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博物館打擊黃牛倒票,重在提升開放程度
短評
近日,北京市海淀區人民檢察院公佈了一起黑客和黃牛聯手倒賣高校參觀票的案件,涉案人員犯非法獲取計算機信息系統數據罪,被判處6個月至4年6個月不等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類似現象存在已久。有媒體報道,不少商家以“代預約服務”的名義倒賣廣東省博物館門票,原本免費的門票被“明碼標價”出售,即便是官網無票的日期,亦可購買。廣東省博物館相關負責人迴應,館方發現相關商品時會直接在平臺上投訴,如投訴無果會向平臺發出律師函要求下架。並且,從7月16日到8月31日期間,廣東省博物館取消退票機制,將爽約的觀衆入館名額分發給現場登記入館的觀衆。
景點門票採用線上預約制本意是適應線上生活趨勢、便利公衆,如今反倒爲黃牛提供了可乘之機,以至破壞了正常參觀秩序,剝奪公衆平等預約權利。同時,作爲非營利性機構的高校、博物館爲了承擔社會服務功能,體現自身包容度和可及性,讓不同經濟情況的羣體平等地接觸文化資源,往往門票免費或價格十分低廉。而黃牛爲了牟利,收取少則幾十元多則幾百元的費用,使得公衆參觀門檻和經濟負擔大幅上升。
從聯繫黃牛購票入館、入校的遊客角度來看,黃牛票交易過程缺少第三方機構的規範監督,發生糾紛時往往面臨維權成本增加,甚至維權無門的困境。此外,預約門票需提供姓名、身份證、電話號碼等多種關鍵性個人隱私信息,這些信息被黃牛收集後的去向和用途也遠遠超出消費者的掌控範圍。
歸根結底,出現黃牛倒賣高校、博物館門票現象的原因是供需嚴重不平衡。暑期是旅遊旺季,出遊人數大幅增加。爲了感受目的地城市的風土人情,除了打卡標誌性建築、景區、美食以外,文化場所更是不可或缺。
所以除了加大打擊黃牛力度,文化場所更重要的是加快提高開放程度。今年7月1日,國家文物局辦公室發佈關於做好2024年暑期博物館開放服務工作的通知。其中明確,經評估無需通過預約機制實現分流、錯峰的場館應取消預約;重點場館、熱門場館可根據實際情況,通過適當延長開放時間、策劃雲展覽、雲直播、雲教育以及流動展覽等方式,更大限度滿足公衆參觀需求。目前,廣東多家博物館已相應延長半小時開放時間,同時還鼓勵有條件的博物館夜間開放,國家二級以上博物館每週原則上不少於1次。
高校開放的必要性無需贅述,同時其承載能力遠遠高出博物館,更有理由實現免預約開放,尤其是在校內師生較少、參觀需求高漲的暑期。事實上,中國農業大學、北京外國語大學、同濟大學等多所高校已實現免預約參觀,訪客僅需持本人身份證在校門閘機處刷臉覈驗,信息無誤後即可入校。通過身份證登記留痕實時掌握校內人流量情況,以便發生突發事件或人流量超限時,保衛工作人員能夠及時介入處理。
黃牛固然可惡,但解決問題的關鍵在於協調好供需矛盾,實現文化建設和供應能力與人們精神文化需求的精準對接。別讓人們乘興而來、失望而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