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盛稱中國股市仍有上漲潛力,外資關注政策加碼預期

宏觀政策刺激之下,A股節前放量大漲,外資機構正在調整對中國資產的配置戰略。

高盛在10月7日的最新研報中將港股調整爲超配,並將戰略偏好由港股轉向A股,同時將保險主題升級爲超配。幾天前,美東時間10月5日,高盛宣佈將中國股市上調至超配,並調高了MSCI中國、滬深300指數的目標價;行業配置上,將保險及券商、交易所等其他金融上調至超配,並維持對互聯網和娛樂、技術硬件和半導體等的超配。

對於後市表現,高盛預計,中國股市仍有進一步上漲的潛力,預計漲幅在15%至20%。不過,其同時提到,目前還沒有足夠的信息斷定結構性牛市已經開始,中國市場在房地產、人口結構、債務水平等方面面臨的宏觀挑戰仍然很大,且財政政策規模等細節尚未公佈。

就在近期,瑞銀也宣佈上調MSCI中國指數目標價,從H股戰術性調整至A股。瑞銀全球金融市場部中國主管房東明稱,在近期強政策信號的推動下,市場預期已經有了比較明確的改變,投資者信心也有顯著恢復。

宏觀政策的落地情況、是否會進一步加碼,以及財政端的發力,成爲外資關注重點。房東明認爲,接下來的關鍵是基本面的跟進。除了已有政策的落實落穩,進一步推出新的政策並繼續有效傳遞積極信號很重要。

外資仍繼續看漲

高盛在報告中稱,中國市場正在改變“遊戲規則”,協調一致的強有力政策引發了股市的大幅反彈。

對於近期中國股市上漲,高盛認爲是由兩大因素推動:果斷的政策措施作爲催化劑,超賣、低估和定位不足的市場背景作爲啓動條件。

“這些政策與過去幾年零星而溫和的寬鬆措施形成鮮明對比,有望共同構成更大規模的政策刺激。”高盛預計。

“這次的(A股)反彈可能會有更多的支撐力。”高盛研究部股票策略團隊認爲,如果後續政策承諾和收益兌現,預計此輪反彈將會持續更長時間。

就在近期,高盛調整了對中國市場的配置。具體看,綜合估值、盈利、倉位等因素,該行將MSCI中國的目標價從66美元提高到84美元,將滬深300指數的目標價從4000點提高到4600點。從當前水平來看,總回報率有大約15%至18%的上升空間。

行業配置方面,高盛將保險和其他金融公司(如經紀人、交易所、投資公司)調整爲超配,將金屬和採礦升級爲平配,將電信服務下調至低配。此外,高盛維持對幾大行業的超配立場,涉及互聯網和娛樂、科技硬件和半導體、消費品零售和服務以及日用品。

9月底,瑞銀也宣佈了對中國資產的配置調整。具體爲:將MSCI中國指數的年末目標價上調至70美元,繼續採用槓鈴策略,但將一些防禦性股票替換爲精選的小額消費股。

關注政策加碼預期

A股節後開盤在即,外資如何看後市?

高盛認爲,中國股市仍有進一步上漲的可能性,其結合數據測算,目前的反彈使MSCI中國遠期市盈率達到11.3倍,在政策支持下,估值可能會擴大到12倍。

不過,高盛也提到,後續如若財政支持落地在消費、銀行資本重組和地方政府再融資等領域,這可能會進一步支持國內經濟。

瑞銀認爲,展望後市,通常從底部反彈20%之後,會有一定的多空膠着,有的會獲利回吐,也會有板塊輪動。

房東明分析稱,9月底,三大金融管理部門以及政治局會議發佈了一系列利好政策,從形式到內容都超出市場的預期,市場也應聲做出了正向反饋。

“總體來說,這標誌着整個中國A股市場有一個清晰拐點。”他提到。

房東明進一步提到, 對市場而言,除了已有政策的落實落穩,進一步推出新的政策並繼續有效傳遞積極信號很重要,期待財政政策的跟進,以及對民企以及企業家的實質性的支持與呵護。

對於宏觀政策,瑞銀認爲,政策支持有必要進一步加碼。

“本輪政策出臺後,我們認爲未來幾個月政策仍有必要進一步加碼,從而緩解房地產市場下行壓力、穩定經濟增長。”瑞銀亞洲經濟研究主管及首席中國經濟學家汪濤稱,爲了推動房地產去庫存取得顯著進展,政府和央行需要大幅增加資金支持,並降低資金成本。同時有必要加快國債發行節奏和資金撥付節奏,並通過在一定程度上放鬆地方隱性債務管控等方式支持地方政府。

財政端的發力被寄予希望。瑞銀中國股票策略研究主管王宗豪提到,之後需關注的關鍵因素是財政措施的規模和類型。

富達基金(中國)聯席投資主管、基金經理聶毅翔認爲,總的來說,貨幣政策超出市場預期,房地產政策基本符合市場預期,對市場的流動性支持大超預期。

“貨幣政策已經超預期,後續市場表現是否可以持續,主要觀察財政政策是否同步發力。”他分析稱,如果企業總體盈利無法得到改善,在利率進一步下行後,資產荒將可能加劇,穩定高股息和高流動性的大盤股票將更具投資與配置價值。

聶毅翔同時提到,在未見財政端進一步發力之前,繼續看好高股息股票和大盤高流動性股票;對消費和地產板塊繼續保持謹慎。展望後市,期待後續財政政策發力以及年底政治局會議爲明年經濟作出積極定調。

景順亞太區(日本除外)全球市場策略師趙耀庭表示,預計更多財政支持很可能即將出臺,這可能有助於提振經濟,推動經濟復甦。他同時提到,今年餘下的時間裡,預計政府開支很可能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