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去年秋季陰雨綿綿 「蒂頭蟲」變多!恐影響荔枝生產

國立嘉義大學監測發現,2024年12月至2025年1月,荔枝細蛾密度較往年高。圖/高市農業局提供

高雄去年秋季陰雨綿綿,果樹葉芽生長較多,也導致荔枝細蛾生長,高市農業局委託國立嘉義大學執行荔枝細蛾田間密度監測,發現2024年12月至2025年1月荔枝細蛾密度較往年高,可能影響今年的荔枝生產,呼籲農友應適時防治荔枝細蛾危害,防治時應加強留意果樹底層陰暗、枯枝及落葉隱匿處,需仔細噴藥。

農業局指出,荔枝細蛾又名荔枝蒂蛀蛾、蒂頭蟲、南風蟲,可危害嫩梢及果實,幼蟲可鑽入新梢中髓、葉脈或葉肉中取食,造成空心狀,致使受害新梢與嫩葉萎黃枯死。在結果期,荔枝細蛾成蟲可產卵於果實表皮,幼蟲孵化後即直接蛀入果實內部危害。

在果肉尚未包裹種子前,荔枝細蛾幼蟲蛀食種子,當果肉開始生長幷包覆種子後,幼蟲則蛀蝕果蒂處,受害果實提早脫落,造成嚴重落果現象,部分收成果實蒂部常見細蛾幼蟲及蟲糞,致商品價值降低。

農業局說,防治藥劑可選擇覈准使用於荔枝細蛾的藥劑,例如42%益洛寧可溼性粉劑1500倍、11.7%賜諾特水懸劑2000倍、50%芬殺鬆乳劑1000倍、10.2%賽安勃濃懸乳劑3000倍、85%加保利可溼性粉劑850倍,或2.8%第滅寧水基乳劑1500倍等藥劑。此外,建議農民應選擇作用機制不同的藥劑,輪流使用以避免抗藥性產生。

爲增加農民病蟲害防治安全用藥的概念,輔導農民技術升級,農業局近期將辦理4場次荔枝病蟲害講習會,1月15日在杉林區農會本會、1月17日在旗山區南勝裡活動中心、1月23日在大樹區農會姑山倉庫、2月6日在田寮區農會新興分部,呼籲農民踊躍參加。

荔枝細蛾危害果實。圖/吳晟瑋提供

荔枝細蛾成蟲(紅圈處)常躲藏在荔枝果樹陰暗處。圖/嘉義大學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