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公路收費站的秘密通道 泰山國道1號收費站的歷史回憶
泰山收費站,收費員昨天走過地下通道,前往工作崗位迎接最後一個上班日。圖/聯合報系資料照(2013/12/29 王騰毅 攝影)
下班時間泰山收費站前大批車輛等待通過收費站。圖/聯合報系資料照(2006/08/03 遊順然 攝影)
國道收費員 交班先上天下地
根據2011年的報導,當時國道有廿三座收費站,國一與國三各十一座,國五有一座,收費員有九百六十二位。國一因興建時間較早,只有泰山收費站設有地下道,其餘都要靠員工的「眼明腳快」,趁車流空檔「跳」到不同車道,後來的國三收費站全都有地下道。在國道電子收費(ETC)上路後,由於車輛不須停車,國一收費站都在屋頂上加設頂棚供收費員行走,讓他們不必冒着生命危險上下班。
收費員的日常 從打卡到值勤
每位收費員的一天從打卡簽到開始,領取勤務袋,裡面裝着回數票、繳費證明單等工具。收費員需經過180公尺長的地下通道,爬上旋轉樓梯進入票亭,開始一天的工作。他們需在酷熱或寒冷的環境中站立8小時,不斷重複着收費、找錢、檢查僞鈔的工作。
后里收費站昨晚關站,預計花四十天拆除。圖/聯合報系資料照(2013/12/29 田兆緯 攝影)
獨特的交通工具 腳踏車上工
爲了減輕收費員的勞力負擔,泰山收費站特別爲收費員提供腳踏車,方便他們在長距離的車道之間穿梭。這些腳踏車前後都裝有籃子,便於收費員交接班和攜帶工作用具。這一舉措不僅提高了工作效率,也降低了員工的離職率。
泰山收費站地下通道是收費員前往工作崗位的必經之路。圖/聯合報系資料照(2013/12/29 王騰毅 攝影)
收費員的挑戰 高壓下的工作環境
在高車流量的泰山收費站,收費員每小時要處理上千張票,每5秒迎接一位過路客。收費員也是「不能回家過年」的人,工作壓力巨大,尤其在過年春節期間,需以極高的速度完成收費工作。爲了確保安全,收費員需在天橋上行走,避免穿越車道的危險。
泰山收費站地下通道,爬上階梯就是收費員平常工作的地方。圖/聯合報系資料照(2013/12/28 王騰毅 攝影)
收費員的生活 怎麼方便
很多人好奇收費員如何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吃喝拉撒問題。其實,國道收費員的工作節奏是每兩小時一輪,輪班時會有20到45分鐘的休息時間,實際在票亭值勤約六個半小時。收費員有專門的休息區域,員工並不在票亭內吃飯,也沒有廁所。票亭內部狹小,不適合進行這些活動。曾有民衆內急向收費員借廁所也傳爲笑談。
國道人工收費在12/30零時起,正式走入歷史,泰山收費站收費員在收完最後一張票後,收拾私人物品離開工作多年的收費亭。圖/聯合報系資料照(2013/12/30 許正宏 攝影)
致敬每一位默默付出的收費員
國道人工收費在2013年12月30日零時起,正式走入歷史。所有在此工作過的收費員們,無論颳風下雨、過年過節,總是在崗位上堅守,見證了臺灣高速公路的發展歷程。他們的努力和付出,不僅保障了交通的順暢,也爲我們留下了寶貴的歷史記憶,向每一位默默付出的收費員致敬,感謝他們爲我們的旅程所做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