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級政府要習慣過緊日子(記者手記)

王 觀

將“三公”經費等一般性支出作爲每季度中央部門落實過緊日子要求情況評估的重要因素;加強“全省一張網”公務用車平臺建設,統一規範車輛管理;依託系統聯動機制,鼓勵基層首創,推動“一地創新、全省共享”……目前,從中央到地方,各級堅持精打細算過緊日子,圍繞當好“金算子”、管住“一攬子”、防止“開口子”,接續推出務實舉措,用有限的財力和資源多辦順民意、解民憂、增民利的好事。

堅持黨政機關過緊日子是黨中央、國務院的明確要求,是建設高效廉潔政府的重要內容,也是緩解當前財政收支矛盾的客觀需要。各地各部門嚴格落實過緊日子要求,不斷優化財政支出結構,大力壓縮一般性支出,成效明顯。但仍有個別地區或部門未嚴格控制一般性支出,出現一般性支出不降反增等問題。嚴控一般性支出,還需進一步從嚴、從緊、從實、從細,着力把好三個“關口”。

一是把好“決策關”。做好預算源頭管理是嚴控一般性支出的基礎。通俗地講,預算編制就是“算賬”,是確保財政資金精準投入、高效使用的前提。從源頭上編好“賬本”,要求在樹立零基預算理念,打破基數概念和支出固化格局的同時,還要積極建立能增能減、有保有壓的預算分配機制,健全制度體系,壓緊壓實黨政機關過緊日子主體責任,確立“安全線”、亮明“警戒線”,從嚴控制預算安排。

二是把好“執行關”。當前,不少地方結合當地實際推出創新措施,從設立正負面清單,到搭建專用平臺,通過完善支出標準體系、加強預算執行監控等方式,有效防止無預算、超預算列支。下一步,要進一步做好開支標準、開支範圍、報銷要求、列支科目等標準細化工作,緊跟發展實際適時調整優化,確保該花的錢真正花在刀刃上,建立並優化“三公”經費等一般性支出管理臺賬,動態掌握各級“三公”經費等一般性支出執行情況,發現問題及時覈實、推動解決,嚴防財政資金跑冒滴漏。

三是把好“效益關”。過緊日子對於“花錢要問效”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做好相關評價工作,一方面,要積極通過數字賦能,強化績效目標實現程度與預算執行進度比對分析,將評估評價結果與部門預算安排掛鉤,讓把好“效益關”與把好“決策關”形成良性閉環;另一方面,要建立有益有效的過緊日子評估機制,推進部門整體支出績效評價,不斷完善評價指標,形成更加科學可持續的評價方法,找到短板之後對症下藥。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各級政府要習慣過緊日子。可以說,過緊日子並不是權宜之計、一時之舉,而是要讓節用裕民逐漸成爲各地區各部門的行動自覺。相信隨着更多務實舉措落實落細,“真金白銀”將更好地用在發展的緊要處、民生的急需上,助力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

《 人民日報 》( 2024年07月01日 18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