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女兒看這5段經典演講,遠離社交內耗,內心更強大

在人生旅途中,如果我們用80%的時間內耗,那便只剩20%的時間成長。

請一定告訴我們的女孩,盡全力奔赴山海,不要回頭徘徊。

作者 | 可樂媽

最近,我在後臺看到了這樣一則求助:

“鹿媽,我女兒今年上初一,她平時特別喜歡跟朋友們在一起玩。

但我能明顯地感覺到,她一直在討好別人。

女兒是班裡的勞動委員,有什麼髒活累活,或是別人不願意做值日,只要跟她說一聲,她總會自己攬下;

跟朋友一起出去玩時,她永遠是幫人家跑腿、拿東西的那個人;

就連被同學當面吐槽‘馬屁精’,女兒也只是尷尬微笑。

我一方面生氣女兒不懂拒絕,太過卑微,另一方面又很心疼她,我該怎麼做纔好呢?”

其實,這個女孩的情況並非個例。

作家蕾切爾就曾在《女孩們的地下戰爭》一書中指出,相比男孩,女孩的大腦更聚焦於交流和人際關係,對同伴的服從性更高,也更容易遭遇關係攻擊和社交排斥。

這也就解釋了,爲什麼那麼多的女孩一不小心就會陷入社交內耗當中。

然而,這種內耗必然會讓我們的孩子疲憊不堪、傷痕累累。

如果你家女兒也有類似的困擾,作爲父母的你又不知道該如何幫助她的話,不妨趁着週末帶她一起看看這5場經典TED演講。

讓女孩擁有強大的內心,遠離不斷消耗自己的關係,更加輕鬆自在地生活學習。

《女孩,你可以表達憤怒》:

脾氣越好的人,越沒有朋友

心理學裡有一種說法:得抑鬱症的都是好人。

如果一個人從來都不懂得攻擊別人,也沒有發泄負面情緒的渠道,那麼他就只能選擇攻擊自己。

所以,好人往往更容易走上自毀自傷的道路。

在這一演講中,作家索瑞雅·坎梅莉就坦言,自己花了很多年時間才學會生氣。

因爲從小到大,周圍人一直在告訴她:

憤怒是一種錯誤的情緒,它會讓女孩變得粗魯和不可理喻。

在這種潛移默化的影響下,哪怕她有再正當的理由,比如,遇到了街頭騷擾,僱主沒完沒了地剝削自己,或是遭遇有性別歧視、種族歧視的同學的挑釁,哪怕她已經氣到發抖,她也依舊只能壓抑忍耐。

可她的一再忍讓,不僅不會讓自己開心,更不會換來應有的尊重。

其實,就像心理學家弗洛伊德說的:

“任何關係,我們都要敢於用憤怒守住自己的邊界。人沒有憤怒,就像一個國家沒有武裝。”

很多女孩總以爲自己脾氣溫和,毫無保留地對別人好,就會有更多人喜歡自己。

但事實卻是:

你越是不發火,別人越愛欺負你;你越是退讓,別人越會得寸進尺。

所以,我們一定要告訴女孩:

你可以不發脾氣,但不能沒有脾氣。

無論何時,都不要輕易丟掉自己的攻擊性,接納自己的每一種情緒,纔是值得被愛被尊重的開始。

《我從被拒絕的100天當中學到了什麼?》:

就算被拒絕,也不妨礙你走好自己的路

有人說,這是史上最勵志的TED演講。

因爲它不僅讓大衆瞭解到華裔青年蔣甲的故事,還激勵着數千萬內耗、猶豫的青少年大膽做自己。

6歲時,小蔣甲遇到了這樣一件事:

當時,老師想到了一個主意,她讓所有同學把自己帶的禮物放在教室前面,再讓孩子們自發地讚美別人,而被讚美的人可以上前領取一件禮物。

班裡一共40人,每當蔣甲聽到別人被讚美,都會由衷爲他們鼓掌、喝彩。

可到最後,班裡只剩下了包括他在內的3個人,卻沒有一個同學想要讚美他們。

蔣甲忍不住哭了起來,老師也感到尷尬不已,只好讓他們隨便拿一個禮物,並告訴他們來年好好表現,這樣別人就會讚美你了。

這次經歷讓蔣甲對被拒絕這件事變得格外敏感,以至於多年後,他的事業也因此停滯不前。

爲了突破自己,他決定進行一項實驗,挑戰連續被人拒絕100天。

於是,他向陌生人借100元錢、請求店員多給自己一個漢堡、在陌生人院子裡種花……

一開始,蔣甲一旦察覺對方有拒絕的意圖,就會迅速道歉跑開。

但後來,他逐漸學會了傾聽別人拒絕的理由,然後再爲自己爭取,將“不行”變爲“可以”。

就這樣,他買到了奧運五環形狀的甜甜圈、體驗了當星巴克的迎賓人員,還去大學裡給學生上了一堂課……

更重要的是,他不再會因爲別人的拒絕而否定自己。

心理諮詢師徐慢慢說:“被拒絕是一種很正常的現象,它既不代表你不夠優秀,也不代表對方有意要傷害你。”

看完這一演講,記得告訴女兒:

無論是在生活中,還是在友情裡,沒有人可以做到不被拒絕。

但別人在這件事情上拒絕了你,並不會上升到你整個人有什麼缺陷。

就像一陣風颳過。

你要做的,不過是拍拍身上的灰塵,投入下一次的嘗試與挑戰中。

《告別容貌焦慮,外表不是一切》:

長得漂亮是優勢,活得漂亮纔是本事

一項研究發現,女高中生出現抑鬱、焦慮、飲食失調的比例要明顯高於男高中生。

的確,很多女孩自青春期開始,甚至更早,就不自覺地被“主流審美”,特別是同伴壓力所綁架:

潛移默化之下,越來越多的女孩患上了嚴重的身材焦慮、外貌焦慮,千方百計節食,甚至整形,只爲了腰再細一點,眼睛再大一點。

然而,全球知名超模卡梅倫·魯塞爾卻在演講中告訴大家:

一味追求外在美是荒誕的、沒有意義的。

因爲即使是那些外人眼中擁有最瘦的大腿、最具光澤感的頭髮,每天身穿最漂亮衣服的頂級超模,也依舊覺得自己不夠瘦、不夠美。

所以,與其追求極致的美貌,不如想辦法活得漂亮。

有句話說得好:沒有人能一直活在最美的年華里,但卻有人在單打獨鬥中,活出了最美的自己。

相信看完這個演講,我們的女兒就會明白:

長得出衆的確是一種優勢,但容貌就像考試中的附加題,想要活得漂亮,我們更應該做好那些生活中的必答題。

當你不再因別人的評價而搖擺自卑,更專注於自己感興趣的領域,就會收穫一個燦爛人生。

《你忍讓什麼,你就焦慮什麼》:

可以拒絕別人,不必爲難自己

美國社會學家霍赫希爾德曾提出過一個理論叫“情緒勞動”。

指的是除了日常的體力和腦力勞動外,還存在一種極易被忽視的勞動,也就是情緒的勞動。

當一個人總是過度焦慮和糾結某件事時,就會陷入巨大的消耗中。

菲利普·辛巴杜在演講中提到,自己9歲時,有個性格囂張跋扈的小女孩命令她去商店裡偷一盒香菸。

菲利普不想去,但又不知道如何拒絕,於是只能天天躲着對方。

在很長一段時間裡,菲利普都處於精神緊繃、情緒內耗的狀態,直到媽媽告訴自己:

想要活得輕鬆自在,就不要讓任何人和事,輕易佔據自己的情緒。

意識到這一點後,菲利普便不再畏手畏腳,思前想後,想做什麼就大膽去做,不想做的事就第一時間拒絕。

而她也驚喜地發現,這樣一來,自己的人生反而成了曠野。

看完演講後,不妨把這個道理也分享給女兒聽,告訴她們:

每個人都像一輛在路上飛馳的汽車,如果將80%的能量用於糾結、逃避,只有20%用來前進,那勢必跑不快。

只有用100%的能量去奔跑,才能遠遠甩開其他的車輛。

學會拒絕,告別內耗,就是對自己最大的負責。

《教女孩子勇敢,而不是完美》

真正的強大,是從敢於獨來獨往開始的

在很多人的刻板印象中,科學、技術、工程、數學等領域之所以男性占主導地位,是因爲男性比女性更有天賦。

但第一位競選進入美國國會的印度裔女性拉什馬·薩賈尼卻在演講中告訴了我們另一種真相:

這是因爲女孩總被教育要完美,從而不敢嘗試。

就像她自己,一直以來都被告知不要冒險,要考第一,要保持微笑。

但事實上,我們來世間一遭,是爲了體驗豐富多彩的人生,而非束手束腳,將自己困在條條框框中。

因此,33歲的她決定去參選國會議員。

併成立了一個教女孩編程的機構,只爲讓更多的女性意識到:

自己可以犯錯,可以失敗,永遠都不必覺得“我失敗了,一定是我哪裡有問題”。

正如海藍博士所說:“愛上不完美的自己,改變能夠改變的,接納不能改變的。那麼無論人生如何跌宕起伏,我們都能活得寧靜和諧。”

生活中,不少女孩之所以被社交所累,就是因爲一直被教育不能出格,要合羣。

久而久之,就在隨波逐流中失去了勇氣和力量。

但要知道,很多我們以爲的合羣,多半都是無效社交和精神內耗。

相信看完這個演講後,我們的女兒一定會明白這個道理,不再害怕因太過優秀而被孤立,也不再恐懼跟同齡人沒有共同話題而人云亦云。

弱者才成羣結隊,強者總是獨自修行。

勇敢踏出第一步,嘗試另一種活法,你的生活也許會輕鬆很多。

美國心理學家洛莉·戈特利布在《也許你該找個人聊聊》一書中有這樣一段形容:

“當我們脆弱時,就像是生雞蛋。

如果摔到地上,蛋殼就破了,蛋黃和蛋白四處飛濺。

但如果我們的內心富有彈性,足夠強大,就會像是煮到全熟的雞蛋。

即使掉在地上受到震盪,也不會完全破裂,不會把周圍搞得一塌糊塗。”

如果我們的女孩,都能像全熟的雞蛋那樣,能有一顆不那麼易碎的心,那麼所有的困境都會化作光明的坦途。

一顆強大而豐盈的內心,是父母送給孩子最好的開學禮物。

在這個開學季,帶女兒一起看看這5場經典演講,幫助她們修煉成爲更好的自己。

點個“贊吧”,希望新的學期裡,我們的女孩都能發自內心地欣賞自己,珍視自己,奔赴心之所向的山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