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於武:饒斌獎背後的故事

基金會走過了怎樣的歷程?饒斌獎和青年託舉工程有何深意?

口述 | 付於武

整理 | 葛幫寧

出品 | 幫寧工作室(gbngzs)

| 編者按

2021年10月19日,上海嘉定,第六屆汽車工業饒斌獎在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年會暨展覽會上揭曉,本屆獲獎者爲吉利控股集團董事長李書福。當天,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名譽理事長、中國汽車人才研究會名譽理事長、華汽汽車文化基金會理事長付於武被授予“FISITA傑出貢獻獎”。(FISITA中文全稱爲國際汽車工程師學會聯合會)

2013年,重慶格恩文化產業公司董事長劉世全找到付於武,希望由他牽頭,在汽車行業搭建一個類似基金會的公益組織。年屆古稀的付於武欣然同意。“我爲汽車工業奮鬥了一生,這種揮之不去的情結,促使我繼續爲中國汽車工業發展奉獻綿薄之力。”多年後回憶這段往事,76歲的付於武情深依舊。

他願意繼續奮鬥的另一個動力是,“綜觀中國汽車發展歷程,汽車科技文化公益事業是汽車產業的一項空白。創建一個汽車文化基金會,爲汽車產業振興搭建一個公益性平臺,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業。”

經過廣泛徵求意見,2013年10月15日,基金會籌備會在北京的鐵道大廈舉行。2014年12月17日,基金會成立。

發起人共7位。除付於武和劉世全外,還包括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常務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張進華,吉林大學汽車研究院院長管欣,清華大學汽車產業與技術戰略研究院院長趙福全,中國汽車工業科學技術進步獎勵委員會常務理事兼秘書長葛松林,中國機械工業企業管理協會理事長、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副會長孫泊淮。

基金會主要實施項目有二。一是備受矚目的中國汽車工業饒斌獎(簡稱饒斌獎),旨在獎勵對中國汽車工業做出卓越貢獻的企業家。2015-2019年連續五屆饒斌獎,分別授予李剛和陳祖濤(第一屆)、耿昭傑(第二屆)、左延安(第三屆)、馬純濟(第四屆)、湯玉祥(第五屆)。2020年受疫情等因素影響空缺一年。

二是青年人才託舉(簡稱青託)工程。由中國科協立項,採用以獎代補、穩定支持方式,大力扶持有較大創新能力和發展潛力的32歲以下青年科技人才。青託工程3年爲一個週期,每人每年資助15萬元。自2016年以來,已有26位優秀青年人才獲得項目資金支持。

此外,從2018年開始,基金會還自籌資金支持2名青託人才,3年共提供90萬元資金。其結果是,受資助者成長爲國內乃至國際知名技術領軍人才。

基金會還支持華人汽車工程師活動,包括全球汽車精英組織和北美華人汽車工程師協會中國分會。攜手中國汽車工程學會,設立“中國汽車工程學會會士”榮譽稱號,搭建高端科技人才平臺。支持中國大學生方程式大賽以及資助汽車科技文化領域重點著作。

7年來,基金會走過了怎樣的歷程?實施的饒斌獎和青託工程發揮了怎樣的作用?未來如何進一步擴大行業影響力……2021年9月10日,在位於北京燈市口大街的基金會辦公室裡,付於武接受幫寧工作室口述訪談,還原基金會的前世今生。

作爲中國汽車工業第三代汽車人代表之一,付於武於1945年出生在北京一個機械世家,在東單新開路唸完小學後,到北京二中讀初中,因獲得學校銀質獎章而被保送本校高中。1970年,他從北京機械學院(現西安理工大學)機械系畢業,被分配到一汽哈爾濱齒輪廠。

此後45年,他轉戰於汽車企業、政府部門和學會之間,但從未真正離開過汽車行業。

在一汽哈爾濱齒輪廠,他一干就是20年。從一名技術員起步,到車間技術員、車間技術副主任、技術科長、設計科長、產品開發科長、廠長助理,再到最年輕的總工程師、第一副廠長兼總工程師,幾乎所有技術崗位都經歷過。

1990年,因航空航天部、黑龍江省和哈爾濱市要上“一號工程”,付於武調任哈爾濱汽車工業總公司總經理兼一號工程指揮部辦公室主任,具體負責“兩車一機”和“兩車一配”汽車技術改造工程。

自1999年8月起,付於武歷任中國汽車工程學會秘書長、常務副理事長兼秘書長、理事長等職務,期間搭建汽車輕量化技術創新聯盟、電動汽車創新聯盟、汽車裝備技術創新聯盟和車聯網產業創新戰略聯盟,並擔任這4個聯盟的首任理事長。他用15年時間將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帶到心中目的地——國內一流學會和國際知名學會,擁有數萬名會員、數百家團體會員。

付出總有回報。此前,付於武被授予“中國汽車工程學會終身成就獎”“中國汽車終身榮譽獎”“FISITA首屆技術領導辦會士“等榮譽稱號。

今年的“FISITA傑出貢獻獎”頒獎詞這樣寫道:“付於武把自己人生的追求與中國汽車產業的發展緊密地聯繫在一起,與每一位追求成長的中國汽車從業者緊密地聯繫在一起,與每一家尋求發展的中國汽車企業緊密地聯繫在一起,以宏觀的視角觀察汽車行業,助力汽車業穩步前行。他是中國汽車人的榜樣。”

以下爲付於武口述訪談摘錄。

要講北京華汽汽車文化基金會(簡稱基金會,汽車文化基金會前身)成立初衷,就不能不提到背後的一個企業家劉世全——重慶格恩文化產業公司董事長,他一直都很低調。

我記得很清楚,2013年7月15日左右,一汽建廠60週年慶典期間,在長春香格里拉咖啡廳,這位企業家來找我,趙航(時任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主任)和管欣都在,他希望汽車行業能有一個類似基金會那樣的公益組織。

劉世全很年輕,從事汽車零部件行業,他願意資助基金會。找我有兩個原因:其一,他諮詢過一些行業人士,他們都推薦我。其二,大家認爲,應該讓一位有行業影響力的人來牽頭。當時我擔任中國汽車工程學會理事長,本來就有設立公益組織的想法,劉世全跟我們一拍即合。

汽車文化基金會這個名字是我想的。中國機械行業和汽車行業還沒有一個公益性機構,某種意義上,汽車文化基金會填補了這個空白。

我廣泛徵求過機械行業老領導、中國汽車工程學會、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中汽中心)、中國貿促會汽車行業委員會、中國汽車報、中國機械工業企業管理協會、中國汽車人才研究會,以及專家學者等各方意見,他們都非常支持。

基金會發起人共7位,也是創始人,此後不再增加。由我牽頭,包括張進華、管欣、趙福全、葛松林、孫伯淮和劉世全。其中,孫伯淮是汽車行業外的唯一代表。大家自願組合起來,創立基金會。

2013年10月15日,籌備會在北京的鐵道大廈舉行,邀請何光遠部長(原國家機械工業部部長)出席。當時名字叫汽車科技文化基金會,後來改爲華汽汽車文化基金會。2014年12月17日,基金會正式成立。

一般來說,基金會成立兩年後,第三年參加社會組織評估,我們是5年後才參加。2020年11月,基金會被北京市民政局評爲AAAA級社會組織。評估資料由王珍英負責,對照指標自查自檢、整理材料、撰寫自評報告。被評爲4A組織,主要因爲硬件過硬,如贊助項目、募集資金,以及所做事情,經得起時間檢驗。

▍李剛和陳祖濤

真正開展工作從2015年開始。基金會第一個項目就是啓動中國汽車工業饒斌獎,這個建議是我提出來的。

設立饒斌獎的想法源於2013年。當年3月28日,在紀念饒斌同志誕辰百年活動期間,李嵐清(中共中央政治局原常委、國務院原副總理)和王兆國(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出席,饒斌的長子饒達(全國乘用車聯席會原秘書長,2015年病逝)也在,行業機械組織籌備組當時就有提議。我還問過饒達,我們準備設立饒斌獎,作爲家屬,你們有沒有意見?他說,沒有意見。

我們希望用饒斌精神來激勵一代又一代汽車人。饒斌是中國汽車工業的奠基人和開拓者(參數丨圖片)之一,爲汽車工業發展傾盡心血,並以他的人格魅力和拼搏精神,影響着中國汽車人。饒斌獎獲得者必須爲中國汽車工業發展做出特殊貢獻,在中國汽車發展史上留下深刻印記,且在汽車工程及相關領域有重大創新性貢獻和成就的專家或企業家。

我在一次受訪中說過,獲得饒斌獎至少具備3個條件:其一,他必須是終生從事汽車工業的專業人士;其二,他在汽車工業發展過程中留下歷史痕跡;其三,他是一個企業家。

饒斌獎由中國汽車工程學會主辦,基金會特別支持。第一屆饒斌獎尤其關鍵,我們在廣泛徵求各方面意見基礎上,經過反覆醞釀,授予兩位德高望重的老領導。一位是李剛(原第一汽車製造廠廠長、中國汽車工業公司董事長),另一位是陳祖濤(原第二汽車製造廠第一任總工程師、中國汽車工業公司總經理),他們是新中國第一代汽車人的典型代表。

爲什麼選擇他倆?基金會曾贊助過一本出版物《一汽之道》,寫的是一汽創建史。書中提到一些重要歷史節點,比如一汽籌建時的產品定型、工廠設計、產品引入,以及中央決定在蘇聯莫斯科成立以孟少農(中國汽車工業技術主要奠基人之一)、李剛和陳祖濤爲代表的領導小組,負責一汽技術設計聯絡、設備訂貨與分交、派遣實習人員等事宜。

徵求意見階段,大家沒有任何異議。

爲此我專門去拜訪苗圩,他當時是工信部部長。我請他的秘書瞿國春務必安排見面,瞿當天就做了安排。苗圩見我就問,老付,什麼急事?我說,這事必須當面跟你彙報,一是設立饒斌獎,二是第一屆(饒斌獎)準備下個雙黃蛋。原則上一年評一人,但李剛和陳祖濤比較特殊,當年駐莫斯科三人領導小組中,孟少農已去世,他倆就不能分前後了。

苗(圩)部長說,同意。

我說,因爲是第一屆(饒斌獎),希望你能參加,給兩位老領導頒獎。

好。他沒有任何猶豫。這是我跟苗圩接觸多年,他答應得最痛快的一次。

2015年10月27日上午,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年會期間,第一屆饒斌獎頒獎典禮舉行,立刻引起行業震動。(陳)祖濤因身體原因沒到現場,苗(圩)部長因開中央全會未能參加,我和董揚爲李剛頒發純金獎章、獎牌和獎金。

以下是李剛的頒獎詞。

| 李剛:中國汽車工業的開拓者

李剛,清華學子,1948年投身革命。1952年被派赴蘇聯,籌建新中國第一個汽車製造廠,爲籌建組成員,與孟少農、陳祖濤等代表中國政府參與蘇聯援建一汽整體設計實施審批工作,以及兩國間的聯絡、溝通等工作。他爲中國汽車工業的孕育、誕生和發展做出了歷史性貢獻。

李剛在其參與創建的中國第一汽車製造廠奉獻、拼搏了二十幾個春秋,擔任過總工程師、廠長。任職期間,主持六萬輛擴散工程,使大而全的生產格局得以改觀。竭力推進解放卡車換型,開啓一汽第二次創業。八十年代,他領命進京,任中國汽車工業公司總經理、董事長等職務,成爲饒斌之後又一重要領導人之一。

他是第一位系統學習引進國外先進管理技術的企業領導人。早在1978年,他率隊對日本汽車工業進行長達半年的實地學習考察,回國後,在人民大會堂向中央工交各部千名司局長以上幹部作考察報告,就此引發了機械工業解放思想、學習推廣國外先進經驗、推進企業管理現代化的熱潮。

他注重汽車產品質量,堅持推進質量年檢和細化檢測項目,扭轉汽車質量不穩定的痼疾。他主持提出採用遞增利潤包乾、折舊基金返還、大修基金、銀行貸款等辦法,爲汽車產業發展提供多渠道資金支持。

他是自主開發發展中國汽車的堅定創導者,爲設立發展轎車基金用於自主設計而堅持不懈努力十餘載,終獲成功。他從國家戰略高度來促進中國汽車工業發展,爲提高汽車工業戰略地位,與行業有識之士一起長期奔走呼籲,終於促成在黨的十二屆三中全會上,讓汽車工業躋身國家支柱產業,爲中國汽車工業蓬勃發展創造了良好的政策環境。

李剛是一位始終以頑強鬥志爲中國汽車發展奮鬥的開拓者。

李剛非常激動,將20萬元獎金全部捐出,作爲創新獎勵人才基金,委託基金會代管。他發表現場感言時說:“這個獎份量很重,它既給我最大的榮譽,也給我很大的鞭策,因爲我盛名之下,其實難符。饒斌同志是我國汽車工業的奠基人,是兩大汽車基地(一汽和東風公司)的創建人,是上世紀八十年代我國汽車工業戰略部署的締造者。我無法和他相比,相差甚遠。現在我即將步入90歲,但我熱愛汽車事業是始終不渝的,仍將在我有生之年關懷它的健康成長。

“我殷切希望饒斌獎將形成一種強大的激勵機制,使更多企業家追求饒斌同志的足跡,學習他敢於創新的革命膽略,學習他敢於開拓創業的戰略思維,學習他體現過的三嚴三實革命作風,在國家《2025中國製造》指導下,早日建成汽車強國而奮鬥。”

(陳)祖濤的頒獎詞如下。

| 陳祖濤:中國汽車工業的第一名員工

陳祖濤,將門之後,幼時學於蘇聯。在中國汽車工業史上有着不可泯滅的功績。1951年受祖國委派,前往蘇聯接受援建中國第一汽車製造廠的籌建工作,成爲中國汽車工業的第一名員工。

他與孟少農、李剛等同志代表中國政府參與蘇聯援建一汽的整體設計實施審批工作;參與中國第一汽車製造廠的選址、設計、基建、安裝、調試、投產全過程,是一汽建設項目的決策人之一,爲三年建成一汽做出重大貢獻,是中國汽車工業的奠基人之一。

陳祖濤也是第二汽車製造廠創始人之一,是第一任總工程師。作爲五人領導小組成員,他跑遍鄂北大大小小的山樑溝壑,選定廠址。堅持科學態度,在極左思潮氾濫時,以無私無畏的精神堅守放射型佈局設計方案,爲第二汽車製造廠發展奠定科學基礎。

中國汽車工業公司成立後,陳祖濤先後擔任過總工程師、總經理等職務。在改革開放之初、國外轎車破門之時,他堅持中國汽車企業聯合起來,爲形成專業化、大生產格局戰略,爲遏制小而全、落後與重複的中國汽車企業發展狀態,積極參與國際汽車行業競爭與合作,爲中國汽車工業發展做出卓越貢獻。

他以超前的眼光,率先提出以大企業集團爲主先行安排轎車項目,實行保護國產汽車發展的產業政策意見;引進技術或合資企業,加速國產化進程等意見,推動國家實施轎車發展的戰略抉擇。

陳祖濤與中國汽車工業緊密相聯,把自己的一生都融入到共和國汽車工業這個偉大事業中。

(陳)祖濤發來一封感謝信。他這樣寫道:“饒斌同志是中國汽車工業的創始人和奠基人,是我非常尊敬的領導和師長。他帶領我們爲一汽和二汽的建設嘔心瀝血、艱苦奮鬥、不懈奮鬥,爲中國汽車工業的發展做出巨大貢獻。以他名字命名的這個獎項,是對饒斌同志的尊敬和紀念。我獲得首屆獎,感到非常榮幸。”

▍耿昭傑

頒發第一屆饒斌獎時徵求意見,確定將第二屆饒斌獎授予耿昭傑。年紀稍長的汽車人都知道耿昭傑對解放換型、對一汽發展、對汽車行業的貢獻。在頒獎現場,當耿(昭傑)廠長坐着輪椅出現,大家紛紛起立鼓掌。其實要是黃正夏(原二汽廠廠長)還健在,他倆應該一起被授予饒斌獎。

耿廠長手寫了一份感謝信,其中有幾句話這樣寫道:“像我這樣的老一代汽車人也有一個初心,就是做大做強自主品牌,讓民族品牌汽車走向世界。今天,我雖然退下來了,人也老了,但只要想起這個初心、只要一提起自主事業,依然熱血沸騰,依然激情燃燒,恨不得衝到第一線去。”

下面是耿廠長的頒獎詞。

| 耿昭傑:中國汽車企業家標杆

耿昭傑,1954年從哈工大畢業,來到第一汽車製造廠,1985年擔任一汽第六任廠長。1992年一汽改制,他擔任董事長兼總經理,前後執掌一汽14年。

他把職業生涯全部奉獻給了中國汽車工業,到了退休年紀,毅然續簽一任任期。由於長期積勞成疾,1998年他在辦公室加班時突發腦溢血,病癒後造成身體偏癱,於63歲時帶着巨大遺憾退休。

他是中國汽車工業繼往開來的企業家標杆人物。

在2016年9月一汽-大衆成立25週年慶典上,他受邀蒞臨,現場幾千人爲他全體起立,長時間鼓掌致敬。退休18年後,還能得到如此擁戴,堪稱德高望重,其精神領袖地位無人能及。

耿昭傑以及他之前歷任廠長領導下的一汽,成爲那個時代中國製造領域的標杆企業。1981年至1987年,一汽進行第二次創業——決定生死的換型改造,是前任規劃鋪路、耿昭傑在任領導完成,成功實現世界汽車工業史上少有的老產品單軌制垂直轉產,使傳統老國企煥發青春,從此邁入發展新時期。

換型改造剛結束,他又帶領一汽開始第三次創業——上輕型車、上轎車。他以遠見卓識,遊說國家主管部門,拿到轎車審批權,一汽由單一卡車生產企業轉型現代化汽車製造企業。

在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變的歷史時期,耿昭傑具有難能可貴的國際化視野。1991年,他領導成立一汽與德國大衆合資公司,一汽開始建設世界一流水準轎車生產企業。他提出要全心全意支持一汽-大衆,中外雙方共贏。一汽-大衆的成功實踐,引領了中國汽車改革開放、合資合作的新一輪發展浪潮。

然而,自主發展纔是他率領一汽對外開放合作的初心。他要幹自主轎車的雄心一直不曾泯滅,一直付諸於行動。他在一汽設計了雙軌制自主發展模式,即一邊在合資企業學習技術,培養人才;一邊在一汽自主企業研發、建設紅旗轎車基地。

他關於自主發展的戰略思考至今沒有落後,終於利用合資經驗將紅旗由“官車”進化成爲“小紅旗”家用車。就在“小紅旗”發展的緊要關頭,他累病倒了,一代英雄壯志難酬。

耿昭傑在中國汽車產業壯大、輝煌的歷史軌跡中,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功績,是中國汽車人學習的榜樣,是中國汽車企業家的標杆,是當之無愧的饒斌獎獲得者。

▍左延安

第三屆饒斌獎授予左延安。

江淮汽車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發展,左(延安)董功不可沒,大家對此高度認同。左董很高興,也很激動,他對我說,在汽車領域一輩子,退休後還能得到這個獎項,真沒想到。另一方面,我們把汽車行業榮譽殿堂裡最有份量的獎項頒給他,他也沒想到。

左董的頒獎詞如下。

| 左延安:中國汽車自主品牌領軍人

左延安,共和國的同齡人。第十屆、第十一屆全國人大代表;全國勞動模範、安徽江淮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原董事長,在這個崗位上一干就是20年。

江淮汽車是地方老國企,技術老舊,車型單一。九十年代初已近倒閉邊緣,左延安臨危受命,接掌江淮汽車的方向盤,帶領江淮走出逆境,使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地方國有汽車企業躋身全國汽車行業前十。

20年前,當央企以換型、改制、合資尋求出路時,左延安放棄整車,改做底盤,使江淮汽車起死回生。自此下定決心,要做中國的自主品牌。

自專用車底盤一舉成名後,左延安帶領江淮繼而開始做輕卡、重卡、貨車等各類商用車,讓企業逐步發展起來,再做乘用車、轎車,讓品牌走入消費者心中,直至做新能源純電動汽車。左延安帶領江淮汽車在每個時期都根據外部環境和內部資源,準確把握戰略定位,使得江淮汽車從弱到強、從活下去到活得健康活得精彩。

在江淮汽車持續健康發展的同時,江汽集團兼併重組多家困難企業,爲地方政府排憂解難。安凱汽車經過整合變爲優質國內上市公司,創造了國企兼併重組的經典案例。

左延安保持20年江淮汽車持續健康發展佳績,創造了令業內矚目的江汽現象。

左延安,伴隨着中國汽車行業成長起來的汽車人,立志於創新發展自主品牌,振興民族汽車工業,用畢生精力追逐“成爲世界一流汽車企業”的夢想。

▍馬純濟

第四屆饒斌獎授予馬純濟。

馬純濟當年已退休。對中國重汽,我們非常瞭解,馬純濟當過濟南市委副書記,可謂臨危授命。當時,中國重汽揹負80億元虧損,命懸一線,這時馬純濟到中國重汽意味着什麼?而且在他治理下,中國重汽成爲重型汽車行業領頭羊,所以他值得尊敬。

地方國企幹成這樣真不容易。如果歷史地看馬純濟、看中國重汽發展,就像吳邦國同志的題詞“大國重器”,確實做出了重大貢獻。中國商用車能翻身,跟中國重汽息息相關。中國重汽剛開始做八噸黃河,然後是黃河150、黑龍江150、江淮150,1983年引進斯太爾,中國商用車就這麼幹起來。馬純濟確實是一個歷史性人物。

其間有個小插曲。2018年10月,中國汽車人才研究會第一次會議在上海嘉定召開,前排坐着胡茂元、竺延風、徐平等。拍合影照時,馬純濟坐在我旁邊,徐平說,馬總,今天見到你特別高興,咱倆約個時間,我帶着東風班子到你那裡學習,我最敬佩你。

馬純濟在現場講:“中國汽車產業是一個有情有意的產業,本人就是例子,退休兩年,不僅沒有被忘記,今天還給我這麼高的獎勵、這麼高的榮譽。我們要感謝爲之奮鬥的產業,要感謝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這個偉大時代。這個產業、這個時代值得我們奉獻。每個中國汽車人都要爲這個偉大的產業、爲這個時代的輝煌奉獻全部力量。”

馬純濟的頒獎詞如下。

| 馬純濟:不忘初心,扛起中國民族汽車工業的大旗

馬純濟,第十屆、十一屆全國人大代表,全國勞動模範,聯合國世界生產力科學院(WAPS)終生院士,中國重型汽車集團有限公司原董事長、黨委書記,中國重汽(香港)有限公司原董事局主席。

2000年9月,面對賬面虧損百億元、負債率138%,工廠全面停產、拖欠員工工資13個月、職工大規模上訪、極度瀕臨破產的中國重汽集團,他作爲濟南市委副書記、副市長,牢記國務院領導、省市黨委政府的重託,臨危受命,出任中國重汽集團董事長、黨委書記。

他以寬闊的國際視野和超前的改革思維,堅持自主創新,強化國際國內合作,緊緊抓住發展不動搖,實施一系列改革發展措施,帶領中國重汽實現蛻變,創造國有大企業集團改革脫困發展奇蹟,成爲中國民族汽車工業自主創新的典範。

截止到馬純濟同志正式退休的2017年年底,中國重汽已由2000年銷售整車3800輛、虧損過百億元、瀕臨倒閉的企業,成長爲年銷售整車30萬輛,營業收入905億元,利稅總額66億元的重、中、輕、客、特全系列大型國際化商用車企業集團。

在馬純濟同志帶領中國重汽取得17年光輝業績的背後,更彌足珍貴的是,他開創了我國汽車行業,特別是重卡行業的諸多先例和創新模式。

從2004年年初開始全面推進國際化戰略,快速拓展國際重卡市場,至2017年重卡出口到百餘個國家,出口銷量佔總量三分之一,連續12年保持全國重卡行業出口第一名。

特別是2007年11月,中國重汽在香港聯交所主板紅籌股上市,是至今爲止國內汽車行業唯一一家在港紅籌上市的國有大型企業集團。

香港上市首期融資近百億元港幣,更重要的是,搭建起了企業發展的國際化平臺。自此,中國重汽國際化向資本、品牌、市場全面拓展。

2009年7月,中國重汽與世界重卡巨頭之一德國曼公司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在保持51%控股股權的前提下,不僅獲得64億元港幣融資收入,而且獲得全球最先進的發動機、駕駛室、車橋等關鍵總成零部件及整車技術,走出一條開放自主、引進消化再創新之路,改寫了對外合作以市場換技術、50對50的舊方式,開創我國整車企業對外合作的新模式。

在危機和困難面前,他勇於面對,敢爲人先,視危機爲機遇,視困難爲潛力。

在他身上,充分體現了國家有難、匹夫有責的大無畏擔當精神。他不計個人得失,放棄仕途,展現了高風亮節的領導風範;他堅持國際化戰略,打造企業自主核心競爭力,扛起了民族汽車工業的大旗;他始終堅持爲職工謀福利,讓職工享受企業發展的紅利。

他夙興夜寐,雷厲風行,以人格魅力和顯著的業績、創新的思維和高超的領導藝術,贏得了職工的愛戴和同行們的尊重。

他帶領廣大員工以振興民族汽車產業爲己任,科學發展,艱苦奮鬥,銳意進取,爲企業取得一個又一個新的輝煌。他是中國汽車工業由小到大、由弱到強發展歷程的踐行者。他不忘初心,是中國民族汽車工業企業家的傑出代表。

▍湯玉祥

第五屆饒斌獎授予湯玉祥。

湯玉祥不接受任何獎項,但這個獎他欣然接受。從OEM角度看,全球最大客車企業唯宇通也。現在,宇通電動車也做得最大,智能化除示範運行外,還走在前面。湯玉祥在發表獲獎感言時說,能獲得這個中國汽車工業裡最有份量的獎項,是他畢生的榮譽。

湯玉祥的頒獎詞如下。

| 湯玉祥:挺起民族客車工業的脊樑

湯玉祥,第十屆、十一屆、十二屆、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全國勞動模範,鄭州宇通客車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

作爲宇通掌舵人,湯玉祥以超前的戰略眼光、敏銳的市場洞察力,以及強烈的創新意識,帶領宇通積極融入國家改革開放大潮,使一家瀕臨倒閉的客車修配廠,一躍成爲全球領先的客車龍頭企業,走出一條以自主創新支撐企業發展、引領行業進步、振興民族工業的拼搏之路。

自2003年以來,宇通產銷量始終在國內位列行業第一,自2010年起成爲全球銷量最大客車企業。改革開放後幾十年間,以宇通爲代表的民族客車企業,不僅抵禦了國外品牌的強勢進軍,自主品牌在國內市場始終佔有絕大部分份額,而且開始出口海外佔領國外市場。

湯玉祥認爲,創新是宇通發展的核心原動力。技術創新方面,宇通每年投入銷售收入4%以上,用於技術創新和研發。建成並擁有6個國家級創新平臺;承擔863計劃等重大專項46項;主持完成《節能與新能源客車關鍵技術研發及產業化》項目,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在客車製造領域,宇通在安全、節能、環保、舒適、輕量化、智能化等技術方向,已形成行業領先的技術儲備。

產品創新方面,在湯玉祥帶領下,宇通自主研發一系列經典產品,成爲行業發展風向標——1999年開啓新能源客車研發,截至目前累計推廣節能與新能源客車11.5萬輛。自2005年開始自主研發,到2016年實現高端公、商務車T7,填補國內高端客車空白。2019年,宇通L4級自動駕駛巴士亮相博鰲亞洲論壇,並在鄭州智慧島實現開放公交線路試運行。自主研發的宇通機場擺渡車打破國外品牌的長期壟斷。

管理創新方面,在湯玉祥直接推動下,宇通着力於打造全產業鏈高效管理和運作,先後開展研發轉型、產品全生命週期管理、客戶關係管理、配置器管理、生產執行系統、打通運營主線、質量管理體系建設等,全面實施企業信息化,爲行業樹立全業務鏈條科學化、信息化管理標杆。

進入新時期,面對從製造大國向製造強國轉型號召,以及新技術發展應用,湯玉祥帶領下的宇通,將繼續以振興民族客車工業爲己任,持續爲各國民衆提供美好出行體驗,努力打造基於高端化、電動化、智能化等“三化”融合的有競爭力的產品,在全球客車市場挺起民族汽車工業的脊樑。

▍李書福

2020年饒斌獎空缺。究其原因,主要是受疫情影響。那2021年這次爲何頒給李書福?主要有兩個原因:第一,2018年是中國改革開放40週年,黨中央、國務院表彰100名改革開放傑出貢獻人員中,他是唯一一位汽車界人物。第二,吉利重組沃爾沃,是中國製造業最大的里程碑,創造了歷史紀錄。

書福的頒獎詞如下。

| 李書福:中國民營汽車的開拓者

李書福,1986年創業,1997年進入汽車行業,創辦中國第一家民營汽車企業——吉利汽車。35年來,李書福專注實業,大力發展民族汽車工業,始終堅持技術創新和人才培養,推動中國汽車品牌轉型升級和可持續發展。在其卓越領導力和前瞻視野引領下,吉利控股集團已連續10年位列世界500強,在全球擁有逾12萬名員工,是一家立足中國、面向世界的全球創新型科技集團。

李書福是中國民營汽車開拓者和領軍者,他一直有着濃厚的家國情懷和強烈的開拓創新精神。企業創立之初,他以振興民族工業爲己任,提出“造老百姓買得起的好車,讓中國汽車走遍全世界”的雄心壯志。他敢於築夢,想常人之不敢想、爲常人之不敢爲,一句“請給我一次失敗的機會”令人動容。

李書福對發展中國汽車工業傾注全部至誠至愛之心。他克服政策、資金、人才困難,造就中國民營汽車企業先河之舉,爲中國汽車工業轉型升級注入關鍵變量,引領中國汽車人不斷向高攀升,向全球進軍。

李書福對中國汽車工業來說是一個獨特的存在。他以一個持續創業者的無畏和一個理想主義者的執着,義無反顧地扛起自主創新大旗,用超前眼光不斷整合全球資源,把最初在人們眼中並不看好的吉利汽車發展到現在,在圓中國人汽車夢的同時,也爲中國汽車人贏得尊嚴。

2001年,吉利成爲中國首家獲得轎車生產資格的民營企業。2010年,吉利成功收購沃爾沃汽車,成爲中國第一家跨國汽車集團公司。2021年,吉利控股集團業務涉及乘用車、商用車、出行服務、數字科技、金融服務等,是全球汽車品牌組合價值排名前十中的唯一中國汽車集團。這些驚世之舉,成爲中國改革開放進程的生動註腳和時代強音。

李書福不僅熱愛汽車,還熱心公益,非營利辦學,致力於推動教育事業和產教協同發展。在他的領導下,吉利控股集團於1999年創辦中國最大民辦大學——北京吉利學院,之後還累計創辦三亞學院等10所非營利教育機構。迄今爲止,爲社會培養人才近15萬名。

他成立“李書福公益基金會”,於2016年啓動“吉時雨”精準扶貧項目,大膽實踐有中國特色的社會公益事業,出資6.8億元,幫扶10省20地建檔立卡戶3萬餘人次,爲打贏脫貧攻堅戰貢獻力量。

作爲第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三屆全國政協委員,李書福有責任、敢擔當,緊跟時代熱點,積極爲行業和社會發聲。他還獲得黨中央、國務院授予的“改革先鋒”稱號,中國最具影響力商界領袖、中國十大民營企業家、中國汽車工業傑出人物、中國十大慈善家等榮譽稱號。

饒斌獎意義重大。我的奮鬥目標是,將饒斌獎傳承下去,未來希望將獎勵額度擴大到100萬元。企業家是創新主體,所有獎項中,饒斌獎最爲他們所看重。

▍青託工程及其他項目

基金會第二個項目是青託工程,2017年6月啓動,迄今已有四屆。青託工程由中國科協立項,採用以獎代補、穩定支持方式,大力扶持有較大創新能力和發展潛力的32歲以下青年科技人才。

這個項目重點支持自主科研選題,參與高水平國際學術交流,在有影響的國際民間科技組織任職等。幫助託舉對象在創造力黃金時期做出突出業績,努力成長爲品德優秀、專業能力出類拔萃、社會責任感強、綜合素質全面、具有國際視野的學術技術帶頭人,成爲汽車產業高層次領軍人才和高水平創新團隊技術負責人的重要後備力量。

企業家也好,青年人才也罷,這兩個項目均聚焦創新型人才成長。我參加過青託工程兩次答辯,真是後生可畏。按照中國科協考覈標準,產學研領域先申報,經過初評資格審查,進行終評答辯。答辯也是促進青年成長的一個過程,怎麼彙報、怎麼表達,要從年輕人開始培養,要鍛鍊他們的氣質和氣場,否則也不能成爲新時代領軍人物。

青託工程3年爲一個培養週期,每人每年支持15萬元。自2016年以來,已有138人次申報青託項目,經過嚴格評審,26位優秀青年人才獲得項目資金支持。此外,從2018年開始,基金會還自籌資金支持2名青託人才,3年共提供90萬元資金,使受資助青託人才成長爲國內乃至國際知名技術領軍人才。

除這兩項工程外,基金會還支持華人汽車工程師活動,包括全球汽車精英組織和北美華人汽車工程師協會中國分會。

全球汽車精英組織2009年4月成立,由中國汽車人才研究會直接領導,與美中汽車交流協會,以及日、歐等海外華人汽車組織聯合共建,旨在聯合全球汽車行業專家和技術領軍人物,構築中外汽車行業高層次專家之間的對話與長期合作平臺。成員構成包括中、美、德、意、法、日、韓、瑞典等主要汽車國家的行業精英。

再加上其他一些項目,比如中國大學生方程式大賽,都構成基金會的主要起點。接下來,我們將擴大公益範圍,助推年輕人成長,支持汽車人才研究報告,圍繞人才創新核心價值觀做事,以此擴大影響力。同時,喚起企業家的社會責任感。

相信隨着公益事業不斷髮展,基金會將持續提升影響力。我們希望爲國家汽車產業振興搭建一個公益性平臺,推動人才成長,助力中國汽車強國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