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死亡者7成有B肝「1族羣」最危險:190萬人無自覺
肝臟是沉默的器官,肝病患者常不易察覺,當有症狀就醫、確診時經常爲時已晚,若透過篩檢早期發現,可及早治療,大幅降低惡化爲肝癌的風險。(示意圖/ Shutterstock )
肝癌高居國人第二大癌症死因,每年約奪走8000人的生命,死於肝癌的病患中約有7成爲B肝帶原者,接種B肝疫苗與抗病毒治療是防治B肝的有效方法,但醫師提醒,在B肝疫苗政策啓動前的「疫苗斷層世代」,目前年紀在37歲以上,估計有190萬爲B肝帶原者,成爲肝癌高風險者。
臺灣癌症基金會執行長賴基銘教授表示,我國從1986年實施新生兒全面接種B肝疫苗後,疫苗世代的B肝帶原率持續降低至0.5%,但肝癌仍高居國人第二大癌症死因,每年約11,000新診斷的肝癌患者,其中約8,000人因此失去生命。死於肝癌的病患中約有7成爲B肝帶原者。
他表示,疫苗接種與抗病毒治療都是防治B肝相關肝癌的有效方法,但在B肝疫苗政策啓動前的「疫苗斷層世代」,目前年紀在37歲以上,估計仍有190萬B肝帶原者。其中,不少人因未追蹤、錯失治療的時機,最後不幸罹患肝癌。
義大醫院肝病中心主任許耀峻表示,越來越多證據顯示,B肝病毒導致肝細胞癌化的過程,可能在慢性感染初期就已經開始,因爲病毒DNA會嵌合到人體的DNA,破壞病人基因的穩定性、直接致癌,尤其當病毒量愈多、進展成爲肝癌的風險愈高。對於B肝帶原者來說,若未持續追蹤,並於適當的時機介入治療,慢性B肝患者進展到肝硬化或肝癌的終生風險高達25-40%5。
賴基銘提醒,防治B肝首先要知道自己是否爲帶原者,尤其是疫苗斷層世代的族羣,更應積極篩檢,因肝臟是沉默的器官,慢性肝病者常不易察覺,待有症狀就醫、確診時經常爲時已晚,若透過篩檢早期發現,可及早治療,可大幅罹患肝癌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