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路上近千個「方塊標線」令人看不懂 交通局解答了

交通局解釋楔形標線是利用路邊白色塊狀標線讓駕駛人視覺認爲路幅縮減,藉此降低行車速度,測試多年肇事率已明顯下降。記者宋原彰/攝影

高雄市近千條道路畫設長型塊狀的「楔形標線」,就連高雄車站周邊圓環也出現,不過標線用途卻讓多數人不解,民衆認爲大型塗料在下雨時易打滑,更有反光、眼花困擾,議員也認爲道路更加混亂、應考量其必要性;交通局解釋楔形標線是利用路邊白色塊狀標線讓駕駛人視覺認爲路幅縮減,藉此降低行車速度,測試多年肇事率已明顯下降。

高市2011年引進日本作法推行楔形標線,多畫設在轉彎、無號誌化路口及需減速地點,目的是利用白色方塊標線,讓駕駛人在視覺上感受路幅縮減,以降低行車速度,其標線採用新式「排水防滑」材質,抗滑值爲65BPN以上,優於一般標線和瀝青混凝土路面的抗滑值50BPN,交通局表示,經統計部分路口肇事率下降達20%。

但目前多數民衆仍不瞭解楔形標線用意,認爲汽機車行經時速度依然很快,反而造成看不清標線和眼花情況,更易發生危險,還有人認爲白色大型標線反而造成反光,笑說許多賽車遊戲上也有許多類似標線,年輕人只會認爲是「加速帶」快速駛過;議員張漢忠表示,不少市民反應楔形標線有使道路更加混亂的意象,交通局應加強宣導。

交通部去年底增訂「道路交通標誌標線號誌設置規則」,將楔型標線正名爲「視覺化減速標線」,內容指考量現行減速標線均是橫向,且厚度可達0.6公分,車輛經過時容易產生震動,影響行車舒適,「視覺化減速標線」經試辦後,利用動態視覺效應營造道路變窄錯覺,使駕駛人自動減速的成效良好,因此增訂該規定,由各地政府遵循比照。

全市目前已設置超過上百個楔形標線,多數需減速路口或路段皆已畫設,交通局表示,路面標線爲因應夜間照明,仍會具備一定反光度,但楔形標線經過中央測試試辦,反光程度不至於造成民衆眼花,其抗滑值基本上也不會隨時間下降,因內部抗滑骨材仍有效果,但個別路口可能因條件相異,排水防滑功效有所不同。

交通局解釋楔形標線是利用路邊白色塊狀標線讓駕駛人視覺認爲路幅縮減,藉此降低行車速度,測試多年肇事率已明顯下降。記者宋原彰/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