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癬病竈遍佈肌膚恐陷憂鬱 5成患者對職涯發展沒有期待
全臺約有20萬人罹患乾癬,其中2成爲中重度患者,不僅有皮膚症狀,如沒有妥善治療,可能引發中風、三高、關節炎等全身性共病。醫師提醒,近十年乾癬照護已有很大的進步,鼓勵患者積極治療,找回人生主導權。(王家瑜攝)
全臺約有20萬人罹患乾癬,其中2成爲中重度患者,不僅有皮膚症狀,如沒有妥善治療,可能引發中風、三高、關節炎等全身性共病,更有高達8成患者曾受困於憂鬱症狀、5成患者對於自己的職涯發展不敢抱有期待。醫師提醒,近十年乾癬照護已有很大的進步,鼓勵患者積極治療,找回人生主導權。
臺灣乾癬暨皮膚免疫學會理事長蔡呈芳表示,乾癬是常見的慢性皮膚髮炎病變,好發於頭皮、耳後、手肘、膝蓋、手足、軀幹和指甲,皮膚角質層代謝速度快,導致脫屑並形成硬皮。目前臺灣約有20萬名患者,且每年新增約3000人,其中男性罹患率較女性多。
臺灣乾癬協會秘書長王雅馨表示,乾癬發病高峰落在30到39歲和60到69歲,都是人生的關鍵時期,很多患者都是家庭支柱,不只影響患者,也可能連帶影響整體社會發展,由於無法穩定工作,對於國家經濟必然成爲一大沖擊。
蔡呈芳說,由於皮膚上的病竈,患者經常需要遮遮掩掩,在職場上也遇到很多障礙。診間遇過很多在服務業工作的患者,好不容易獲得工作機會,卻因無法穩定治療而短時間內反覆發作,甚至失去工作,反覆在社會上碰壁之下,最後人生乾脆「躺平」了。根據統計,有55%患者的職涯發展受到阻礙,高達81%患者受困於憂鬱症狀。
臺灣皮膚科學會醫師黃毓惠提到,當病竈發生在指甲,不僅無法長時間站立工作,甚至無法拿硬幣、扣鈕釦,連打開易開罐都成問題。她指出,通常會使用PASI作爲評估嚴重程度的指標,並將治療目標定在75,也就是至少改善75%的皮膚病竈,但有時候還是無法穿裙子,只是至少可以換上短袖。
黃毓惠說,早期乾癬治療真的很棘手,有時候甚至只能給予心理支持,現在針對中重度患者已有多元的治療方式,包括光照治療、口服藥物及生物製劑等,患者可依據自身情況選擇。但仍有部分患者因個人情況無法配合定期回診,或是缺乏治療信心、效果不顯著等,目前也有新型口服小分子標靶藥物,每日服用1或2顆,提升用藥便利性與順從性。
★《中時新聞網》關心您,服用精神科藥物,請勿自行停藥!衛福部24小時安心專線:0800-788-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