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開炸走,它贏了暑期檔所有!

內娛續集撲街的劇一抓一大把,但凡能維持同一水準,劇粉都要燒高香了。

能讓網友發自心底認可,甚至把好看打在公屏上的劇,絕對鳳毛麟角。

能被觀衆直接把#劇情爲王#送上熱搜的,更屬精品中的精品了。

今天聊的正是你們想看的這部:

《唐朝詭事錄之西行》

開播僅四天,圍繞劇情的討論熱火朝天,口碑一水好評。

從“兇手是誰”到“導演聽勸”再到“手指縫裡品細糠”,網友徹底化身精神股東,恨不得連夜寫劇本讓主創拍上幾季!

劇集本身當然也橫掃各大榜單,全網劇集日播放量第一,豆瓣書影音榜第一。開播次日站內熱度9000,正在向破萬陣營加速。

連刷兩案,本人已確認,做到以下逆行市場這三點,《唐朝詭事錄之西行》足以撐得起今夏暑期檔爆款。

在人人都勸看劇不要帶腦子對乳腺好的當下,《唐詭西行》卻在強調一種“頭好癢,要長腦子”的燒腦觀感。

無法開2倍速,反而要時不時回拉進度條確認細節。苦降智注水劇集的觀衆,終於能“吃點好的”。

如果說第一季是爲了鋪墊陰謀,集結熱血探案小分隊。

《唐詭西行》則節奏更爲明快,案件也成爲推動劇情的一環——《降魔變》後,大唐職場裁員裁到大動脈,狄公弟子蘇無名被貶爲民,大理寺少卿盧凌風被貶爲縣尉,出京上任與費雞師、裴喜君、櫻桃三位好友,一同西行一路破案。

《降魔變》案中案中案,不斷延續懸疑感謎團存續時間。

第一畫師在寺廟做一幅栩栩如生的《降魔變》後,京中竟有魔王騎窮奇殺人,傳聞是從畫中破壁而來……

在找到最終boss前,要先闖過大理寺真假魔王、寺院官員猝死樹葬、畫師兄弟恩怨起點三關,齊頭並進又環環相扣,支線衆多卻不顯雜亂,直到謎底揭曉才發現一切有跡可循。

《仵作之死》騙中騙中騙,拿捏觀衆心理預期繼而不斷打破。

雨夜,開明器店的仵作獨孤羊被自己做的守葬陶俑殺死,當夜去找他的幾人均有嫌疑……誰知下一秒獨孤羊變兇手,從陶俑中翻出的屍體,又並非他所殺之人!

再着眼大局又會發現,看似解了一個小真相,更觸及了大謎團的一角。

案件比第一季更工整嚴密,迴歸傳統本格推理,唯邏輯至上,充分尊重觀衆智商。

探案不憑兇手自爆,而是察覺到漫不經心一句話的漏洞,或是參考多人證詞後暴露出的時間線衝突……羅織一套嚴謹,無半點模棱兩可之處的推理心路歷程。

伏筆草蛇灰線、處處呼應,一袋胡椒、一盒香膏、兩卷被放錯的卷宗……反轉出“尋常小處有千鈞風雷意”的驚奇懸疑。

疊加權謀線,案與案之間,人與人之間還存在着一個隱形而龐大的幕後推手——朝局風雲突變。

皇帝退位,太子登基,長公主虎視眈眈,朝堂上蝴蝶扇動翅膀,引起江湖中人重重廝殺。

盧凌風的複雜身世將讓他如何自處?爲何蘇無名剛一出京就引來兩方人馬追殺?是否只有將八個謎團都揭開,才能拼湊出最大真相的拼圖?

如此紮實的劇本打底,《唐詭西行》有高開炸走之勢!

在喜歡打安全牌的國劇市場,買IP改編似乎是最具性價比的路徑。

但預支關注度的代價是同期劇集化同質化嚴重,被原著“劇透”也導致追劇觀感尤爲“淡淡的”。

純原創劇本、無流量明星,《唐詭西行》的“詭”氣“詭”樣辨識度十足,全網無代餐。

劇情一波三折,更延續第一季的志怪奇幻風格,在類型元素上不斷疊加強化,再度發揚光大。

公路探案冒險,從雍容長安、風雪驛站、暗涌深海、到達目的地風沙敦煌……

一路西行踏上絲綢之路,盛唐風華盛景之下藏匿在黑暗和罅隙裡的情慾恩仇、奇情詭術得見天光。

熱血小隊集郵詭事,大開見聞:樹葬屍體人頭分離,引木僕食人;耄耋老婦皮膚枯槁,嬌媚一笑變妙齡少女;明器店守墓陶俑刺殺仵作,小鎮人心惶惶。

輔以硬核視效與高級審美,實景與特效結合,呈現出蠱人的詭譎氛圍,實在挪不開眼。

從宮廷衙門廟堂之高到三教九流江湖之遠,全方位建構一個“二樓故事”裡浪漫而詭異的B面大唐。

何爲“二樓故事”?一樓故事是歷史正劇,三樓故事是古偶仙俠。

《唐詭西行》的“二樓美學”則是以歷史記載與社會風俗爲土壤,“二創”出帶有中式懸疑、唐風古韻的新敘事。

它的“詭”並非流於表面的奇觀堆砌,而與故事互爲表裡,調和出渾然一體有機協調的高級質感。

第一案《降魔變》的靈感來源於《酉陽雜俎》中關於畫聖吳道子的一件軼事——傳聞吳道子晚年被邀請爲寺廟作畫,靈感枯竭遲遲沒有動筆。寺廟便請皇甫軫代替,吳道子害怕被後生超越,僱兇殺人。

最後吳道子的懺悔救贖,秦孝白自割雙目,《降魔變》背後盡是愴然而淚。

第二案《仵作殺人》亦還原志怪記錄中對一夥唐朝盜墓賊的記載——“四壁各畫兵衛之像,南壁有大漆棺,懸以鐵索,其下金玉珠璣堆集……”

可沒當盜墓賊取得金銀財寶,就被機關阻止,唯二倖存兩個盜墓賊現被命名魯大、魯二,悲情開端由此展開。

大到故事立意、美術置景,統一奇詭風格。

小到唐代貨幣、行旅、吃穿用住、風俗習慣等有史料支撐的真實細節,珍奇異獸、真假難辨的幻術,都成爲證據鏈的一環。

比如盧凌風通過傷口判斷兇器爲陌刀,陌刀乃是唐代長柄刀的一種,開元年間軍隊中開始使用;通過戰馬束尾方式推斷騎馬之人的動向與身份,瞬間讓推理可信,古韻十足。

比起單純的視覺恐怖,《唐詭西行》的中式懸疑有種錨定感與厚重感。

執着於按番位嫡嫡道道、情情愛愛那一套爭搶戲份,往往會導致角色人設崩塌、劇情崩壞,淪爲戀愛腦男女灑潑天狗血之流。前車之鑑不在少數。

在人物塑造上,《唐詭西行》選擇全員上桌,羣像豐滿耐嚼。

盧凌風,一路被貶一路成長,入世修行。第一季傲氣莽撞的范陽盧氏子弟,成長爲穩重謀劃的狄公弟子,去傲氣磨傲骨。

蘇無名,天下聞名四處忽悠,以身佈道。外表油腔滑調,靈魂溫潤周正,假小人真君子。

費雞師,見多識廣、醫術高超,業務能力在線,人情世故門清,生死離別看淡。每日和閻王搶人,每日兩隻烤雞的報酬都算倒貼打工。

女性角色亦下了筆墨,呈現出數個獨立討喜的女性角色樣本。

世家小姐裴喜君,既見君子,雲胡不喜,身似弱柳扶風,心有山嶽之魄。江湖俠女櫻桃,仗劍天涯,風一般自由肆意。

在主角團前進時,亦在不斷經過悲歡離合衆生相。一樁樁詭案映射的是複雜人心與幽微人性。

剖析貪與惡的各種樣態——市井小民如春上之惡來自於內心深處的虛弱,商人董好古用高尚的愛爲貪慾包裝,官差牛大名在權力範圍內最大程度地對人進行壓迫……

晦明交錯,總有細膩溫情和命運回響引發觀衆深深的共鳴。

比如曹惠的悲壯肅穆。身爲仵作最後一驗是自己的兒子。曹惠一夜白頭、精神恍惚,卻在驗屍時永遠保持清醒。白髮披散的形象與瘋癲癡狂的人格形成高度統一,奇女子。

又比如春條人如其名的生命力,三分嬌媚顏色,三分市井潑辣,三分烈性本色。人人以爲她貪慕虛榮軟弱可欺,偏她只要人間一份樸實真情。大起大落後僅有的一滴淚落到我心裡。

曹惠將一生仵作技藝傳給兒媳春條,兩代女子間亦可以完成傳承這一動作。

僅僅兩案就出現數個有記憶點值得一寫的小人物,讓觀衆自發碼下小作文爲他們心酸落淚。

借懸疑的錯綜與玄幻,從微末的人與生活入手,鋪陳出中國美學的意象韻味,人物的風骨亦成爲構築大唐盛世的砥柱。

《唐詭西行》有自己的純元,狄公。這個存在於每個人的臺詞中,提起便讓人自發行禮的姓名,象徵着盛唐的驕傲與氣度,對智慧與公義的認可與推崇。

“此非我所願,但願世清平”,這句對於破案的肺腑之言,由狄公教授給蘇無名,又由蘇無名傳給小縣尉獨孤遐叔。

投影幻術與真情,與觀衆共遊盛唐氣象,《唐詭西行》延續的還有悲憫之心。

論劇情節奏,節奏爽快明朗,懸念環環相扣,鋪開人人都有嫌疑的大局下,依舊能給出最合情合理的收束,給觀衆撥開雲霧見天明的暢快爽感。

論格局立意,盧凌風與蘇無名被一貶再貶之途從未損半分心氣,在求真向善之路上從未有過遊離,本質是一部大唐童話。

在競爭激烈的暑期檔《唐朝詭事錄之西行》贏了一場硬仗,把自己做成潛力股IP。

剛剛高熱收官的《錯位》以生活細流洞見人性的深淵,接檔的《唐詭西行》勾勒奇情詭怪,製造想象的幻夢。

劇如山海,真正的誠意之作必不會被埋沒。尊重觀衆的劇,也一定收穫觀衆的青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