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海“入海”謀漁業振興

來源:農民日報

正在上海舉行的第18屆上海國際漁業博覽會廠商雲集,高品質產品和硬核科技聯袂呈現出水產業“藍海”的新景象。8月28日開幕式當天,首次“入海”的新疆阿勒泰福海縣,以“我的阿勒泰”展臺風格和福源福海特色地標水產推介會專場形式參與博覽會,以此傳遞福海縣做大做強冷水魚產業的決心。

福海縣漁業資源豐富,包括烏倫湖在內的170萬畝水面是特色冷水魚的家,境內還有近6萬畝鹽鹼坑塘既可用於養殖,也特別適合特色冷水魚種源培育。漁業是福海縣振興一方的主導產業,區域內65個村共6.5萬人,目前從事捕撈、加工、漁業旅遊的從業者近3000人。該縣成功創建了國家級水產健康和生態養殖示範區,然而,2023年,全縣水產品產量僅達8100噸,產值不到1.7億元,產業現狀顯然跟巨大的資源優勢和漁業從業者增產增收的期待不相匹配。

據福海縣副縣長池少權介紹,如何在保護生態的前提下進一步挖掘漁業產業潛能,成了福海縣上下關注的大事,該縣漁業產業鏈已經明晰,在保護生態的前提下提高產能、參與大市場競爭,做大做強,成爲共識。

在這共識之下,福海縣首次參加了業內極具知名度和影響力的上海國際漁業博覽會,並以福海特色漁業及特色文化爲媒作了專場推介。和其他推介會不同,福海縣舉辦的福源福海特色地標水產推介會專場的重頭戲不在產品上,而是在對接科技、市場方面,其主要表現爲福海縣人民政府、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東海水產研究所、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黑龍江水產研究所、上海水產集團有限公司四方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

黑龍江水產研究所在冷水魚區生態及種苗研發方面有優勢,上海水產集團的市場優勢是公認的,而東海水產研究所長期致力於鹽鹼地水產養殖基礎研究、共性技術研發以及全國範圍的應用示範,能快速有效地幫助福海縣在13個村推廣網箱養殖模式,從而爲福海縣完成1萬噸水產產量目標貢獻東海所的價值。

據東海水產研究所辦公室主任郭虹介紹,圍繞《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福海縣漁業綠色循環發展試點》項目,東海所將改造2萬多畝鹽鹼生態池塘和5000多畝鹽鹼精養池塘,積極幫助養殖主體開發和推進智慧化養殖、旅遊觀光垂釣等功能,以科技保障福海縣漁業資源的合理利用和高效管理,以科研成果提升福海縣漁業的產量和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