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軍鎖臺的風險

(圖/路透)

繼2022年8月美國衆議院議長裴洛西訪臺,中共首度發動「圍臺軍演」;今年5月賴總統發表就職演說後,中共再以「聯合利劍-2024A」圍臺軍演迴應;10月賴總統發表國慶演說後,中共復以「聯合利劍-2024B」故計重施。這樣頻密的圍臺軍演,讓「蟒蛇戰略」、「封鎖臺灣」這些想定一次比一次貼近真實,進而在臺灣社會引發熱議。

不過就現實面來思考演習「圍臺封控」與戰時「封鎖臺灣」,確實存在相當程度的差異,「封鎖」是一件規畫看起來容易,實踐上卻相當困難的手段。

倘中國大陸認爲「和平統一」已不存在任何希望,唯靠武力方能統一臺灣,那麼共軍所採取的軍事行動必須要能確保在極短的時間內登陸成功,且有效控制檯灣,因爲只要稍有閃失,將產生一場久拖未決的戰爭,北京就將面臨巨大的內外壓力。就內部政治而言,可能產生派系分裂;就外部環境而言,將受國際制裁衍生各式各樣的問題,最終「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將面臨無止境的延遲。

如果退而求其次,利用「封鎖」臺灣,達成施壓談判的目的,追求終局統一。那麼北京可能遭遇的問題是:

第一,根據國際《海戰法》,海上軍事封鎖是交戰行爲,這會讓我政府下令打擊圍臺的軍機、艦具有正當性。而以臺灣的防禦能力,擊潰圍臺目標,排除周邊軍事封鎖並不困難。若中共利用導彈封鎖,就得不分軍船、商船一律攻擊,勢必引起各國介入,徒增威脅臺灣以迫談判之難度。

第二,當陸方對臺封鎖,戰略正面仍在臺灣海峽,解放軍得穿越美日臺管制的宮古海峽,及美菲臺管制的巴士海峽,才能繞行至臺灣東側,補給時又需反程經過一次,共軍機、艦風險甚高;而且很難想像美軍能容忍中共把她視爲支配範圍的臺灣太平洋側封死。

第三,世界上依賴臺海爲運輸水道的國家者衆,任何的軍事封鎖會立刻引發利益攸關者的關注,包括日、韓、東亞與歐洲國家等貿易商船。這會導致國際干預「封鎖」的速度快且力道強,增加中共長期鎖臺的難度。

除非中共有把握封鎖臺灣能立刻讓我政府宣佈投降,否則封鎖的成本與代價過大,很難持續進行。不過當前兩岸關係最大的風險不在「意圖式」發動戰爭,而是在頻密的軍事交會下所引發的擦槍走火。降低風險的解方並不在各自備戰,而在接觸談判。但能否以「交往」代替「劍拔弩張」,仍取決於兩岸決策者的智慧。(作者爲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助理教授)