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300萬農民放貸的中和農信衝刺IPO,員工違規操作屢禁不止

老員工詐騙百萬用於賭博,誰來埋單?

作者 | 劉俊羣

編輯丨劉欽文

來源 | 野馬財經

對於山西介休的村民李國陽來說,過去種田、買化肥、購置農機都只能靠攢錢。如今,他可以通過銀行或貸款公司提前借到錢,先解決燃眉之急。

像李國陽這樣的故事在中國農村並不少見,從封建社會開始,一些農民遵循着“春天借錢,秋收還錢”的傳統。無論是買種子、支付收割費用,還是家庭日常開銷,借款似乎已融入部分農民的日常生活中。

中和農信有限公司(下稱“中和農信”)就是一家主要爲農戶和農村小微企業提供小額貸款服務的公司。截至2024年6月末,公司已深入10萬個村莊,服務覆蓋2億農村人口。自成立以來,公司累計爲300萬名客戶提供760萬筆貸款,總額達1618億元。

不僅如此,中和農信還在積極衝刺資本市場。2024年9月27日,中和農信向港交所遞交了《招股書》,計劃上市。《招股書》顯示,中和農信在約550個農村本地服務網點中擁有超7200名員工。不過,公司也存在關於內部員工違規操作的糾紛。這次衝刺,能否讓中和農信穩穩跨過IPO的終點線呢?

年利率超17%

年入30億衝刺IPO

說起“借錢”這事兒,幾乎每個人都不陌生。買房、買車、小微企業主的經營週轉,哪件都繞不開“貸款”這條路。放眼市場,借貸的途徑也不少:你可以選擇銀行,穩定但要求高;也可以上互聯網借貸平臺,操作便捷但利率高昂;還有一些“非傳統金融機構”,它們爲特定人羣提供靈活貸款,比如專注農村市場的中和農信。

《招股書》透露,相較城市客戶,農村客戶往往收入不穩定、信貸歷史有限或並無信貸歷史、缺乏可接受的抵押品。這些因素讓他們很難從傳統金融機構拿到貸款。而中和農信專注爲小農戶和農村小微企業主提供金融服務,正好解決了他們的“燃眉之急”。

根據《招股書》可知,中和農信的核心業務是農村普惠信貸,通過表內貸款和表外貸款兩大模式賺錢。在表內貸款中,公司使用自有資金或與銀行合作放款,借款人支付利息,公司賺取淨息差。而表外貸款則是類似“撮合中介”的角色,把有貸款需求的客戶和金融機構連接起來,從中抽取佣金,無需承擔資金風險。

來源:《招股書》

具體看,2021年至2023年前9個月,中和農信爲農戶提供貸款的年利率分別爲17.5%、17.9%和17.8%。

公司來自農村普惠信貸業務的收入逐年攀升。2021年-2023年,該業務收入分別爲16.61億元、18.35億元和20.2億元,佔總收入的比重達到74.7%、75.5%和60.7%。

據“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顯示,按截至2023年12月31日的總貸款餘額計算,公司農村普惠信貸服務在面向中國農村市場的非傳統金融機構中排名第一。

當然,借貸業務也不是沒有風險。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促成的貸款餘額中30天以上和90天以上的逾期率分別爲2.08%和1.52%。

來源:罐頭圖庫

而中和農信的觸角不僅侷限於信貸,它還將業務延伸到了農業生產服務、農村消費品和清潔能源領域。

在農業生產服務業務方面,中和農信除了銷售農用資源,還提供現代農業託管服務,幫農民管理土地,甚至派專家指導生產。“該業務解決小農戶缺乏現代化農業技術和專業指導的問題。”公司表示。

《招股書》顯示,截至2024年6月底,該業務已在河北省、山東省、遼寧省、山西省及河南省的116個縣域試點現代農業託管業務,爲超過7.9萬名農村客戶提供相關服務。這部分業務的收入從2021年的3.78億元增長至2023年的8.78億元,佔比也從17%提升至30.7%。

在農村消費品和服務領域,中和農信打造了一個類似於“農村版淘寶+保險超市”的平臺。通過鄉助App,農戶和小微企業主可以購買綠色耐用品、日常消費品,甚至保險產品。截至2024年6月30日,該平臺已涵蓋超過8200個SKU。這部分業務在2023年的收入達到了1.46億元,佔公司總收入的7.6%。

來源:罐頭圖庫

此外,中和農信還探索清潔能源服務,爲農戶提供光伏發電安裝,並將電力出售給國家電網。不過,2023年該業務收入僅佔公司總收入的1%。

正如《服務農村最後一百米:中和農信的成長之路》一書所述,中和農信的初衷是藉助公司的資源進行整合,至少能幫助自己的客戶或者想扶持的農民,讓他們的產品銷售出去。

憑藉這條“金融+農業+消費+能源”的商業鏈,2021年-2023年,中和農信的營收持續增長。2021年,公司實現營收22.2億元,2022年增長至24.3億元,2023年則進一步提升至31.8億元。

然而,淨利潤表現則有所波動。2021年和2022年,公司分別虧損3640萬元和1.99億元,2023年成功扭虧爲盈,淨利潤達2.06億元。公司解釋,主要原因是可贖回優先股的公允價值變動造成的損失。

2023年銷售及營銷費用超9億

員工曾存在違規操作

2023年,中和農信的收入達到31億元,這背後,依賴的是一張深入農村的龐大線下信貸網絡。中和農信在《招股書》中提示到,公司業務依賴員工及或業務合作伙伴與客戶進行互動、進行信貸評估等業務。

截至2024年6月底,中和農信共有8209名員工,其中7237名都是銷售和營銷人員,佔員工總數的88.2%。其提到,公司擁有忠誠度高、在客戶身邊、適應熟人社會模式的鄉鎮服務團隊。

更有意思的是,中和農信不僅擁有深入農村的員工,手裡還握有一個超大規模的“外援”團隊——12.7萬名村級合作伙伴。

這些村級合作伙伴均爲第三方個人,不是中和農信的員工,而是農民。具體在合作方式上,《招股書》顯示,公司依賴他們來推介客戶,他們的任務包括接觸潛在客戶、傳達公司提供的信貸和農業服務,並協助在村內開展營銷活動。

從財務數據上看,2021年-2023年,公司銷售及營銷費用分別達6.9億元、7.73億元和9.86億元,佔公司總收入的比重分別爲31.01%、31.83%和31%。這些費用主要用於員工成本、營銷推廣支出和其他。

來源:罐頭圖庫

這樣的“廣鋪網”策略,也讓中和農信迅速滲透到全國23個省、市、自治區,覆蓋550個縣域和10萬個村莊。在中和信農旗下小程序“鄉助金服”打出了“一個電話,我們上門服務……服務農村最後100米。”的口號。

但與此同時,龐大的服務網絡背後,也潛藏着欺詐和管理風險。據“中國裁判文書網”披露,中和農信及子公司曾發生多起涉及前員工違規操作的案件,涉及金額達從幾千元到上百萬元不等。

2016年10月至12月期間,內蒙古莫旗中和農信小額貸款公司的信貸員德龍,以幫助客戶貸款並承諾高額利息爲名,騙取四位朋友183.8萬元,其中139.05萬元用於個人開銷、期貨、彩票和賭博。最終,德龍被法院認定犯有詐騙罪,判處有期徒刑13年。

中和農信項目管理有限公司南召分公司前負責人勾長遠,更是在2016年辭職後,利用中和農信名義進行非法集資698萬元,大部分用於揮霍和償還舊債。最後因集資詐騙罪被判刑十年零六個月。

來源:罐頭圖庫

類似的案件還包括2021年,遼寧康平縣的樑丹案,其涉及未經授權收取客戶3萬元還款,最終被判處其行爲涉嫌職務侵佔罪或挪用資金罪。同年,另一位客戶經理李振金被發現佔用客戶的多筆小額資金,累計金額達2400元,最終被公司開除。

知名經濟學家宋清輝表示,中和農信作爲一家深入農村市場的公司,擁有超7200名銷售和營銷人員深入農村直接接觸客戶,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團隊管理的難度較大。員工主要分佈在廣大的農村地區,分散且數量龐大,管理和監督不易。

員工的個人素質也是導致違規行爲發生的重要因素之一。宋清輝提到,農村信貸員素質良莠不齊,其中個別信貸員可能存在業務素質低,法紀觀念較爲淡薄,容易利用手中的權力進行違規操作‌。

在黑貓投訴上,有網友提到,在放款過程中,客戶經理要求其購買價值1800元的酒和1000塊的保險,作爲放款條件;甚至被收取高達1.3萬元的中介費和500元的“下戶費”。

來源:黑貓投訴

爲應對這些問題,中和農信在《招股書》中提到,公司正在加大信貸員的監管和培訓力度,對員工進行反欺詐、內部控制和反腐敗的定期培訓,以確保他們在接觸客戶時遵守公司規定和法律法規。

如今,對於中和農信來說,一方面是龐大的員工團隊帶來了業務的擴展,另一方面則是信貸員的違規操作和客戶投訴。在冰與火之間,想要“種好”這片農村金融的田,中和農信或許還要管住自家的“鋤頭”。

螞蟻集團爲第二大股東

雙方存在關聯交易

中和農信的故事可以追溯到2000年,當時中國鄉村發展基金會(現中國扶貧基金會)接手了一個農村小額信貸試點項目,這個項目正是中和農信的雛形。

經過多年試點,2008年11月,中和農信正式成立,由中國鄉村發展基金會100%控股。最初聚焦農業生產相關的技術服務、信息傳遞以及設施建設等領域,成爲助農的“全能選手”。

如今,經過近30年的發展,中和農信不再是那個初出茅廬的“試點項目”了,逐漸成爲一個全能助農“大玩家”,包含農村信貸、農業服務、消費品交易、清潔能源等領域。

來源:罐頭圖庫

與此同時,公司也吸引了TPG、螞蟻集團、淡馬錫、中金公司等知名投資機構的支持。

具體看,2017年-2018年,螞蟻集團通過旗下上海雲鑫創業投資有限公司以7.98億元入股中和農信,獲得27.36%的股份。2020年,該股權轉至螞蟻集團全資子公司API名下。API母公司成爲中和農信第二大股東。

2018年及2020年,全球最大私募股權投資機構德太投資集團(TPG) 旗下2家聯署公司The Rise Fund和NewQuest,通過增資等方式合計持有中和農信28.66%股權,爲其第一大股東。此外,淡馬錫間接持股9.46%;中金公司通過CWI持股2.21%等。

中和農信不僅在資本上獲得了支持,企業高層中也不乏“螞蟻系”背景的高管。

據新媒體“天天財經116”報道稱,公司首席技術官兼副總裁趙佔勝,主要負責中和農信信息科技部的日常管理。他自2010年11月起加入螞蟻集團,曾擔任支付寶高級專家和螞蟻雲創數字科技的資深技術專家。同樣擁有螞蟻集團背景的朱超,自2018年5月起一直擔任中和農信的董事,其曾在2014年加入螞蟻集團,如今還擔任螞蟻集團企業發展部資深總監。

螞蟻集團也向中和農信派駐員工。從2021年到2023年前9個月,中和農信爲這項“外派計劃”支付了113萬元、489萬元和264萬元。未來幾年,這筆開銷還會繼續存在。公司表示,預計2024年到2026年,中和農信向螞蟻集團支付的費用上限分別爲550萬元、600萬元和450萬元。

對此,中和農信在《招股書》中解釋稱,此舉是爲了受惠於螞蟻集團及其附屬公司有關員工的相關行業經驗及知識。

雙方之間的合作不僅侷限於人才交流,還涉及資金往來。據《招股書》可知,中和農信自有資金來源主要包括股東出資、經營活動所得現金、銀行及其他金融機構的計息借款、通過信託公司籌集的現金、資產支持證券發行籌集的現金等。2024年上半年,中和農信從銀行或其他金融機構獲得的計息借款的年利率在3%至6.43%之間。

來源:《招股書》

據新媒體“零點財經”報道稱,螞蟻集團旗下的網商銀行是中和農信的助貸銀行之一,爲其提供資金支持。

2021年和2022年,中和農信向API母公司(螞蟻集團的控制實體)支付的利息及佣金分別爲22.1萬元和12.3萬元。

此外,2023年、及2024年上半年,API母公司向中和農信支付的利息及佣金分別爲1320萬元和999萬元。《招股書》顯示,中和農信的佣金收入來源主要爲向合作銀行推介合格借款人、以及爲合作保險公司分銷保險產品的服務費。

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8月16日,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浙江監管局對網商銀行處以735萬元罰款,原因包括其未經審查審批持續開展重大關聯交易。

這些交易主要涉及2015年及2018年,網商銀行與中和農信項目管理有限公司及浙江大搜車融資租賃有限公司之間的非授信類業務。網商銀行已於2019年和2020年終止了相關業務。

此外,2021年、2022年及2023年前9個月,中和農信向API母公司支付技術服務費用,具體費用分別爲155.9萬元、 511.9萬元和321.2萬元。

根據《招股書》顯示,中和農信支付技術服務費用的主要目的是推動數字化轉型和提升業務運營效率。

來源:《招股書》

香頌資本董事沈萌認爲,關聯交易不違法違規,除非關聯交易的定價存在明顯偏離公允價格範圍的問題。如果不存在利益輸送或利潤轉移,都不影響IPO。

儘管有螞蟻集團的加持,中和農信在農村金融市場開拓得風生水起,一路衝向IPO。然而,內部員工欺詐風險和客戶投訴等問題,依然待解。

你向小額貸公司借過錢嗎?利率、還款方式都還滿意嗎?評論區聊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