牌建設。目前,富順縣成功認證水稻綠色食品原料生產基地14.8萬畝,培育雒源俊峰、富凱等龍頭加工企業3家,開發“雒源香”“富又順”等精品糧油品牌6個。與京東集團達成戰略合作,建成“京東農場”再生稻標準化產業基地500畝,“富順再生稻米”在京東商城開啓線上銷售。今年,該縣已成功舉辦首屆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發佈會,併發布《農產品地理標誌“富順再生稻米”質量標準(團體)》。

學習運用浙江“千萬工程”經驗,富順縣積極推進融合發展,將稻粱園區核心區納入宜居宜業和美鄉村示範片建設,精心打造再生稻博物館、稻香村舍等鄉村旅遊目的地,常態化舉辦以稻粱爲主題的農民豐收節和“醉美鄉村”文化旅遊系列活動,有序推動產業升級發展。

打造新時代更高水平“天府糧倉”,富順縣依託自身優勢和政策加持,因勢利導乘勢而上,在農業大縣邁向農業強縣的道路上更加蹄疾步穩、策馬揚鞭。(李燕容、許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