鞏固提振中國股市的政策支持效能,亟待化解三大桎梏負面效應

#我的寶藏頭條作者#

抵禦惡意做空是歷史使命

9月26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對於資本市場做出戰略部署:要努力提振資本市場,大力引導中長期資金入市,打通社保、保險、理財等資金入市堵點。要支持上市公司併購重組,穩步推進公募基金改革,研究出臺保護中小投資者的政策措施。

但是,在利好落地,股市開始出現上升勢頭不久,又是那些混跡於上市公司之中的所謂大股東高管,以專門實施清倉減持逃逸跑路爲主要目標的牛鬼蛇神再一次露出猙獰面目。而外資中的華爾街羣狼中,帶頭整出幺蛾子的依舊是高盛摩根斯丹利摩根大通等等,近幾天更是上躥下跳,不亦樂乎,高盛甚至不惜高調誤導股民,發出了“現在是重倉也痛苦空倉也痛苦”的擾亂市場的雜音。

之所以每一次出臺扶持股市的政策,總會有一股邪惡勢力企圖將利好化爲泡影。這與中國股市存在的弊端癥結被充分利用密不可分。

一、充分正視利好屢屢被化爲無形的三大罪魁禍首

第一,首發增發減持氾濫,證明中國股市不僅嚴重匱乏增量入市資金,也在不斷蠶食存量資金

2018年IPO融資1378億元,定向增發等方式融資金額7855億元。

2019年分別爲2532億元,6898億元。

2020年分別爲4793億,7841億元。

2021年IPO的融資5428億元,首次突破5000億元。定增融資金額高達8893億元,創出新紀錄。

2022年新股發行IPO的融資金額達5869億元。定向增發,定向的融資達到8457億元。

2023年A股市場有313家公司首發IPO,共募集資金3565.39億元。滬深交易所依舊奪得全球募集資金的冠軍和亞軍,298家上市公司進行319次定向增發融資,累計募集資金5658.52億元。包括配股、發行可轉債,合計融資金額10700億元。

其中增發融資連續5年成爲融資規模最大的融資方式。

自2019年以來的融資規模

但是,多年來的急速擴容和融資膨脹,並沒有造就出一家能夠與非上市企業華爲旗鼓相當的公司。

最直接表現在利潤結構和分紅佔比方面。

如果按照募集資金佔比計算,相當於募集資金不到2萬億資金的公司創造了募集資金超過25萬億的公司創造的利潤總和。2007年年底,我國上市公司總數達到1550家。近15年上市的接近4000公司業績還不到2007年之前上市公司中的200多家公司創造的利潤水平。這至少證明,近16年近乎瘋狂的擴容根本沒有帶來同步的效益擴張。

近五年瘋狂減持套現成爲掏空市場存量資金的罪魁禍首。

Wind數據顯示,2018年大股東減持金額2345億元;2019年5017億元;2020年8513億元;2021年減持7140億元;2022年5607億元。

即使在2023年開始修訂補充若干個減持考覈規定,但是,A股市場依然有2208家公司的重要股東實施減持,減持數量超過260億股,合計減持股票金額超過4219億元。

同時,2018至2023年,滬深A股市場上繳證券印花稅達到10838億元。

按此計算,新股發行、增發、減持套現、印花稅徵收等四項合計,年均從市場抽離資金接近2萬億元。

第二,造成上市公司的減持衝動的根源在於缺乏規範有序的業績考覈獎懲機制

可以說,瘋狂減持尤其是違規減持屢屢讓所有的超級利好瞬間化爲無形,未能建立股份減持考覈制度,違法違規亂象阻滯資金入市。

2024年上半年減持前20

當前,最值得警惕的是再次洶涌而來的瘋狂減持勢頭。絕不可任其蔓延氾濫。

自9月24日以來,已有256家上市公司發佈減持公告。特別是國慶假期前後,公告減持的公司數量顯著盤升。9月30日及10月8日分別有28家和52家公司披露減持計劃。從雖然說多數公司披露的計劃減持比例在總股本3%以內,但計劃清倉走人者也不在少數。

以萬朗磁塑披露的減持公告爲例。10月8日,安徽高新金通安益二期創業投資基金(有限合夥)持有萬朗磁塑8.42%股份,共計720萬股。而且是金通安益IPO實施之前獲得的股份。本次減持數量同樣爲720萬股,等於一次完成清倉式”減持。這也是目前已經披露的減持計劃中的最高比例。

因爲,違規減持行爲屢禁不止,關鍵還是大股東、董監高關鍵少數利用信息優勢提前跑路。而巨大的獲利空間尤其是原始股的暴利與微不足道的懲戒力度相比,鋌而走險頂風作案的主觀動機自然勝過理性理智,尤爲嚴重的是,讓制度的權威性化爲一紙空文,懲戒效果化爲無形。

爲此,2023年8月27日,證監會推出了被市場稱爲史上最嚴“減持新規”。上市公司存在破發、破淨情形,或者最近三年未進行現金分紅、累計現金分紅金額低於最近三年年均淨利潤30%的,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不得通過二級市場減持本公司股份。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的一致行動人比照上述要求執行;上市公司披露爲無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的,第一大股東及其實際控制人比照上述要求執行。9月26日,滬深交易所雙雙發佈《關於進一步規範股份減持行爲有關事項的通知》對之前的規定有了進一步的細化標準。

因上述條件而大股東無法進行的減持的上市公司超過2200家,涉及上市公司累計總市值超過32萬億元;若考慮仍有超過800家公司在上市未滿3年期間控股股東和實際控制人無法進行減持,上述合計占上市公司比重超過60%,涉及上市公司累計總市值超過42萬億元。

2024年至今,尤其是自9月下旬以來,迫不及待的大股東甚至公司高管,按耐不住套現走人的急迫心情,開始瘋狂推出減持實施計劃。

第三,股指期貨期權與量化交易共同形成做空市場的疊加效應仍在不斷擴散

倘若對此毫無遏制手段,任其氾濫,久而久之,廣大投資者信心決心耐心不斷耗盡,失望情緒將再次不斷蔓延。

中國股市要堅決打擊惡意做空者

事實證明,沉溺於做空機制,越紛繁複雜,越會形成裡外勾結做空市場的惡性事件。2023年以來,華爾街投行包括高盛、摩根士丹利、摩根大通、花旗銀行以及龐大的國際對衝基金等在內,對中國經濟和中國股市持有的唱空論調比2022年以前增加500%以上。尤其是穆迪在等待七年之後對中國經濟信用評級做出負面展望,將華爾街資本投行評級機構沆瀣一氣狼狽爲奸的本性暴露無遺。

二、綜合施策,強力糾偏,呵護市場做多力量

第一,以業績考覈爲主要依據,強力規範完善落實上市公司股份減持制度刻不容緩

當前的一項重大挑戰,無疑是如何從國家法律層面對實際控制人和大股東減持套現做出最明確的條件限制,徹底解決制度性缺陷誘因對資金離場的負面效應。

首先,無論是什麼公司,控股股東或者實際控制人、大股東,要通過二級市場減持套現,其前提是是否創造了超過或者基本等同於從證券市場通過各種融資方式獲得的利潤,即要符合創造的價值和從市場籌措的資本價值相匹配這一重要前提。

其次,與分紅掛鉤。在減去實際控制人所有鏈條涉及到的公司股份持股人所獲得利潤之外,二級市場投資者獲得的分紅總額要與投資者對公司融資貢獻之間形成正向比例。不能看似分紅慷慨大方,實則一股獨大專享。

再次,對承擔國家重大科研技術攻關研發,屬於國家重點扶持發展的在推進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提升我國信息通信業競爭優勢和領先地位的公司,促進製造業向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前景光明的公司,創新成果在推進現代化產業體系成效顯著的公司,無論是國家認定的高科技企業還是正在飛速發展的專精特新小巨人,可制定特別減持政策和股份激勵辦法。其他一切公司的股東和高層管理人員,都必須在創造業績等同於籌措資金水平的前提下,分步實施股份減持計劃。切實從根本上杜絕上市、減持、增發、清倉減持、跑路的路徑。

堅決遏制減持套現蔓延

同時對一切違規減持套現者取消所有增發配股發債資格。

第二,徹底取締股指期貨股權、融資融券的資金門檻限制

截至到目前,中金所的股指期貨期權7個產品和滬深交易所和9個期權合約,已經涵蓋市場流通市值的80%。賦予所有市場參與者同等權利至關重要。

中金所期貨期權產品申請交易的資金要求:申請開立交易編碼前連續5個交易日保證金賬戶可用資金餘額均不低於人民幣50萬元。

滬深交易所申請期權產品資金要求:申請開戶前20個交易日日均託管在其委託的期權經營機構的證券市值與資金賬戶可用餘額(不含通過融資融券交易融入的證券和資金),合計不低於人民幣50萬元。

融資融券的資金要求:前二十個交易日的日均資產不低於50萬(T-1日的,不含B股,不含泰融E借來的資金;包含我公司理財產品;包括港股通股票的市值)。

三大交易機制最低50萬元的門檻,正好將99%的投資者完全被拒之門外,意味着也失去了所有的避險對衝工具機制保護。實際上,這三項機制規定50萬元門檻准入的法律依據至今也是一個空白。

剝奪了他們利用避險機制維護切身利益的權利,也就談不上保護中小投資者。等同於繞過法律規定,爲機構投資賦予了獨享專利,引導它們把實現利益目標完全鎖定在投資者數量佔到99%的中小投資者身上。

按照公平公正自負盈虧自擔風險原則,無論是機構投資者還是個人投資者,都有權利可以根據自身情況評估選擇參與融資融券和所有的對衝機制。

第三,將股指期貨期權月度交割修正爲季度交割

一邊砸錢救市,一邊出臺做空機制,自然會導致市場嚴重缺乏做多環境。

美國實行期貨期權的季度交割機制。我們引進後卻改變爲月度交割。鐵的事實證明,這種人爲扭曲的運行機制,不僅爲機構增加了三倍收割中小投資者的機會,也讓中國股市連續17年長期陷入困境。接連不斷的違法違規,裹步不前的股市,損失慘重的股民三大現象不斷蔓延。尤其是隨着每月的股指期貨期權交割日臨近,機構趁機攪亂市場,渾水摸魚,疊加在一起的難辨真假的利空密集高發,整個市場始終被惶恐不安的情緒主導。既然是引進,就要引進證明是經得起市場檢驗的核心理念,不可標新立異。將將股指期貨期權月度交割改爲季度交割迫在眉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