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盛預計電動汽車電池成本到2026年將減半,磷酸鐵鋰份額進一步提升

高盛在一份最新的研究報告中稱,到2026年,電動汽車的電池成本將大幅下降近50%,預計平均價格將從2023年的每千瓦時149美元(約1062元人民幣)下降到2026年的每千瓦時約80美元(約570元人民幣)。

屆時,電動汽車在美國及其它地區的總體持有成本將降至與傳統燃油車相當的水平,實現“油電同價”。這也意味着電動汽車的性價比優勢逐漸凸顯,成爲消費者的理性選擇,進而加速改變汽車行業格局。

報告研究認爲,全球平均電池組價格在過去一直保持下降的格局,並在未來繼續延續這一趨勢。2013年電池成本爲每千瓦時780美元,今年預計將降至每千瓦時111美元。到本世紀末,將進一步跌至64美元,僅爲2019年的三分之一。

價格的下降得益於電池技術的進步,在生產工藝流程得到簡化的同時,電池的能量儲存能力大幅提高。同等體積或重量下,新型電池的能量可以增加30%。

此外,影響電池成本的另一大因素是佔電池成本60%的鋰和鈷等主要金屬的價格。這些金屬的價格已經從前幾年的高位跌落,高盛認爲,隨着更多的採礦和加工能力上線,價格將繼續下降。

報告還認爲,被寄予厚望的固態電池由於從實驗室規模到大規模生產面臨挑戰,短期內尚不能實現大範圍商業應用,現有的鋰基技術將鞏固其地位。特別是磷酸鐵鋰電池,預期將在近幾年迎來增長高峰,高盛預計到2025年磷酸鐵鋰電池的市場份額將從當前的35%增加至45%。

動力電池行業具有較高的進入門檻,超長研發週期、製造業專業知識、熟練勞動力短缺等因素使得新興玩家望而卻步。整個行業呈現寡頭壟斷的局面,頭部的五家公司拿走了將近80%的市場份額。

在今年前八月的全球動力電池裝車排行榜中,寧德時代和比亞迪分別以37.1%和16.4%的市場份額位列前二,韓國的LG和SK On緊隨其後,另外一家來自中國的公司中創新航反超日本松下,排名第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