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媒國慶吐槽內地遊客,香港網友發聲:挺直腰板,評論區失控!

前言

原本,百萬內地遊客涌入香港,本該是一件令人欣喜的盛事,遊客們在香港盡情玩樂,觀賞維港煙花,感受東方之珠的獨特魅力。

與此同時,香港經濟也因遊客的消費而獲得顯著提振,可謂一舉多得。

"請站起來!"這是香港某媒體對國慶期間赴港內地遊客的怒斥,一個看似平常的舉動,竟在香港引發軒然大波。

是什麼讓港媒如此憤怒,內地遊客又做錯了什麼?爲何一件看似平常的小事,竟釀成兩地矛盾激化的導火索?

國慶黃金週香港迎內地旅客約113萬人次

國慶黃金週,香港這顆璀璨的東方之珠再次迎來內地遊客的熱潮,據統計在短短7天內,赴港內地旅客達到驚人的113萬人次。

一時間,維多利亞港兩岸人潮涌動,街頭巷尾熙熙攘攘,處處洋溢着節日的喜悅和歡騰。

對於香港而言,這百萬遊客的到來無疑是個天大的好消息,過去三年,香港經濟在新冠疫情、國際形勢動盪等因素影響下,一度陷入低谷。

商鋪門可羅雀,酒店入住率驟降,許多行業面臨前所未有的困境,而此次國慶假期的火爆,無疑爲香港經濟按下了"重啓鍵",爲各行各業帶來一針強心劑。

走在繁華的銅鑼灣、尖沙咀,隨處可見提着大包小包的內地遊客,他們在免稅店挑選心儀的化妝品,在奢侈品店選購夢寐以求的名牌包,在米其林餐廳大快朵頤。

每一次結賬,都在爲香港經濟注入活力,有商家高興地表示,僅國慶一週的營業額,就抵得上過去大半年的收入,終於可以鬆一口氣了。

與此同時,香港各大景點人頭攢動,遊客們紛紛打卡"網紅"地標,體驗香港獨特的城市魅力。

置身於維多利亞港,遊客們駐足欣賞兩岸璀璨奪目的夜景;漫步在星光大道,他們與偶像的手印合影留念;乘坐懷舊的叮叮車,他們穿梭於老街小巷,品味香港的市井風情......

香港,這座"東方之珠""美食之都""購物天堂",再次以最迷人的風采,征服了所有人的心。

對內地遊客而言,香港之行也讓他們收穫滿滿,除了買買買的滿足感,更重要的是,他們通過這次旅行,加深了對這座城市的瞭解,對"一國兩制"的認識。

許多遊客表示,通過這幾天的親身體驗,他們切身感受到香港與內地同根同源的文化紐帶,也看到了"一國兩制"在港的成功實踐。

一位遊客動情地說:"香港與祖國內地血脈相連,情誼相融。我爲祖國有香港這樣一顆璀璨的明珠而驕傲和自豪!"

百萬遊客如百萬朵鮮花,令香港這座城市更加芬芳亮麗。他們不僅爲香港經濟帶來實實在在的"真金白銀",更播撒下兩地交流的"友誼種子"。

變化好大!爲祖國感到驕傲!國慶假期近百萬內地訪客赴港

一百多萬的內地遊客,這個數字,不僅創下了香港迴歸以來的新高,也昭示着內地與香港這對"異姓兄弟"關係的一個新的里程碑。

二十多年前,香港還是一個遙不可及的夢,彼時,改革開放的大幕纔剛剛拉開,內地經濟還處於起飛的初期。

對大多數內地人而言,去香港shopping,感受"資本主義的空氣",是一種奢侈的想象,即便有幸成行,也大多是匆匆一瞥,難有更多的交流。

如今,時過境遷,滄海桑田。曾經的"購物天堂",已然成爲內地遊客的"後花園"。

走在香港的大街小巷,處處可見內地面孔,吳儂軟語與粵語交織,人民幣與港幣同臺競秀,那種親切感,那種歸屬感,溢於言表,動人心絃。

這一切的變化,源於祖國日新月異的發展和強大,經過幾十年的砥礪奮進,內地經濟實現了從"趕上時代"到"引領時代"的偉大跨越。

人均GDP突破1萬美元,中等收入羣體超過4億,內需市場不斷升級......內地居民的錢袋子越來越鼓,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越來越強烈。

出境旅遊,已然成爲一種新的生活方式。而香港,則以其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和豐富的旅遊資源,成爲內地遊客的必去之地。

更重要的是,這一切的變化,折射出"一國兩制"實踐取得的豐碩成果。

香港迴歸以來,"一國兩制"在這片土地上落地生根,煥發出勃勃生機,特區政府和香港社會艱辛探索,成功實現了對接內地和聯通世界的"雙循環",在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中實現自身更好發展。

今天,香港仍然保持着國際金融、航運、貿易中心的地位,在全球產業鏈中舉足輕重,這一切,都爲兩地交流合作提供了堅實基礎。

事實上,早在2003年"個人遊"開放之初,香港就已經嚐到了"大陸游客經濟"的甜頭。

據測算,2018年訪港旅客對香港經濟的貢獻,已佔香港GDP的4.5%,可以說,每一個內地遊客,都爲香港經濟的發展貢獻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然而兩岸之間終究還是有些隔閡,國慶期間在香港遊玩的人多了,也導致大家在疲憊的狀態在出現席地而坐的現象,這種成羣的坐落,香港的媒體和人民“惱了”!

內地遊客在香港地鐵上因疲憊而席地而坐休息,引發了港媒和香港市民的批評

事情的起因很簡單。對內地遊客而言,長途跋涉來到香港遊玩,難免會感到疲憊,當他們乘坐港鐵遊覽城市時,有些人實在支撐不住,便隨處找地方坐下休息。

或許在他們看來,這不過是一個再正常不過的舉動,並沒有多想。

然而,這在不少香港人眼中,卻成了一種"不文明"的表現,一些港媒更是對此大肆渲染,指責內地遊客"不懂規矩""有辱香港形象",甚至直接將之與"素質"掛鉤。

一時間,網上輿論沸騰,兩地網民隔空交鋒,誰也說服不了誰。

客觀而言,公共場合確實需要遵守一定的秩序,港鐵也明文規定,乘客不得在列車上席地而坐。

內地遊客或許出於無知,但這並不意味着可以爲所欲爲,對香港市民的不滿,我們也應該反思,努力提升自身的文明素養。

但另一方面,我們也要看到,香港媒體和輿論對內地遊客的批評,未免有些苛刻和偏頗。

將個別遊客的不當行爲無限放大,對整個羣體貼上標籤,這本身就是一種不負責任、不理性的做法。

媒體理應秉持客觀公正的立場,用積極正面的報道去引導社會,而不是火上澆油,激化矛盾。

事實上,絕大多數內地遊客到港旅遊,都能做到遵規守矩,愛護公物,他們或工薪階層,或白領精英,本就是社會的中堅力量,文明意識和道德水準並不比任何羣體低。

將個別現象簡單地上綱上線,貼上"素質差"的標籤,無疑是一種偏見和歧視。

更何況,香港也並非完人社會,偶爾幾個本地乘客違規,並不會招致如此大的非議,對同胞網開一面,對遊客苛刻挑剔,難道就是香港引以爲傲的包容和多元嗎?

香港作爲國際化大都市,見慣了世界各地的遊客。從容地欣賞幷包容差異,善意而委婉地化解分歧,用理性和愛心去打動每一顆心,這纔是大度謙和的風範,是海納百川的氣魄。

相信,經此一事,香港社會定能反思包容的真諦,以更加開放友好的姿態擁抱每一位遊客。

結語

國慶假期,本該是一個歡樂祥和的日子,但一則港媒的批評報道,卻讓這個黃金週蒙上了一層陰影。

內地遊客席地而坐的舉動,無意間觸碰了部分香港市民的文化敏感神經,引發了激烈的爭論和對立。

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

讓我們從這些細微的摩擦中汲取智慧,增進理解,共同呵護好香港這個美麗的花園,讓內地與香港這兩朵絢麗的花,在中華民族的大花園中,競相綻放,吐露芬芳。

本文內容均是根據權威資料,結合個人觀點撰寫的原創內容,文中標註文獻來源及截圖,請知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