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公安社區民警的社交秘籍

幹了這一行,“社恐”變“社牛”

——莆田公安社區民警的社交秘籍

福建法治報—海峽法治在線5月24日訊 在莆田警營裡,就有這麼一羣“社交天花板”。他們能調解簡單的口角糾紛,也能化解複雜的常年積怨;他們能在田間地頭進行安全宣傳,也能在三尺講臺開展法治講座;他們能與叛逆少年交心,也能和阿阿公談天。他們就是莆田市公安局的社區民警。如何從“社恐”變身“社牛”,讓我們看看他們的社交“秘籍”——

“從辦案民警轉戰陌生的社區警務領域,突然頻繁接觸大量羣衆,我不免有些‘社恐’,與羣衆溝通總感覺找不到技巧”。仙遊縣公安局鯉城派出所社區民警胡守標說。

今年3月,胡守標通過走訪瞭解到,轄區一小區20餘名業主因一公共房間使用問題與開發商發生糾紛,且有矛盾升級的苗頭後,便立即介入。他選出居民“代表”,避免因人員過多意見難以統一,並與社區幹部聯動座談,瞭解雙方具體訴求。經過一星期的持續溝通,終於促成雙方達成和解,開發商大方讓步,小區業主可以安心使用公共房間,皆大歡喜!

在一起起的調解工作中,胡守標漸漸掌握了與羣衆溝通的“社牛”技巧,那就是將心比心、以情換情。面對家長裡短,用真心、愛心、巧心,讓社區警務工作更有“溫度”。

作爲一個內向“社恐”的人,如何更好地與羣衆打交道,是莆田市公安局拱辰派出所民警黃一成爲社區民警的第一課。

今年1月,黃一收到一條預警信息,轄區羣衆張某正在向某涉詐賬戶進行高達20萬元的轉賬,他立即打電話勸阻。剛開始,黃一不知道如何表達,只能按照預警宣傳話術照本宣科。果然,張某不相信,仍打算繼續轉賬。電話勸阻無果後,黃一立即上門當面溝通,以聊家常、談工作爲切入點,拉近與張某之間的距離,同時聯繫張某家屬一起做工作。經過三個多小時的溝通,終於成功說服張某認清騙局。

態度要熱情,行爲要主動,是黃一摸索出的“社牛”溝通技巧。從不知道如何破冰,到能夠引導羣衆說出訴求,黃一在社區工作中找到了被需要、被信任的成就感。

作爲新警,在面對繁雜的社區工作時,莆田市公安局月塘派出所社區民警許若杭最初總會感到緊張和不安。

今年4月份,許若杭在走訪時發現兩名羣衆因糾紛大聲爭吵,旁邊還有許多圍觀羣衆。面對這一突發情況,從未單獨調解的許若杭只好硬着頭皮上前。原來,郭、林兩家積怨已久,當日因一個小誤會,兩家又爆發了矛盾,雙方情緒激動。爲徹底解決兩家矛盾,許若杭積極向同事請教調解技巧,多次走訪兩家親朋好友,深入瞭解雙方訴求,並邀請村裡威望高的老幹部到現場共同調解。經過一次又一次努力,雙方終於握手言和。

“這起糾紛的成功調解讓我體會到了前所未有的喜悅和成就感,也找到了社區工作的節奏和自信。我深刻體會到只要有一顆熱愛羣衆、服務人民的心,就能贏得羣衆的信任與支持。” 許若杭如是說。

入戶宣傳被拒絕,走訪排查被敷衍,調解糾紛摸不着方向……作爲“00後”的莆田市公安局東埔派出所社區民警傅志缺少與羣衆打交道的經驗,每天總有各種難題等着他。

今年2月,轄區兩位羣衆因土地歸屬問題爭吵不休。此時傅志已負責社區工作一個多月。回想起師傅鄭力羣的調解方式,傅志鼓起勇氣接下這起糾紛。傅志主動協調鎮村幹部,前後三次到現場實地查看、測繪,尋找調解方法。經過一系列努力,調解事宜終於有了眉目。5月2日,傅志組織村幹部及雙方當事人再次協商調解,經過數輪溝通,雙方當事人終於達成共識。

“這是我第一次單獨開展矛盾糾紛調解工作,我感悟最深的就是,社區民警要腳踏實地、深入到羣衆當中,才能掌握與羣衆溝通的藝術,更加有效地解決問題。”傅志在工作筆記本上寫下這段心得。

或許你也發現了,治好社區民警“社交恐懼症”,人民警察的責任感就是藥方;變身“社交牛人”,一心一意真誠爲民就是秘籍。

(陳靜 陳琦 蘇燁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