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黨政府上任 對外走向變革

七月四日的英國選舉結果,意味着將有一堆新面孔主導英國國際形象,包括新首相施凱爾爵士、以及雷納、裡夫斯、拉米等,工黨新政府有壓倒性的選民支持,將長期領導英國,其外交政策值得關注。剛卸任的蘇納克選前曾以「英國選擇未來的時刻」爭取選票,他提到俄羅斯侵略烏克蘭、中東極端主義、中國尋求在科技領域站在世界尖端,以及敵對國家利用移民滋擾英國邊防帶來的挑戰,這也是工黨政府需要面對的課題。

英國新政府的對外走向,可從選前表態和談話看出端倪。施凱爾曾表示,工黨沒有計劃讓英國重新加入歐盟,但會尋求與歐盟簽訂更有利英國的條約。新首相的說法與接任外相的國會議員拉米說法吻合,拉米表示:工黨擬與歐盟簽署新的安全協定,包括軍工業與國防採購的進一步整合和強化。

拉米曾提及一旦上臺,工黨將推動英國對外政策在三大重點領域的「重新設定」:與歐洲的關係、氣候變遷,以及與「全球南方」的關係。在外交政策方面,工黨和保守黨在處理烏俄戰爭方面將保持連續性。此外,施凱爾作爲人權律師的經驗將遭致更多批評對以色列政策的壓力,這也將是首次考驗新工黨政府會有多大程度背離美國的政策。另可研判對移民的溫和態度,將使施凱爾很難是義大利總理梅洛尼的朋友。

至於英國對中國的政策可能面臨改變。保守黨現行對中政策三大支柱爲保護國家安全和利益、與盟友協調一致、跟中國維持接觸往來。事實上,工黨及部分專家學者認爲,保守黨的中國政策缺乏連貫一致性及跨部會整合,因此工黨承諾在上任一百天內全面盤點英中關係。工黨提出與中國往來的3C準則:競爭、挑戰、合作,然而拉米另強調第四個C:連貫一致,透過連貫一致的對中政策,在氣候變遷、公共衛生、貿易等領域,尋求與中國合作,但必要時該與其競爭挑戰,特別是在國安領域。

拉米打算採取「與中國接觸、對話、合作,避免把中國跟俄羅斯、北韓和伊朗送作堆」,拉攏北京對俄羅斯等「俱樂部」成員發揮正向影響力。拉米的作法會是效法歐美夥伴推動讓更多跨部會官員訪問中國大陸。關於解決臺灣海峽的緊張情勢,包括中國可能侵略臺灣,拉米表示,英國對臺灣的立場不變,多年來連貫一致,「工黨會向中國傳達這一點」。不過,工黨會關切發生在臺海的侵略性作爲。

儘管工黨主張英國官員應積極訪中,但尚未提出任何優先交涉的議題或前提,常標榜的人權也未見蹤影,但時值換屆調整,不排除有更清晰的走向。另值得注意,工黨普遍更重視與歐洲的關係勝過於保守黨對印太區域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