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薪不減壓 難解護理荒

報導指出,臨牀護理人力短缺問題已嚴重惡化,即使提供高達九萬元的月薪,也無法有效挽留護理人員留任。這是多年來錯誤的護理人力政策累積延宕未解決所致,如今終於爆發出嚴重的後果。

維持穩定充足的臨牀護理人力,關鍵在於「開源」培育新血以及「節流」留住現有人員。開源方面,政府近年來採取增加護理相關科系招生名額、開設學士後護理學系等措施,期望培養更多護理人力。然而,對於這些政策實施的評估卻顯得不夠透徹。舉例來說,雖然新增學士後護理學系、增加護理科系招生名額,但實際上有多少畢業生真正投身臨牀工作,相關的統計和評估付之闕如,也未根據這些數據去適時調整政策方向。目前僅統計畢業一年內的就業率,卻未深入調查衆多畢業生爲何在臨牀工作短暫後便離職,因此政策制定缺乏實證依據。

在節流方面,雖然政府補助夜班費用,意圖增加臨牀工作的吸引力,但各班別工作負荷懸殊不均,導致醫院內部護理人員負擔分配不平衡。白班雖工作量最大,卻是最低薪資;相較之下大夜班薪資高於白班許多,因此反而出現護理人員搶着要上夜班的情況,進而加劇不同班別間的對立衝突。

部分病房雖有輔助人力協助護理人員處理雜務,但根據臨牀護理師的實際反映,現有輔助人力無法徹底減輕他們的工作負擔。更重要的是,相較於僅補助加班費等津貼,許多臨牀護理師更期望能獲得與工作強度相稱的合理薪酬水準。筆者接觸的臨牀護理人員表示,儘管疫情期間月薪高達八、九萬元,但多數人仍希望能有合理的工作量,而非在被迫承擔過度勞累的狀況下,用高薪來掩飾這個問題,因爲如此只會加速人員流失。

因此提出以下建議:適度落實分級醫療,減少不必要的住院病患,避免大醫院人滿爲患的窘境,進而降低護理人員的工作負荷;應改變目前的臨牀照護模式,設置專責小組分工處理特定醫療項目(如打靜脈留置針等),減少不必要的臨牀雜務,縮減與彈性護理人員工時;護理人員的薪酬項目應當及時反映實際工作價值,護理項目給付應合理分配至護理人員身上,而非僅只補助夜班費用。

疫情過後,護理人力短缺危機日益顯現。當臨牀護理人員的薪資水平與相對輕鬆的美容診所工作相去無幾時,多數人自然會選擇較爲輕鬆單純的那一方。維持護理人力「開源節流」是一個錯綜複雜且艱困的課題,如果無法及時採取有效紓解,將會陷入惡性循環,最終犧牲的將是全體國民的健康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